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匠心:創新創業 領先發展

2015-12-10 09:37:00    來源:成都日報    

  近日,在一份對成都創業企業調查出爐的《成都2015創業企業估值榜》中,15家估值過十億的創業企業位在其列。細讀這份榜單,入榜的尼畢魯、迅遊、極米、Camera360等創業臉譜,或佈局全球,或準備上市……雖涉獵不同行業,綻放各異精彩,卻都是“道出同路”——15家入榜企業之中,超過95%的企業,均來自成都高新區。

  這一份榜單,僅僅是打造“創業之城 圓夢之都”的成都,在“雙創”時代數以“萬”計“蓉漂”創業群像的縮影。而超過95%企業來自成都高新區的“偶然”,亦有其背後的邏輯必然。

  在“雙創”的時代浪潮之巔,打造“創業之城 圓夢之都”的成都,能否誕生脫穎而出的獨角獸創新企業?

  如果答案是肯定的話,即使是按照概率學的原理,那它最有可能的,就是在成都以南——這塊因創新創業而生的土地之中破殼而生。更何況,這個原本就是一部生動創業史的區域,骨子裏就蘊藏著與生俱來的、為創新而生的基因。

  上周,市委十二屆六次全會通過《中共成都市委關於系統推進全面創新改革加快建設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區域創新創業中心的決定》。成都將通過“三年率先突破”“五年率先形成”的時間表,加快建設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區域創新創業中心。

  這是成都步入“新常態、萬億級,再出發”新階段,一座城市在轉型升級的關鍵階段,充分思考如何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激發全社會的創新活力和創造潛能的路徑選擇。而其中,作為實現目標的“三大抓手”之一,《決定》明確提出,“推動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領先發展”。

  時間回到9個月前。今年3月,在成都“創業天府”行動計劃啟動僅21天之後,成都高新區發佈《“創業天府”高新區引領工程方案》,推出成都高新區“創業十條”,提出“打造經濟增長新引擎,建設新興的國際創新創業中心”。

  同樣瞄準全球視野,同樣指向創新創業。“推動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領先發展”。如何推動?何以領先?不同的維度,有著不同的路徑。在此,本報從直面全球的創新創業中心構建視角,解讀成都高新區加快建設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區域創新創業中心的當下與未來。

  1

  從四川網際網路“第一股”

  到全國首個高校大學生創業“第一股”

  11月23日,北京下起了入冬以來最大的一場雪。

  瑞雪素裹的北京,迎來了從成都高新區走向新三板掛牌的“80後”海歸創業、電子科技大學在讀博士馬天琛。這天,他將自己創辦的年輕創業企業 “泰聚泰”推向了新三板。

  説到“泰聚泰”,或許鮮有人知。然而,説到已覆蓋全國300多萬高校用戶群,被稱為“中國版facebook”的校園社交網際網路平臺“面聊”,在深耕的高校市場人群中已是明星一枚。

  泰聚泰的掛牌上市,刷新了兩個“第一”——它是全國首個高校大學生創業掛牌上市“第一股”,同時也是成都首個從“創業天府菁蓉匯”走向上市的創業企業。

  “從成都到北京,需要2小時15分鐘,但是從企業創立到全國股轉中心,我們經歷了1239個日夜。”曾任職畢馬威高管,轉而投入網際網路行業的馬天琛,在新三板掛牌之時,少有地“情懷”了一次。

  此時,距離馬天琛的團隊“安家”成都高新區,也剛好1239天。“我不是成都人,最終決定在成都高新區創業,不僅是這裡距離我在讀博士的電子科大很近,還有就是這裡不可多得的産業積澱和創業氛圍,這在很多城市並不多見。”從落定成都高新區的第一天,來自成都高新區的創業政策支援,就隨伴著馬天琛的團隊,從房租補貼到人才補助,“高新區的政策很‘接地氣’,特別是年初出臺的‘創業十條’,每項都在靶點上。”馬天琛有感而發。

  幾個月前,同樣是“80後”創業,被譽為“四川網際網路第一股”的“迅遊科技”,在深交所創業板正式掛牌交易,首日掛牌交易開盤升幅就達到44%。

  從“創業板”到“新三板”,從四川網際網路“第一股”,到全國首個高校大學生創業 “第一股”……在成都高新區,從起步到上市的創業故事,並不鮮見。若用上市企業和新三板掛牌企業數作為一個地區創新創業活躍度的度量指標,成都高新區的創新創業活躍度在國家級高新區之中,可謂位居前列。

