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打造成都新名片—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區域創新創業中心

2015-12-08 10:25:00    來源:成都日報    

   成都是四川建設國家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區的核心城市。進入“新常態、萬億級,再出發”新階段,成都如何在轉型升級的關鍵階段,以全面創新改革為契機,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充分激發全社會的創新活力和創造潛能?

   在市委十二屆六次全會上通過的《中共成都市委關於系統推進全面創新改革 加快建設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區域創新創業中心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讓問號的背後,有了對標目標與實現路徑——成都將通過“三年率先突破”、“五年率先形成”的時間表,加快建設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區域創新創業中心。

   關鍵詞:

   1個目標

   “創新創業已經是成都的一張城市名片。加快建設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區域創新創業中心,不僅有目標,還有三年、五年‘時間表’,目標、路徑清晰。”大邑縣委書記周道富有感而發。

   三年率先突破,將“突破”些什麼?據悉,我市將力爭通過三年努力,基本完成中央確定的改革試驗任務,集中破解創新驅動發展的體制機制瓶頸,打通政産學研用協同創新、軍民深度融合創新通道取得率先突破,在智慧財産權、人才發展、金融支撐、開放合作等方面取得明顯進展。系統推進全面創新改革的長效機制初步建立,力爭率先形成一批可複製、可推廣的典型經驗,創新創業環境更加優化,科技投入水準大幅提高,科技成果轉化明顯加快,創新創業能力顯著增強,創新驅動發展轉型邁出實質性步伐。

   五年率先形成,將“形成”什麼?我市將力爭通過五年努力,在西部地區率先實現創新驅動引領型發展,形成以創新為主要引領的經濟體系和發展模式,加快建設國家創新型城市。五年為期,發展新動力率先形成、産業新優勢率先形成、“雙創”新生態率先形成、人才新高地率先形成、開放新格局率先形成。

   關鍵詞:

   2條通道

   建設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區域創新創業中心,成都將打通“兩個通道”——增強創新創業動力,打通政産學研用協同創新通道;突破體制機制障礙,打通軍民深度融合創新通道。

   “‘兩條通道’直指成都建設區域創新創業中心的‘轉化’梗阻,從城市轉型升級的頂層設計層面,‘兩條通道’正是成都科技創新融入經濟主陣地的破題之口。”市科技局副局長丁小斌分析道。

   打通的第一個“通道”是增強創新創業動力,打通政産學研用協同創新通道。在該方面,我市將通過強化企業技術創新主體地位、健全校院地技術創新聯動機制、完善科技成果轉移轉化體系三大方面實現,構建政府引導、企業主體、校院協作、社會參與的政産學研用協同創新機制。

   突破體制機制障礙,打通軍民深度融合創新通道,則是亟待破題的第二條“通道”。在此方面,成都將通過創新軍民融合發展機制、搭建軍民融合創新平臺、培育軍民融合産業集群等三大方面實現,通過深入實施軍民融合發展戰略,促進軍民優勢資源雙向流動、相互轉化,建立健全軍民融合的統籌協調機制,打造國家軍民融合創新示範區。

   關鍵詞:

   3大抓手

   “剛剛閉幕的創交會上,金牛區啟動位於金牛環交大智慧城核心區的菁蓉創業廣場,清科集團、黑馬、光谷咖啡等已入駐,我們謀劃以項目為核心輻射帶動環交大智慧城及周邊區域發展。”在金牛區委副書記、區長唐華眼裏,有著一幅遠景圖:到2020年,金牛創新創業載體面積達到200萬平方米,各類創新創業載體數量達到100個以上。

   從“菁蓉匯”到“創交會”,成都“雙創”名片已成為城市新的名片。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區域創新創業中心,打造創新創業發展引擎,成都已確定三大抓手——深入實施“創業天府”行動計劃、推動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領先發展、推動成都科學城突破發展。

   深入實施“創業天府”行動計劃,我市將打造一流創新創業平臺,建立政府推動、社會行動的創業活動開展機制,常態化開展“創業天府菁蓉匯”創業活動,提升菁蓉匯、菁蓉創享會、菁蓉訓練營三大平臺功能,高水準舉辦成都全球創新創業交易會等國內外知名創新創業活動,打造覆蓋創新創業全要素、促進全球創新創業要素流動和成果交易的品牌性盛會。

