為兩岸青年營造創新創業氛圍

2016-04-13 10:12:00    來源:福建日報    

工博會上,機器人“賣萌”。本報記者施辰靜攝

  “要為年輕人提供支援,讓青年就業有前景。”

  “要為兩岸青年創新創業營造優質環境,不能讓青年滿腔熱血去創業,卻很高失敗率。”

  ……

  12日,由廈門工博會組委會、海峽兩岸經貿交流協會、臺灣兩岸共同市場基金會共同主辦的2016海峽兩岸經貿論壇在廈門舉行,主題為“新動力:兩岸創新創業合作”。論壇上,兩年青年創新創業成為熱門話題,海協會會長陳德銘、臺灣兩岸共同市場基金會董事長詹火生等嘉賓,都用較大的篇幅談到兩岸青年創業的方方面面,關愛之情溢於言表。

  社會需要營造創新創業氛圍

  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雙創”已在大陸形成風潮。與此同時,“登陸”投身“創客”大軍,在臺灣青年中也越來越熱。

  然而,創業容易成功不易。陳德銘和詹火生等嘉賓都不忘提醒兩岸青年,創業往往必須承受較高的失敗率。

  兩岸青年創業之路要如何走下去?政府和社會應為青年創業營造良好環境,成了與會嘉賓的共識。陳德銘首先提醒兩岸青年要處理好“就業與創業”的關係。他説,通過一段時間的工作,青年會積累一定的創新意識,再去創業成功率就比較高。因此,他希望更多青年在形成創業思想的時候,“先到社會上滾一滾,走一走”。

  詹火生認為,臺灣年輕世代的創新創意和潛能如果能與大陸的資本整合,就可以優勢互補、強強結合。如果兩岸青年能協同創業,相信絕對能共同創造出世界級的大企業。不過,他強調,不但要容忍失敗,營造創新創業的社會氛圍和文化氛圍,也要給創業者成熟的思路和資金支援。

  青創基地為兩岸“創客”提供舞臺

  去年以來,大陸陸續建設了20多個兩岸青年創業基地。以廈門為例,在海滄和集美各有一個國家級兩岸青年創業基地。

  陳德銘和詹火生對此給予高度肯定,認為這些基地為兩岸青年“創客”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平臺。詹火生希望兩岸青年創業基地讓兩岸年輕人一起發揮創意,相互交流,建立彼此休戚與共的關係。他期待在大陸的臺資企業,也要承擔承前啟後的作用,為年輕人提供支援,讓青年就業有前景有希望。

  陳德銘表示,當前不但臺商二代面臨如何接班的問題,臺灣整個青年一代也面臨如何來大陸發展的問題,“為更多兩岸青年參加兩岸經貿合作創造機會,為更多臺灣青年來大陸實習就業創業提供機會,是責任,也是我們每一個人的義務”。陳德銘建議,青年創業不但可以關注人工智慧、虛擬現實、3D列印等高科技,也可以關注農林、醫藥、養護等行業。詹火生則建議,青年創業要和社會需求、産業發展相結合。

  維護好共同的政治基礎

  不過,無論兩岸青年創新創業,還是嘉賓們為兩岸經貿合作新發展所支的招數,都有賴於兩岸有共同的政治基礎。

  陳德銘表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取得的成果,都是建立在雙方堅持“九二共識”的共同政治基礎之上的,維護好這個政治基礎,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成果才能不得而復失,兩會協商談判才能繼續向前推進。如果動搖了這個“定海神針”,兩岸關係必然受到衝擊。

  陳德銘説,2008年兩會之所以能夠恢復協商、建立良好互動,就是因為雙方重申了“九二共識”這一共同政治基礎。當年5月26日,海基會致函海協會,表示“期望兩會在‘九二共識’基礎上儘早恢複製度化協商”。5月29日,海協會復函海基會,“同意儘速在‘九二共識’基礎上恢復兩會聯繫往來與協商談判”。此後,兩會已舉行11次會談,簽署23項協議。這些協議的簽署和生效,深化了互惠互利格局,促進了雙方經濟發展,給兩岸同胞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利益。

  “在未來為青年創新創業服務上,如果我們有共同的政治基礎,兩岸兩會應該更好地在制度方面給兩岸青年創造條件,讓大家更便利地來往互動,讓他們得到良好的待遇,使這項工作開展得更好。”陳德銘説。

  本報記者 林澤貴 林世雄

編輯:陳文韜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