  據最新統計數據顯示,在2015的“雙創”元年,成都高新區本年新增上市企業5家,上市企業總數達26家(其中戰略新興産業企業21家),約佔成都市一半,四川省四分之一,其中創業板企業9家,佔四川省一半;此外,2家企業過會待發,5家企業在會待審,7家企業在證監局接受輔導。

  截至今天,成都高新區新三板掛牌企業達45家(其中戰略性新興産業企業42家),佔成都市70%、佔四川省一半,掛牌企業數在國家級高新區中名列第四。

  上市企業和新三板掛牌企業將成都高新區的經濟證券化率(上市企業總市值/地區生産總值)推升到300%,“300%的推升數據,大幅領先全國平均水準,這意味著成都高新區企業權益流通是比較通順的,創新創業的價值發現機制是比較有效的,這都極大鼓舞和激勵了成都高新區的創新創業者。”成都高新區相關負責人分析道。

  “雙創”如何成為經濟新引擎?在成都高新區決策者的視野裏,有著這樣的解讀:創新創業的主體是企業、是企業家,他們以創辦企業的方式將專利、科研成果、商業模式和創意計劃等各類無形資産轉化為企業的權益,並尋求在資本市場上將權益流通起來,實現權益價值,而實現權益價值正是創新創業的根本動力。

  多層次資本市場是高新區助推創新創業、扶持新興産業的重要抓手。作為國家科技與金融結合試驗區,成都高新區持續推進科技與金融深度融合,匯聚創業金融資源,設立創業投資和産業發展引導資金,帶動各方資金聚焦天使投資、創業投資、新興産業投資和新經濟投資,促進創新型經濟發展。據悉,今年,成都高新區與銀行合作,創新金融産品,推出了“成長貸”、“高新創業貸”、“助保貸”等創新金融産品,幫助300多家(次)中小企業實現擔保貸款18億元,為70家小微企業提供貸款超過2億元。

  在成都高新區,這股“看不見”的力量,正在轉化成為經濟轉型升級的新力量而勢不可擋——從上市企業對經濟産業貢獻率來看,21家戰略性新興産業企業,今年1至3季度的産值比去年同期平均增長17.4%;新三板掛牌企業中的38家戰略性新興産業企業,今年1至3季度的産值比去年同期平均增長13.3%,均遠高於傳統産業的産值增幅。傳統産業與戰略性新興産業相對的此消彼長,有力地推動了成都高新區經濟轉型。

  2

  從首場菁蓉匯南北“雙城記”

  到首場菁蓉匯跨國對話“直飛”波士頓

  北京、成都,“雙創”時代之下,距離數千里的兩座創業活力城市,卻在7月18日的由成都高新區主辦的“創業天府 菁蓉匯中關村”活動之中,近在咫尺。

  南北“雙城記”,是“創業天府菁蓉匯”系列活動首次走出成都。當日,YOU+青年公寓、成都—矽谷國際孵化器等一大批“重量級”創業孵化項目也正式簽約,宣告抱團西進來蓉,在成都高新區紮營。

  “就在十多天前,我才到成都高新區參加‘蓉創之夜’活動。” 清控科創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秦君對成都並不陌生,“西部是未來最龐大的市場,創業必須要回到商業的邏輯,而成都是一個不得不去發展、布點的城市。我們的戰略計劃,成都也佈局其中。”幾個月前的“計劃”,已在幾個月後付諸落地,項目落定蓉創廣場。

  當日(7月18日),優米網創始人王利芬為創業高新“站臺”。王利芬打了個比方,北京是一個拼商的戰場,而成都讓事業和生活能夠更加地平衡,“成都是一個能夠讓‘用戶體驗’很好的創業型城市,北上、西進都是創業的第一選擇。”

  時隔兩個月的9月14日,成都高新區——波士頓招才引智推介會暨“創業天府菁蓉匯”波士頓生物專場在波士頓舉行。創業無國界。此次活動是“創業天府菁蓉匯”系列活動首次走出國門,來到全球創新發動機的美國波士頓。

  波士頓麻省理工週遭,素有“全球醫藥産業的華爾街”之稱。此次成都高新區“創業天府菁蓉匯”系列活動,不遠萬里的創新創業對話,産生實質效果——當日,傑克邵斯達克教授國際團隊與成都高新區管委會簽署合作備忘錄,在成都高新區建立實驗室和研究院,著力在成都高新區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大核酸産業鏈。

