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兩岸青年創新創業創客基地已吸引135家企業申請入駐

2015-12-28 15:04:00    來源:東南網    

  掛牌半年,廈門兩岸青年創新創業創客基地已吸引135家企業申請入駐

  兩岸青年,在這兒一塊打拼

  東南網12月26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林世雄 潘抒捷 通訊員 黃旋旋) 近日,越南德昌皮革製品有限公司負責人來到廈門兩岸青年創新創業創客基地,找廈門立成碳化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臺胞董鴻楠購買一套碳化設備。這讓董鴻楠更加堅信,從臺灣到創新創業創客基地發展是正確的。

  從行業佈局來看,珠三角是碳化設備重要産地和集散地。德昌為何捨近求遠?

  該公司負責人説,碳化設備分低、中、高三檔,“市面上大多是低端産品,碳化時間長、成本高,不符合我們的要求”。

  而立成科技的這套碳化設備,與傳統設備不同,碳化區與高溫區在右半部分呈上下格局分列,左半部分多出一個冷卻區。需碳化的材料被裝入碳化區,封閉後導引在高溫區事先加熱到500攝氏度的媒介物質到碳化區。産生的廢氣,被導引到冷卻區冷凝成方便收集的液體;其他無法收集的液體,則回流到高溫區,融合反應成燃料。碳化相同的材料,立成科技的設備耗時1分鐘,成本為每小時90元,而市面上的設備所用時間大多在十幾個小時,成本則為每小時120元。

  立成科技吸引了越南德昌,兩岸青年創新創業創客基地又如何吸引到立成科技?

  該基地是由福建自貿試驗區廈門片區管委會、海滄臺商投資區管委會、廈門市臺辦等聯合發起打造的兩岸青年情感、事業深度融合的新平臺,是大陸第一個在自貿試驗區內設立的青創基地,並被中央臺辦、國務院臺辦授予“海峽兩岸青年創業基地”稱號。

  基地允許臺灣青年創業者以個體工商戶身份、無需外資備案進駐,可疊加享受國家、省、市、區關於鼓勵兩岸青年創業的各種政策。“其中,貼息貸款、融資擔保、團隊建設支援等都按目前全國最優惠政策設計,土地供給保障、購房積分貼息等政策則屬福建省率先試行。”基地運營公司董事長曾榮群説。

  董鴻楠表示,得益於低投入、高起步的創業條件,立成科技得以把更多精力投入到研發與創新之中。而基地依託自貿試驗區廈門片區創新兩岸産學研合作機制,更有助於企業突破人才瓶頸。目前,公司已與廈門大學、臺灣逢甲大學等兩岸高校建立合作關係,研發遠端監控平臺,力求實現對設備線上維修,甚至利用實時數據分析對故障進行預警,變事後維修為事前維護。

  據悉,今年6月掛牌以來,基地已有135家企業申請入駐,46家通過審核並已完成註冊,註冊資本2.33億元,34家已開始辦公,其中臺資(含合資)24家,臺籍股東及員工超過50人。

編輯:陳文韜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