羲源創新科技,一個哥大終身教授的瘋狂創業

2016年07月21日 10:03:45    來源:中華網    

  西安交大少年班本科生、清華大學碩士、哈佛大學博士,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工程學院地球環境工程系副教授(終身教職),主持美國自然基金、美國國防部等多個部門項目、韓國科技部項目、中國自然基金項目……

  7月5日,頭頂各種“學神級”光環的陳曦在接受中國青年報中青線上記者專訪時,卻不願多談自己的各種Title。

  4年前,正是因為獲獎太多、未來太好預測,他決定回國創業。如今,他喜歡同“瘋狂的”中國創新型企業合作,讓自己發表的那280多篇、被引用6000多次、H因子(用來評價科學家的科研績效)高達42的論文變成實打實的産品。

  最近一個“瘋狂”的想法,是給新能源汽車的鋰電池外表“包”上一層防撞殼。有了這層殼,汽車製造商可以裝入更多的鋰電池,提高汽車的續航能力。至於遠期目標,他想讓新能源車的表面面板可以回收廢舊能量,全身傳感,可根據路況隨時變形。

  一路“發論文”的人生,渴望瘋狂一把

  在2012年遇到中石化西南局的人以前,陳曦的人生,或者説他從事科研的唯一目的,就是“發論文”。他像大多數在海外打拼的學者一樣,最關心的問題就是自己的論文被引用了多少次、學術水準得到了多少同行的認可、可以拿到多少力學界的大獎。

  從2008年到2012年,當時年僅36歲的陳曦,已經憑藉超強的學術能力,獲得了美國青年科學家總統獎(PECASE)、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給青年學者的最高獎勵(CAREER)以及ASME和SES兩個權威協會的所有三項青年力學科學家大獎(SNNA、YIM、THYIA)。

  這些大獎,會考慮到獲獎人數、獲獎者所屬學校、獲獎者普惠等情況,在陳曦之前,沒人拿到過“大滿貫”。

  也正是在這一年,陳曦感覺“沒什麼意思”,“未來的人生太好預測,我可以直接看到自己退休後的生活狀態”。

  一邊是力學界青年學者大牛對人生沒啥感覺,另一邊,大洋彼岸的祖國正在經歷一場前所未有的變革。經濟結構轉型要求這艘巨型經濟航母向“科技”看齊,瘋狂的資本正在追逐石墨烯、超材料等距離陳曦很近、他卻並不看好的産品。

  “做投資跟選擇科研領域其實差不多,不一定跟風選擇熱門領域。”陳曦説,自己想要開創一個全新的材料研究領域,搞一場顛覆式的革命,但他卻並未把目光聚焦在近年大熱的石墨烯和超材料領域。

  據他介紹,石墨烯、碳奈米等超材料都具有其獨特的性質,但這些材料僅在實驗室環境下才能100%實現這些獨特性質和功能,到了大規模投産的情況下,這些材料的製備會出現10%~20%的缺陷率,不再具備完美性能。

  “這種不能大規模投産的東西,能産生多大變革?可想而知。”陳曦説,中國資本市場曾一窩蜂追捧新材料、新能源,但事實證明,一旦政府取消對新能源的強勢補貼,泡沫就會破裂。最典型的例子,莫過於此前超熱的太陽能産業。

  與眾不同的是,陳曦卻想在傳統産業發力,“比如石化、電力,幾十年來的科技變革很少很少,它們卻佔據國民經濟的重要位置,一旦變革,影響巨大。”

  也許只有中國,可能讓年輕學者快速進入成熟市場

  年輕學者快速參與變革的機會,也許只有中國有。2012年,陳曦應邀回國講學。像以往的每一次講學一樣,他專注于論文研究、與學生老師交流等。

  一個偶然的機會,陳曦接觸到了中石化四川油氣田的相關負責人。對方向他講述了在生産實踐過程中遇到的一個世界難題——油氣中硫化氫含量過高,造成管道腐蝕嚴重,至今找不到合適的解決方法。

  據悉,當時四川産量最高的元壩氣田,每年用在管道緩蝕劑上的費用,就高達兩億元。這兩億元的投入,並沒有實際減緩多少管道腐蝕的程度。企業為此找過全世界這方面的相關專家,試過各種方法,卻都沒能解決這一問題。

