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揚大眾創業精神 打造科創築夢天地

2015-12-02 08:35:00    來源:新聞晨報    

晨報記者

弘揚大眾創業精神

弘揚大眾創業精神

弘揚大眾創業精神

  晨報記者 楊虹 董駿亞

  為了弘揚敢為人先的創新精神,挖掘和鼓勵學生創業的才華和夢想,首屆全國大學生網路創新創業大賽在萬眾矚目下應勢而生。大賽自啟動以來,得到了全國31個省市202所高校的熱烈響應。經過幾輪評選,35部優秀創業作品從722部參賽作品中脫穎而出,進入到了12月的總決賽環節。

  楊浦區是本屆全國大學生網路創新創業大賽的重要支援單位之一,區政府希望通過創業大賽的影響力,積極發揮出本區豐富的科教資源優勢,激發全國大學生的創業熱情,從而營造大眾創業、創新氛圍,搭建學生網路創新創業平臺。

  權威 寄語

  三區聯動、三城融合 做萬眾創新示範區

  中共楊浦區委書記 諸葛宇傑

  今年的市委全會已把楊浦定位為“上海科創中心的重要承載區”,而且有一個特色的要求,要做萬眾創新的示範區。楊浦原來叫“三區”聯動,即大學的校區、公共社區和科技園區聯動。大學的校區是創新的源頭,科技園區是創新活動的載體,公共社區是創新活動的支撐。現在我們還提出要做“三城”融合,即産城融合、學城融合、創城融合。

  我們要做三區聯動、三城融合,希望能夠通過大家共同的努力,把楊浦打造成創新活動最活躍、創業最容易成功的區域之一。

  參賽創業 團隊展示

  抗癌公社

  創始人 張馬丁

  眾保抱團取暖 降低癌症治療高額費用風險

  2014年10月抗癌公社獲得首筆50萬美元的天使投資(資金)。2015年年初團隊總部從上海遷到北京,組建創業團隊,開始正式運營,至今已有近30萬穩定會員,成功支助了3位癌症患者。

  時間回到2011年之前,那時抗癌公社還未建立,創始人張馬丁不得不為身患癌症的母親四處奔走籌錢。當他看到教會信徒自發地為病友捐款集錢後,得到了一個靈感,是否能成立一個眾保互助的抗癌公益平臺。由於張馬丁大學所學專業正好是證券金融方向,於是,有了創建想法之後,他開始尋找網路技術支援,一邊工作一邊推廣“眾保理念”。2011年5月,抗癌公社開始正式上線,兩年之內吸納了近2萬會員,並在2013年完成首例會員癌症資助。

  平臺創辦初期,受眾對這個公益融資平臺還是存在著許多的不信任,甚至有人認為這是非法集資平臺。為了取消大眾的疑慮,張馬丁在2014年全心投入抗癌公社的創業,為眾保平臺設立規則,使融資流程更加透明化。每個會員自願免費註冊加入抗癌公社,平臺與會員約定投保期限,如果會員長期未投保,系統將自動將其退出會員行列。當會員中有人確診為癌症,平臺將融合所有會員的資金對其支助,並對操作流程進行拍照、記錄、公示,確保所有投保人知道自己的資金去向。

  平臺的盈利並非從眾保資金中來,隨著創建團隊的壯大和會員的增多,平臺嘗試著推出雙向定制的保險業務以及健康醫療等收費服務項目,但是平臺“抱團取暖”、“公益互助”的初衷不會因為其他相關業務的推出而改變。

  經菇棒

  創始人 李斌

  硬體版“大姨嗎”巧用化學反應 識破經期女人心“女人心,海底針”這句話恐怕是説出了不少戀愛中男人的心裏話。再遇上“大姨媽”,很可能男友一個不經意的小眼神都會觸動經期女友的暴走雷區。“經菇棒”團隊創始人李斌正是發現這點之後,決定運用自己在生物技術領域的專業知識,開發一款可以檢測女性生理週期的感測器。畢竟設計和開發一項産品,光靠理論知識是遠遠不夠的,因為當時在華中科技大學只有三個學院的教授有可能掌握這個方向的研發技術,李斌將自己的想法寫成文檔,並且以郵件的方式發給了學校生科院、同濟學院、化學院的30多位教授,令他沒有想到的是,當天晚上就有教授回復了他,並且約他第二天面談。面談後,教授十分肯定李斌的創意,並且積極支援他堅持下去。生理週期檢測器的研發稍有起色,同樣是受到李斌研發創意的吸引,另外兩位合夥人也加入到了這個小團隊中,他們分別負責市場行銷和軟體開發。

