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援創新創業重點實驗室擬向草根能人開放

2015-12-04 07:54:00    來源:華西都市報    

製圖 楊仕成

  下一個五年,四川如何破除體制機制障礙,用創新改革驅動轉型發展,激發科技創新活力?

  3日下午的“創新發展培育經濟增長新動力”新聞發佈會上,省科技廳廳長劉東,省經信委主任陳新有,省國防科工辦主任許州,成都市委常委、高新區黨工委書記吳凱現場作答,把答案攤開在公眾面前。

  草根創業

  為草根能人搭臺重點實驗室計劃向其開放

  “我曾接觸過一個沒有學歷的創業者,他有很強的技能創新能力……”通過自身經歷,劉東闡釋了我省推進科技人員、大學生、海外高層次人才、草根能人等“四路大軍”創新創業的舉措。他説,只要有一技之長,有創新創業的能力,就要支援,就要幫助發揮其技能。

  因為創新創業平臺幫忙搭橋,劉東遇見的這位沒學歷的草根創業者現在已頗有成果。劉東強調,為創業者建設科技企業孵化器和新興眾創空間,推進眾創、眾包、眾扶、眾籌平臺建設是未來的重要抓手。他透露,四川正在研究重點實驗室向草根能人開放,“只要你有項目,我們就會建立一批開放實驗室平臺,通過一定程式,在全省範圍內依靠一個協作來支援。”

  劉東説,只要創新創業人群有實實在在的創新項目,一旦進了政府搭建的眾創空間,會為其牽線搭橋建立輔導機制,用成功人士的經驗來彌補草根能人創新創業經驗方面的不足,少走彎路,提高成功率。

  軍民融合

  軍轉民、民參軍設立軍民融合産業發展基金

  四川創新發展培育模式有什麼特色和亮點,將如何發揮優勢?面對記者的提問,劉東説,中央文件對四川依託成德綿全面創新改革試驗有一系列安排和部署,其中的重點就在軍民融合。建立軍民融合的新的體制機制,使軍轉民、民參軍、軍民融合,是最大的亮點。未來會設立軍民融合産業發展基金。

  省國防科工辦主任許州説,下一步我省將從四個方面來促進軍民融合的深度發展:一是要加快構建軍民融合産業發展體系,包括推動國防科研院所改革和軍工企業股份制改革,在川推動佈局實施航空發動機、飛機整機、燃氣輪機、資訊安全、整合電路、北斗導航等重大項目,打造一批軍民融合産業集群。二是加快推進軍民融合創新。促進我省軍民優勢資源雙向流動相互轉化。三是加快創新軍民融合發展機制,建立軍民融合領導機構,健全軍民融合發展組織管理體系、工作運作體系、政策制度體系,推動國防智慧財産權解密和轉化交易試點等工作,推動軍民科技創新資源共用。四是加快建立軍民融合核心載體。要大力建設綿陽科技城集中發展區、科技新城、航空新城和空氣動力新城建設,建設銀河596、航空産業園等一大批特色軍民融合産業園區。

  區域協同創新

  成德綿一體化改革科技情報資訊也可共用

  全面創新改革給成德綿三地一體化改革提供了機遇,四川要如何抓住?劉東答問時説,搭建共同創新平臺是關鍵,“我們要搭建這樣一個協作的平臺,在創新領域明確的前提下聚集一批共創的平臺。”

  此外他強調,三地已建有大型精密儀器共建網路,接下來還要搭建專家數據庫的共用網路,搭建重大研發項目的共用網路,搭建科技情報資訊的共建網路等等。

  據介紹,成德綿系統推進全面創新改革試驗,是推進創新平臺載體建設的縮影。在這方面,下個五年還將支援建設軌道交通、暗物質等國家實驗室,加快建設長壽命高溫材料、生物治療、電子薄膜與器件等一批國家、省重點實驗室和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劉東補充解釋,創新驅動不僅要依靠成德綿,還要依靠四川其他18個市(州)。“全創區走在前列,先行先試,其他市州也要按照自己的實際情況推進,不是等著成德綿出了經驗以後照搬。”他強調,要發揮成德綿的引領作用,但其他市州也要根據自身條件明確幾個方面的改革,全面推進,有點有面,有先行有先試,有重點,整個創新驅動形成一盤活棋,共同推動。

  具體舉措

  支援“四路大軍”首期投入雙創基金20億

  如何聚集人才?如何留住人才?省科技廳廳長劉東笑稱:“事業留人、感情留人,適當的待遇留人。”

  待遇方面,他特意提到今年我省成立的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基金,首期20億元,目前進展順利。

  推進職務科技成果混合所有制試點

  劉東説,這20億的“雙創”基金,主要採用市場化、權益投資的方式,為海歸、大學生、科技人員、草根人員這“四路大軍”創新創業提供支援。

  科技人員在創新創業上也將享受到政策支援。未來五年,四川將推進職務科技成果混合所有制試點,即職務科技成果智慧財産權有望由職務發明人和學校共同所有。

  高校人員在創新創業上,也有政策福利可享。以成都為例,《促進國內外高校院所在蓉協同創新的若干政策措施》(簡稱“成都十條”)規定,對高校院所成果成功向在蓉企業轉化實施的,可按實際發生的技術交易額的3%給予高校研發團隊每個項目最高100萬元補貼,按3%給予企業年度最高200萬元補貼,按2%給予仲介機構年度最高200萬元獎勵,對高校研發團隊、吸納成果的企業以及技術轉移服務機構總共給予技術交易額8%的獎勵。

  高新區年投10億支援創新創業

  以四川首個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成都高新區為例,成都市委常委、高新區黨工委書記吳凱表示,他們將拿出真金白銀,計劃每年投入創新創業的各類資金不低於10億元,其中預算1億元專門用於創新型孵化器聚集、創業服務平臺搭建、創業活動開展等方面。

  在創新創業資金上,高新區與銀行合作推出了成長貸、高新創業貸、助保貸等創新金融産品,幫助創新創業的中小企業獲取貸款。

  四川每年拿出1億元招攬頂尖人才

  劉東透露,省級也有許多聚集人才的政策,比如吸引高端人才的“千人計劃”,省政府每年拿出超過1億的資金吸引國內外頂尖人才。

  此外,有科技人才的培養支援計劃,每年四川有超過1億資金投入支援科技青年團隊、科技青年頂尖人才、科技人才創新創業平臺。

  而在成都,如果你在大學畢業5年內,首次在成都創業成功,可向創業項目所在區(市)縣公共就業人才服務管理機構申請10000元一次性創業成功補貼。

  針對海歸創業者,四川將實施更加積極開放的人才引進政策,探索海外人才離岸創新創業新模式。以成都為例,還為海歸創業者專門設立了創業資助資金,為符合條件的留學人員提供5萬元-20萬元不等的創業資助。

編輯:陳文韜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