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金融創新“加減法”:多層次投融資服務體系激發創業活力

2016-03-18 08:38:00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每日經濟新聞 記者 江然 丁舟洋

  以“北上廣深”城市一半的成本,成都的創客們追逐著同樣精彩的創業夢。但畢竟地處西部內陸城市,在它發力想成為創業者天堂之初,如何有效幫創業者解決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成為成都是否能順利實現經濟驅動轉型升級的關鍵。

  “尤其是輕資産的科技型初創公司,沒有傳統的實體作抵押物,資金問題是最大的瓶頸。”成都市科技局相關負責人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如何讓有限的政府經費最大程度地撬動社會資金共同幫助創新創業,實際上是成都科技金融服務的一次理念變革和方式轉型。

  據成都市金融辦相關負責人介紹,成都已形成了“創業投資+債權融資+上市融資”的多層次投融資服務體系,讓每個階段的創業者都能找到“零壓力”的融資渠道。

  改革進行時,成都也探索出了一套金融創新的“運算公式”。比如,以政府設立母基金的方式,吸引全國知名創投匯整合都,為拓寬創業者的融資渠道“做加法”;“科創貸”産品與銀行合作,為初創公司的貸款成本“做減法”;大力發展資本市場,發揮創新乘數效應。

  做加法:2.3億政府引導資金“四兩撥千斤”

  畢業後輾轉廣州、北京等地,十分咖啡的創始人馬林如今在成都紮下根來,且已成為成都創業圈裏偶像級的人物。

  談起自己的幾次創業經歷,馬林表示,自己的團隊最初是做遊戲的,由於深感創業過程資訊不對稱和投資難尋之苦,所以才跨界做起了創業咖啡廳,為創業者提供資源對接的創業服務。

  事實上,資金難覓,也困擾著蓉城創業者們。“在北京的創客咖啡廳裏路演一次,就有幾十個投資人坐在下面聽。”創業者小陳曾不無羨慕地對記者説起,“什麼時候成都也能像那樣創投大咖雲集就好了。”

  以市場化的手段,成都正在拓展助推創新創業的金融資金池。

  2014年,成都設立了2.3億元規模的成都科技創業天使投資引導資金,這個以財政資金為主設立的不以營利為目的的政策性資金,發揮財政資金杠桿效應,撬動社會資本參與支援成都市處於初創期、種子期的科技型企業發展,破解起步之初的融資“貧血症”。

  “這筆資金起到了類似母基金的作用,吸引社會各創投機構、高校院所、領軍企業、知名的天使投資人參與其中,共同出資設立天使投資基金7.3億元。”成都市科技局相關負責人稱,也就是説,政府資金通過這種方式,放大了數倍,起到了“以一博十”的作用。而且該基金依託專業化的團隊,採取市場化運作的方式,讓職業投資人去考察項目,效率更高。

  通過深化金融體制改革,積極引進和培育各類服務創業企業的新型金融機構,引導風投機構、商業銀行科技支行在蓉聚集,在蓉註冊的創投機構至少198家,管理資本總額近600億元。軟銀中國、紅杉資本、聯想係資本、IDG、賽伯樂、洪泰基金、深創投等全國知名創投機構大多與成都達成投資意向。

  做減法:輕資産科技企業“不愁錢”

  2008年,西南交通大學李劍波和西南財經大學羅旭斌博士,共同在成都發起創立的一家高新技術企業——四川魚鱗圖資訊技術股份有限公司,開發出具有核心競爭力的農村土地確權管理系統,在業內有口皆碑。

  盛名之下,魚鱗圖的融資之路也有些曲折。“此前,我們也接觸了多家銀行,可以説是很受挫。”提及在銀行敲門遭遇的閉門羹,羅旭斌總是一聲嘆息,“沒辦法,我們壓箱底的就是技術和信用,但沒有固定抵押物,很多東西還是談不下去的。”

