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6月27日 09:58:00 來源:中國教育報
盛夏時節,各省市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簡稱雙創大賽)風靡雲蒸,許多高校陸續轉“觀望”為“參戰”,大賽表面是大學生創客之間的比拼,實則是學校雙創教育的“大比武”。
19個省1407所院校巡講活動展開,參會人數達5000余人,已報項目53000余個……由教育部主導,全國高校創新創業投資服務聯盟啟動——第二屆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全國巡講工作暫告一段落。目前,教育部正陸續組織一批大學生項目與投資機構和企業展開對接活動、創業指導及幫扶活動。在“全國大學生創業服務網”上,幾乎每天都有大學生創業項目與企業面對面。
如何加強雙創教育與專業教育相結合?何種雙創教育新載體能將理論與實踐更好結合?如何促進科研成果轉化?高校雙創教育的探索任重道遠。
以賽促教
雙創教育改革“火起來”
日前,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在2016年“創青春”陜西省大學生創業大賽中捧得“優勝杯”。據悉,該校組織創業模擬及校外創業導師授課等方式開展“創業八講”,開創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營。並圍繞創客理念和“創新2.0”,建設科技創業苗圃和創客大廈,建成西電數字創業學院和大學生創新創業信息服務平臺,開展創業項目推介。
由此可見,雙創大賽不單單是為大學生提供創新展示平臺,更為高校帶來了雙創教育發展趨勢導向,指引高校探索雙創教育新載體。
從第二屆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的企業參與度來看,越來越多投資機構看到了大學生創新創業的價值。
目前,有300余名投資機構負責人成為全國高校創新創業投資服務聯盟成員,該聯盟理事長王蔚表示:“通過大賽,高校智力資源向產業資源轉化的開放度和透明度大幅提高,開啟了高校創新創業與社會需求真正融合的新階段。”
前不久,來自百余所高校260余名相關負責人齊聚湖南文理學院,圍繞“普通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與轉型發展”展開探討,將問題觸角伸向轉型深處:地方本科高校要向既適應現代大學理念又彰顯地方特色的現代應用型高校深度轉型;沿著以應用能力為核心,整合課程內容,打造特色雙創課程,重構課程體係。
“在一體化人才培養設計和實施過程中,高校應將創新創業教育納入一體化課程體係、項目體係和課內外實踐活動中,開設大學生創業教育係列課程,將校內外實習實訓與創業孵化等相結合。”教育部就業指導中心就業服務開發處處長方偉認為。
根據創新創業新趨勢的指引,高校該以何種方式促進學業與創新創業相結合?
對接需求
雙創教育生態“轉開來”
地方高校轉型發展與雙創教育開展如何與地方經濟發展更有效對接?這並不是坐在辦公室里就能想明白的事。
“我校發動了百余位專家學者及博士生組成21個調研組,從學科建設、專業改造等多方面做了4個月調研,最終與企業簽訂了《赤峰工業學院校企戰略合作協議》。”赤峰學院的探索讓我們看見了地方高校轉型與服務地方的決心與信心。中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聯盟秘書長孫宏斌指出:“搭建創新創業教育新型載體,是高校轉型發展之關鍵。”
“中清研互聯網創新創業學院”由洛陽師范學院與北京中清研信息技術研究院聯合打造,該互聯網創新創業學院設有大數據實驗室,以期建立全省創新創業教育大數據及創新創業項目大數據,並配備有移動互聯網開發實驗室,探索“線上虛擬創新創業學院+線下實體創新創業學院”相結合的雙創教育新模式。
全國高校創新創業投資服務聯盟秘書長馬德富對這一新型教學載體,進行了兩點思考:一是要實現基于移動互聯網的“問題導向、任務導向、項目式”的雙創教學法;二是要通過數字化教材,實現基于專業創業、跨專業創業、行業創業的係列雙創數字化教材的出版,以及實現基于“數字化學習、自主學習、翻轉學習”的創新創業學習新模式。
“當前,我國大學生雙創教育與國外相比,還尚未形成完備的雙創教育結構體係。”江蘇大學校長袁壽其指出,高校雙創教育,不僅僅要提供一個平臺,更要打造雙創教育的“生態係統”。因此,高校對于創新創業教育新載體的探索還需馬不停蹄。
加強孵化
雙創成果創意“長出來”
雙創教育是學校服務社會方式之一,刺激科研產品不斷升級換代。但據世界銀行統計,我國科技成果轉化率平均只有15%,遠低于發達國家40%-50%的水平。那麼高校作為科研成果產出地,加強創新成果孵化是其一,以何種方式將科研成果推向社會也是當務之急。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國務院國資委研究中心研究員胡遲認為,科研成果的轉化要善于借助外力。
何為外力?方偉認為:“可以考慮開展各級各類創業大賽、創業培訓實訓及創業孵化實踐等,以賽促教可成為國家科技成果轉化傳導新機制。”
浙江大學智能視力輔具及智能可穿戴近視防控設備,主要針對學齡兒童矯正視力,該項目在首屆“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上獲獎。目前公司有4條生產線,已在全球范圍內售出超過10萬套電子視力輔助設備。從創意到產品再到商品的轉化,創新創業大賽培養創新人才的同時,科研成果也切實得以轉化。
教育部高教司司長張大良在前不久舉行的第二屆“互聯網+”創新創業大賽推介會上強調:“要將‘互聯網+’創新創業大賽打造成‘永不落幕’的比賽,促進大學生企業成長壯大。”那麼,高校如何加強創新創業教育,在大賽中脫穎而出?
“創業教育說到底是一種學業,融入教育體係也是為了提升學生綜合素質,與專業教育一樣,是一種緊密聯係而非割裂的共生體。所以,高校創新創業教育也可以在課程體係改革、師資隊伍建設、孵化平臺搭建等方面進行改革。”全國高校創新創業投資服務聯盟副秘書長張強表示。
在不久前江西省舉辦的大學生創業大賽上,南昌航空大學3D打印項目賺足評委眼球。不僅如此,該校還在各類雙創賽事上斬獲數以百計的獎牌。這些成績源自該校創新創業教育生態係統的“脫胎換骨”:學校建設覆蓋通識課、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的“創新創業型”“實踐應用型”課程體係,“課程+”理念將雙創教育融入專業人才培養全過程,引導學生基于專業尋找創新創業方向。
而與“課程+”相呼應的是“教師+”,該校選聘成功創客及風險投資人等到學校擔任創業導師。為縮短大學生創意與現實之間的距離,跨越從學生到創客的“一步之遙”,該校搭建了多個大學生創新創業基地作為“創業夢工廠”平臺。
目前,第二屆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已進入參賽項目校級甄選階段。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理工科教育處處長吳愛華認為:“搭建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和企業對接平臺,是高校雙創教育改革的重要抓手,各高校要積極落實主體責任,不斷豐富合作形式,深化合作內涵,真正實現互利共贏、多方收益。”
重慶大學生創業有啥政策?高校設創新創業獎學金2016-06-20 08:50:00
電商眾創空間積極探索創新創業模式2016-06-20 08:49:00
歐敏行:經濟呼喚創新創業教育也需要轉型2016-06-20 08:48:00
河南鼓勵大學生自主創業2016-06-20 08:46:00
成都打造全球雙創首個全要素展示交易平臺2016-06-17 10: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