  11月16日,成都世紀城國際會展中心。專程來蓉的傑克邵斯達克,與成都高新區一道啟動“邵斯達克—四川大學大核酸研究院”,整合四川大學、哈佛大學、佐治亞州立大學、麻省總醫院等科研機構在核酸技術領域的一流人才、研究成果等資源,推動大核酸研發及産業化發展,前瞻佈局前沿制高點,創新引領更快地“搶跑”和“領跑”。

  在成都數以萬計的“蓉漂”陣列之中,傑克邵斯達克教授絕對算得上是翹楚之最——他本人是2009年諾貝爾生理學醫學獎得主。

  全國首個高校大學生創業掛牌上市“第一股”泰聚泰,從啟動到上市,經歷了1239天;在高新區起步的迅遊科技躋身四川網際網路“第一股”;

  今年已是創業第七年的尼畢魯,十萬註冊資本起家,去年營收已過5億,準備在上交所上市;

  在高新區創業兩年,手遊創業公司“風際”的《三劍豪》交出數億元營收成績,成為成都手遊新標桿;

  成立僅1年多的“天象互動”,憑藉《花千骨》等手遊重磅産品,天象估值已達到22.5億元;

  在全國首次提出“無屏超級電視”概念,成立僅三年半的“極米”,億元A輪融資,成為國內去年最大一筆智慧硬體A輪,今年6月,“極米”引入芒果傳媒的3億資金,完成Pre-B輪融資;

  西進成都高新區創業的“貨車幫”,11月18日的APEC峰會上,馬雲向奧巴馬講述了一個與大貨有關的故事,交談間,馬雲特意提及與阿里巴巴YunOS有深度合作的産品“貨車幫”,其“幫主”的創業“寨子”,就在成都天府軟體園……

  在“蓉漂”陣列裏,來自成都高新區的“創客邦”,已成為成都打造“創業之城、圓夢之都”的符號。現象的背後,必有必然,而其背後的創業邏輯,正是成都高新區一以貫之打造創新創業土壤的匠心使然。

  今年3月,在成都“創業天府”行動計劃啟動僅21天之後,成都高新區發佈《“創業天府”高新區引領工程方案》,推出成都高新區“創業十條”,打造經濟增長新引擎,建設成新興的國際創新創業中心。

  成都高新區“創業十條”從政策的頂層設計上,將創業與創新深度融入,驅動新常態下,成都建設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之舉。根據“創業十條”,成都高新區設立了創業扶持資金,每年拿出1億元支援成長型科技創業企業發展,每年投入創新創業的各類資金不低於10億元。

  大力推動招才引智,成都高新區立足長遠,著眼未來,大力引進高端人才和團隊,聚集創新創業項目。“資”助41名“成都高新區創新創業人才”3700萬元獎勵、推薦10名高層次人才申報國家“千人計劃”、引進海外留學創業人才和創業博士206人……眼下,成都高新區聚集各類人才25萬餘人,其中,國家“千人計劃”69人,佔全省37%、全市41%;省“千人計劃”167人,佔全省38%、全市45%;“成都人才計劃”163人,佔全市63%;省頂尖團隊15個,佔全省45%、全市60%;市頂尖團隊12個,佔全市67%。

  3

  從“政府推動”

  到“市場行動”

  “明年,這裡將成為‘雙創’最有活力的地方。”順著成都高新區創新中心主任李崗指向的方向,是天府軟體園F區,也就是外界已熟知的“創業天府”旗艦項目——蓉創廣場。

  和成都高新區創新中心主任李崗約時間是件難事。幾乎每天,李崗都與全國各地眾創空間、創新創業載體保持著高頻談判,對接項目排隊等著陸續上會過評審。

  阿裏來了,要在蓉創廣場打造超過2000平方米的阿裏百川成都創業基地;賽伯樂也來了,打造低碳環保、移動網際網路眾創空間;3W、成都-矽谷國際孵化器、芯空間、創億谷、清數華創、中國電信創業基地、酷狗孵化器、小樣社區、俠客島……見到李崗時,他剛談完一個眾創空間,已是中午12點。開門見山,李崗一邊掰著手指,一邊説著近期的眾創空間項目聚集情況,很顯然,十個指頭不夠用。“陸續交付使用,20萬平方米的蓉創廣場,敲定的、在談的已近半數。”