  “魚鱗圖的融資困境是所有科技型輕資産初創企業面臨的共同問題。”成都市科技局相關負責人對記者表示。針對這一問題,成都在2014年底推出了幫助初創科技公司、大學生創業者,向銀行貸款的債權融資金融産品——“科創貸”、“創業貸”。

  通過一年的努力,截至2015年底,科創貸已與11家銀行和9個成都的區(市)縣竭誠合作,資金規模達到32.8億元,為超過200家企業提供了服務。其中成都市政府方面投入2.35億元,構建債券融資風險池,這樣一來,中小科技企業的“高風險”就不是金融機構一方在單獨扛了。

  科創貸專門針對像魚鱗圖這樣的輕資産科技企業,它們可以通過企業信用、股權、智慧財産權等無形資産作抵押,向銀行申請這類貸款。同一企業一年內累計貸款金額最高可達1000萬元。

  因此,成都科技企業們“融資難”的問題得以破解。並且,成都還出臺了配套政策,緩解中小企業“融資貴”的情況。“一般銀行的貸款利息都會在基準利率的基礎上上浮,而我們對用無形資産向銀行貸款的科技企業,會進行貸款利息的補助,讓他們以基準利率貸到錢。”成都市科技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其實這也是我們不斷解放思想的過程。”成都市科技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哪些産品好?我們也在探索和創新,但我們始終把握一條原則:體現政策的公允性和普惠性。”

  有專家認為,成都做出的這一系列科技金融創新實踐,改變了財政科技經費的使用方式。“對初創企業的資金幫扶,由傳統的直接撥款模式,變為了投、貸、貼、撥複合模式。切中要害。”

  2014年11月,魚鱗圖成為首批“科創貸”受益企業,獲得500萬元銀行貸款融資。2015年1月底,魚鱗圖成功掛牌新三板。其一路走來,可謂見證了成都市科技金融的創新曆程。

  做乘法:土生土長的成都企業發力上市

  和魚鱗圖一樣,2015年成都還有近百家公司,迎來了“上市”或“掛牌”,步入了向資本市場直接融資的階段,金融撬動創業的力量得到幾何倍數的放大。

  據成都市金融辦相關負責人表示,2015年成都全面啟動經濟證券化提升行動計劃,全力推動成都優秀企業加快上市進程,全年新增A股上市公司10家,創成都市歷史最高紀錄,在副省級城市中排名第二。

  此外,“新三板”掛牌企業數量大幅增長,各類小微企業已成為成都“新三板”掛牌上市的主力軍。截至2015年12月末,成都新增新三板掛牌企業69家,掛牌企業總數達95家。“新三板”掛牌企業總量排名第六位居中西部第一。

  “推動經濟證券化水準,根本目的是為了服務創新創業。2015年,成都給予擬上市、上市以及通過資本市場融資的企業補貼或獎勵共計906.21萬元。”成都市金融辦相關負責人表示。借助資産證券化,不僅可以盤活存量資金,提高社會資金使用效率,還可以將更多社會資金引導至重點領域,優化産業結構,更好地服務經濟結構調整與轉型升級。

  在經過多年的摸索和嘗試後,成都的經濟證券化條件已然成熟。

  “提升經濟證券化水準需要場所,我們現在各層次的資本體系都完成了。如果要上市,大的企業可以去上證所,中小企業可以去深圳中小板,創新型企業可以去深交所創業板,沒有達到盈利標準未來發展趨勢好的成長型企業可以去新三板,特別小微型的企業可以去地方性的資本平臺四板(比如成都(川藏)股權交易中心)。現在每個層次的資本平臺都有了,處於不同發展階段的企業可以去不同的平臺。”成都市金融辦相關負責人説。

  表面上,是一個個創業者們的融資之路從艱難走向暢通,背後則是一座城市持之以恒對破解科技型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用市場化的手段和創新的思維優化整體金融環境。成都,已經將金融助推雙創體系中的主要參與者與構建者——政府部門、社會資本、金融機構、科技企業串到了一起,這盤棋,活了。

編輯:陳文韜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