   “推動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領先發展,高新區正大力推動招才引智,開展創新創業品牌活動,加速建設‘蓉創廣場’等創業創新載體。”成都高新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主任范毅信心篤定。

   打造創新創業發展引擎,成都將推動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領先發展,制定成都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條例,在科技成果轉化、人才開發管理、科技金融結合等方面開展先行先試。推動成都科學城突破發展,我市將推動把成都科學城納入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建設範圍和綿陽科技城政策覆蓋範圍,在成果轉化、財政金融、人才引進等領域開展改革試驗。

   同時,推動多點競相發展,以金牛環交大智慧城、武侯磨子橋創新創業街區、郫縣菁蓉創業小鎮科技示範基地等創新驅動發展試點示範區為重點,加快形成層級分明、各具特色、互補銜接的區域創新發展新格局。

   加快産業創新轉型,如何推動産業邁上中高端水準?我市將堅持優化存量與培育增量並舉、品質提升與品牌建設並重,形成以先進製造業為先導、現代服務業為支撐、都市現代農業為基礎的現代産業發展體系。具體實施路徑將推動製造業轉型升級、推動服務業優化提升、推動現代農業集約發展,以及實施“網際網路+”行動計劃。

   關鍵詞:

   4大戰略

   “智慧財産權是國際創新語言,我們打造區域創新創業中心的視野是‘國際’,實施智慧財産權戰略,不僅強‘保護’,同時注重‘轉化’,也就是深層次思考智慧財産權如何高效轉化、如何提升國際化創新環境。”丁小斌分析道。根據《決定》,促進智慧財産權轉化運用,我市將開展智慧財産權資産證券化試點,探索設立成都智慧財産權交易所,同時加大智慧財産權保護和管理力度,推動設立成都智慧財産權法院。

   創新創業,人才為先。實施人才優先發展戰略,我市將推進人才發展體制改革和政策創新。根據《決定》,我市將改進人才評價方式,對從事基礎和前沿技術研究、應用研究、成果轉化等人員建立分類評價制度,積極探索第三方專業機構評價人才機制。同時,推動開展技術移民和投資移民、優秀留學生畢業後在蓉就業等試點。

   實施金融支撐戰略,我市將建立創新創業投資引導機制,設立新興産業創業投資引導基金,擴大創業投資風險補償基金規模,建立早期創投獎勵和風險補償政策。同時,放寬創業投資企業投資高新技術企業的條件限制,擴大享受投資抵扣政策的創業投資企業範圍。

   實施開放合作戰略,成都的視野,從成都到西部,再向全球;從成德綿“抱團”發展,到全球化協同創新。

   建立區域協同創新機制,成都將加快構建以成都為核心的成德綿協同創新共同體,推進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和綿陽科技城軍民融合發展等先行先試政策在成德綿共通共用。瞄準全球,成都將引進全球創新資源,規劃建設國家級中韓創新創業園、中德産業園,加強中法成都生態園、中德中小企業合作園等重點國際産業園區建設,爭創內陸自由貿易試驗區,建立與國際接軌的市場規則體系。

   關鍵詞:

   5大保障

   “組織、政策、法治、服務、輿論保障等五大方面,構建了成都加快建設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區域創新創業中心的創新創業保障支撐。”市科協黨組書記蔡曉軍分析,我市將從五大保障方面,加快建設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區域創新創業中心。

   強化組織保障,我市將把創新驅動發展擺在核心戰略位置,建立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目標責任制,同時,建立市級層面的系統推進全面創新改革試驗領導小組,統籌資金、人力、政策等創新要素配置,系統部署推進改革試驗工作。強化政策保障,我市將完善支援全面創新改革的政策體系,創新支援方式,拓寬支援範圍,加強政策協同,支援和允許改革試驗過程中試錯、容錯和糾錯。強化法治保障,我市將推動促進創新創業、人才發展、智慧財産權保護、科技成果轉化等地方性法規建設,完善全面創新改革試驗試錯免責制度,維護創新創業主體合法權益。強化服務保障,縱深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和政府職能轉變,推進依法行政,優化政務服務流程,實行負面清單、權力清單、責任清單管理,深化行政審批、商事制度等改革。強化輿論保障,讓全社會創新創業活力競相迸發、創意創造源泉充分涌流。

   A

   怎樣才是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區域創新創業中心?