  然而,在成都高新區,忙碌的並不僅僅只有“李崗們”。在從“政府推動”到“市場行動”的一盤棋之中,越來越多的社會力量參與到成都高新區創新創業生態體系構建之中,形成一個“政府推動、市場行動”的創新創業生態圈。

  加快建設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區域創新創業中心,作為實現目標的“三大抓手”之一,成都高新區要“推動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領先發展”。作為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成都高新區如何“搭臺”,如何運用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如何激發市場活力,用改革激發動力,無疑是一個核心命題。

  今年,成都高新區新增30家眾創空間和孵化器,新增孵化載體65萬平方米。細細梳理會發現一個相較以往更明顯的變化:

  在30家機構、65萬平方米總量之中,包括高新-成電合創空間、長虹科技大廈、OCG智慧辦公孵化器、矽谷國際孵化器、亞馬遜孵化器等在內的載體平臺,均是憑藉“政府推動、市場行動”的力量,激活社會力量參與形成合力之勢。

  政府推動、市場行動。百舸爭流、競相前行的活力,正在13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蓄勢成為主流力量。

  10月中旬的美國東西海岸,兩場“漂洋過海”的成都創新創業國際對話,在矽谷、波士頓啟動。其中之一,則是成都高新區主辦的“創業天府菁蓉創享會”在波士頓啟動。

  更為不同的是此次“創業天府菁蓉創享會”的內涵——活動當天,從成都高新區孕育而生的蓉創茶館,在波士頓設立的眾創空間正式投用,蓉創茶館(波士頓)成為我省首個布點海外的眾創空間平臺。在蓉創茶館(波士頓)成立的同時,通過該平臺,擁有麻省理工學院科研力量的“米天基因”也正式落戶成都高新區。

  就在本月,成都市南門某電影院3號廳。大螢幕上演的不是電影,而是8個創業項目的路演VCR,這些項目來自同一個“家”——由一幫“80後”推動運營的NEXT新型孵化器。當天,正是孵化器首批項目的“畢業典禮”。

  盧宇翔是“NEXT”的創始人。9個月前,他還在負責運營全省,乃至西部最大的網際網路專業孵化器——創業場。接洽517個項目,18個項目入駐持股孵化,8個項目成功獲得融資,孵化率超過50%,8個路演項目總估值過億元……在現場,Next創業空間宣佈啟動新一期孵化項目招募,同時推出“Flash計劃”,將投入千萬基金扶持初創團隊。

  此時,位於成都高新區的中節能——成都節能大廈,也在謀劃新的“雙創”轉型。“在大廈三樓現在有一個聯合辦公室,就是我們明年眾創空間打造的雛形。”據成都節能大廈趙寶華介紹,成都節能大廈在項目招引之外還將走一條特色項目培養的道路,通過開闢5000—10000平方米的空間,打造一個節能環保産業的眾創空間,利用産業的聚集效應,幫助小微企業完成孵化。

  加快建設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區域創新創業中心,推動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領先發展,絕不是政府“一廂情願”地唱獨角戲。依靠創新創業驅動新一輪發展,既是成都高新區領命國家戰略的必然,也是順應成都可創新、持續發展理念的必然邏輯。在這樣的背景下,找準制約創新發展的“堵點”、創業謀事的“痛點”,激發市場活力,政府清障搭臺,無疑能釋放、引流市場源源動力與活水生態。

  一些數據,正用一種客觀、直接的邏輯形式,勾勒出成都高新區“推動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領先發展”釋放創新創業活力,加快打造新常態下經濟發展新引擎的探索足跡。

  今年,成都高新區新增科技型初創企業3020家,大幅增長300%。其中,高層次人才創業企業180家,同比增長46%,大學生企業和團隊160家;新增高層次創業人才343名,同比增長30%,其中海歸博士119人;引進區外入選中組部“千人計劃”創業人才6名;

  新增銷售收入首次突破1000萬的企業63家、首次突破2000萬元的企業21家。新增儲備擬上規工業企業20家、服務業企業60家……

  加快建設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區域創新創業中心,推動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領先發展,2025年,成都高新區將實現總産值15000億元,形成3—5個千億級産業集群,成為西部地區創業發展最為活躍、創新生態最為優越、産業發展最具活力、體制機制持續優化的創新高地,全面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創新創業中心。本報記者 繆琴 文/圖

編輯:陳文韜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