  涂層法,是各國專家一致認為最有效的辦法,但國外專家調製的涂層,每一兩個月就脫落了。理論上講,涂層密度越高,就越不容易被腐蝕,但與此同時,密度越高卻越容易在高溫後脫落。

  這個問題不解決,對人口密度極高的四川東北部地區而言,風險極大。一旦硫化氫洩露,就會造成不可挽回的人員傷亡。

  陳曦在這方面,實際上是個外行,他研究的領域集中在環境工程,並非材料界的大咖。但正是這個外行,卻有了“試試看”的大膽想法——他想找到一個讓涂層一邊被腐蝕,一邊自己密度變大的好辦法。

  出人意料的是,中石化西南局在經過論證後認為,可以立項試試。

  這在美國,幾乎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務。陳曦告訴記者,美國企業根本不可能讓一個像自己一樣的“外行”接手這一課題的機會,即便企業同意,美國的審批機構也不會快速批准,“這樣的機會,只有中國有。”

  一個機會,不僅幫助油氣田解決了難題,還使得陳曦本人在科研上得到昇華——發現一套新的理論體系,並藉此解決了蝕酸油氣田面臨的世界性難題。

  去年,經過石化、材料領域專家鑒定會,陳曦創新的涂層材料得到肯定並在中石化西南局推廣使用。今年年初,中石化西北局也採用了這一新材料涂層。下一步,陳曦打算把這種涂層技術推廣到伊朗等國家。

  欲顛覆,先求索

  如果你以為,陳曦接下來可以“抱”著他的涂層材料“吃”遍全世界,那你恐怕就錯了。

  這個高高胖胖、不怎麼愛吹牛的學者,心中的夢想遠比他本人的憨厚長相要“瘋狂”許多。

  最近,他在忙兩件事兒。第一件,是和與自己一樣有著“瘋狂”想法的未來汽車、樂視汽車等新興車企洽談合作事宜;第二件,是與一些有志於扶持創新創業的地方政府,商量著搭建一個集國企、民企、高校、投資人、股權基金等於一體的産學研轉化平臺。

  “就是想幹一些有顛覆意義的改革。”所有有關顛覆原有架構的夢想,陳曦説,未來都將在祖國實現。

  比如,汽車製造業的顛覆性革命,陳曦認為,很有可能就會發生在中國。因為全世界還沒有哪個國家,能把汽車生産行業的入行門檻下降到可供創新型、新生企業可承受範圍內來,除了中國。

  “汽車是一個技術壁壘、投資門檻很高的行業。但中國有一群‘瘋狂’車企,他們不像傳統車企那樣,不敢也不願意嘗試新材料,他們願意嘗試任何聽上去很瘋狂的想法。”陳曦最喜歡這樣的氛圍,在這樣的平臺上,他可以基於已有的材料技術,做些變革。

  第一步,可以給鋰電池包上一層殼。一般情況下,新能源車只能把鋰電池安裝在後排座位中間的一小塊區域——防撞,因為鋰電池害怕激烈撞擊,這就限制了鋰電池的容量,造成新能源車續航能力不足的問題。陳曦想,用堅固的新材料把鋰電池包起來,這樣或許它能被存放在車前蓋或後備箱更大的空間內。

  接下來,1.5版本的新能源汽車,或許可以用新材料替換鋰電池內部的電極材料,使得電極材料在碰撞後可以産生自然裂紋斷電,減少電池短路情況的發生;2.0版本的車,可以把鋰電池分散成一小塊一小塊的樣子,存放在車身裏、車門裏、後備箱裏、車前蓋裏,不僅減輕車身重量,還能續航發電;3.0版本就是智慧汽車,車身材料可以回收廢舊能量並將其轉化為動能。

  目前,陳曦已經在“給鋰電池包殼”這一點上有了突破,並進行了初步的産品試驗。

  “我是36歲以後才真正接觸産學研,我希望,後來的青年學者可以從從教第一年開始,就有機會對接企業實際生産需求。”陳曦介紹,同時進行的,還有産學研融合平臺的建設。

編輯:黃鳳來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