   ——在西部地區率先實現創新驅動引領型發展,形成以創新為主要引領的經濟體系和發展模式,加快建設國家創新型城市;

   ——發展新動力率先形成。強化研究開發,全社會研究與開發費用(R&D)佔比大幅提高,勞動生産率和資源配置效率明顯提高,經濟增長更多依靠人力資本品質和科技進步,發展動力從主要依靠要素和投資拉動轉向創新驅動;

   ——産業新優勢率先形成,産業發展邁上中高端,高新技術産業佔規上工業比重、戰略性新興産業佔工業比重顯著提高,形成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擁有自主智慧財産權的創新性企業和高端産業集群;

   ——“雙創”新生態率先形成,建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制度環境和政策體系,搭建若干更具示範和帶動作用的創新改革平臺,形成勇於探索、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的文化和社會氛圍;

   ——人才新高地率先形成,建立更具競爭力的人才聚集制度和更具靈活性的人才管理機制,形成導向鮮明、激勵有效、科學規範的人才培養、引進和使用模式,人才結構更加優化,培育形成規模宏大、富有創新精神、敢於承擔風險的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隊伍;

   ——開放新格局率先形成,建立深度融合的開放創新體制機制,形成更加開放的創新創業政策、更加靈活的開放合作模式,有效融入全球創新體系,建設立足西部、服務全國、面向全球的創新創業資源集散地,成為參與國際科技創新合作和全球新網路的重要節點。

   B

   建設“時間表”

   三年率先突破

   1、基本完成中央確定的改革試驗任務

   2、集中破解創新驅動發展的體制機制瓶頸

   3、打通政産學研用協同創新、軍民深度融合創新通道取得率先突破

   4、在智慧財産權、人才發展、金融支撐、開放合作等方面取得明顯進展

   5、系統推進全面創新改革的長效機制初步建立

   6、力爭率先形成一批可複製、可推廣的典型經驗

   7、創新創業環境更加優化

   8、科技投入水準大幅提高

   9、科技成果轉化明顯加快

   10、創新創業能力顯著增強

   11、創新驅動發展轉型邁出實質性步伐

   五年率先形成

   1、發展新動力率先形成

   2、産業新優勢率先形成

   3、“雙創”新生態率先形成

   4、人才新高地率先形成

   5、開放新格局率先形成

   C

   建設主要途徑

   建設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區域創新創業中心,成都將打通“兩個通道”——增強創新創業動力,打通政産學研用協同創新通道;突破體制機制障礙,打通軍民深度融合創新通道。

   一、打通政産學研用協同創新通道

   1、強化企業技術創新主體地位

   2、健全校院地技術創新聯動機制

   3、完善科技成果轉移轉化體系

   二、打通軍民深度融合創新通道

   1、創新軍民融合發展機制

   2、搭建軍民融合創新平臺

   3、培育軍民融合産業集群

   D

   産業升級

   加快産業創新轉型,推動産業邁上中高端水準

   1、推動製造業轉型升級

   2、推動服務業優化提升

   3、推動現代農業集約發展

   4、實施“網際網路+”行動計劃

   E

   四大戰略

   一、實施智慧財産權戰略,維護市場公平競爭環境

   1、完善智慧財産權創造和運用機制

   2、加大智慧財産權保護和管理力度

   二、實施人才發展戰略,激發創新創業人才活力

   1、健全人才評價和激勵機制

   2、加大人才引進和培養力度

   3、促進人才自由合理流動

   三、實施金融支撐戰略,增強創新創業金融支援

   1、建立創新創業投資引導機制

   2、健全金融産品和服務機制

   3、完善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

   四、實施開放合作戰略,加速融入全球創新網路

   1、建立區域協同創新機制

   2、積極引進全球創新資源

   3、支援優勢企業開放合作

   F

   平臺建設

   加快載體平臺建設,打造創新創業發展引擎

   1、深入實施“創業天府”行動計劃

   2、推動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領先發展

   3、推動成都科學城突破發展

   4、推動多點競相發展

   G

   五大保障

   強化創新創業保障,優化創新創業生態環境

   1、強化組織保障

   2、強化政策保障

   3、強化法治保障

   4、強化服務保障

   5、強化輿論保障

   (特別報道組記者 繆琴 胡清 徐璨 楊彩華 侯初初 華露艷 王伶雅 李霞 李淩翌)

編輯:陳文韜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