  萬事開頭難,“經菇棒”團隊研發的初始遇到了不少困難,撇開資金和設備的這些問題,單就在採用唾液檢測女性生理週期這一想法能不能行得通上,“經菇棒”團隊就進行了多次的嘗試。團隊最終研發了能從唾液檢測出女性生理週期的試紙,不同於驗孕試紙的檢測結果的非此即彼,生理週期檢測結果類別較多,因此,團隊還開發了配套手機APP,通過掃描試紙結果,得到最終的生理週期分析,使用者可以在手機終端上看到諸如“您正處在排卵期,今日激素水準較高,受孕幾率較大”、“距離安全期還有幾天”等具體指導數據分析。

  弘藝自由人

  創始人 鐘曉琴 馬明錄

  文青女攜手IT創業男 為民族書畫作品搭建展示平臺

  大學剛畢業的鐘曉琴有著讓很多學生都艷羨不已的職業——自由攝影師,每天她背著相機穿梭在各樣的場合,通過鏡頭記錄著一幕幕精彩藝術生活。而馬明錄在他多年的校園電商創業基礎上,思考著如何尋找新的創業方向。鐘曉琴畢業于藝術專業,憑藉在校期間的實習經歷以及畢業後的工作機會“混跡”文藝圈,結交了不少文藝界的大咖。她發現不少中産家庭對藝術作品有欣賞和購買的需求,而一些藝術家也需要有一個平臺去展示自己的作品與創作的理念。鐘曉琴找到了在軟體開發方面有一定創業經驗的馬明錄,兩人合作,一人提供資源,另一人負責平臺開發。2013年“社交化藝術電商平臺——民族書畫藝術網”正式上線。

  平臺創建初期,弘藝自由人團隊面臨著兩方面的挑戰:一方面是如何吸引並説服更多的優秀藝術家將自己的作品授權給網站; 另一方面如何在藝術品消費群體中獲得更高的知名度。2014年團隊為了簽約到著名國畫家何海霞的關門弟子,陜西省知名民族書畫家程連凱老先生,團隊兩次從成都趕往老先生所在的西安,與老先生面談、交流。70多歲的程連凱老先生看到年輕人對藝術家的尊重、對書畫作品的珍視,被他們的真誠和執著所感動了,不僅熱情接待了他們,最終也願意將自己的多幅優秀作品授權給團隊,交由他們在網站上展示和銷售。而對於如何在消費群體中提升影響力的問題,團隊通過線下推廣,在各類文化節、商會、企業家活動中推廣民族藝術理念,展示民族書畫作品等中也收到了不錯的效果。從創辦至今,弘藝自由人的民族書畫藝術網已累積5萬多用戶,日點擊量達到5000以上,簽約藝術家100多位,開展線上展覽服務30余次,線上拍賣20余場。

  對話

  搭建網路創新創業平臺 營造全民創業氛圍

  ——專訪楊浦區科委副主任馬慶

  楊浦區是上海科創中心的重要承載區。作為首屆全國大學生網路創新創業大賽重要支援單位之一,楊浦區在激發大學生創業熱情,營造大眾創業、創新氛圍的同時,搭建學生網路創新創業平臺。由此,我們採訪了楊浦區科委副主任馬慶,請他就政策層面向我們介紹,楊浦區是如何支援企業者創業以及創業園區的未來發展?另外,楊浦區此次支援創業大賽的初衷是什麼?

  記者:楊浦區為什麼要參與並支援此次大賽?

  馬慶:楊浦區是上海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中心城區,也是高校科教資源最豐富的城區之一。區域內集聚了復旦、同濟、財經大學等10所知名大學和百餘家科研院所。多年來,楊浦積極發揮豐富的科教資源優勢,不斷與高校等單位一起推進創新創業。如今楊浦每年孵化大學師生創業企業200-300家,科技創新型企業6000余家。此次由教育部思想政治司、國信辦社會工作局主辦的首屆全國大學生網路創新創業大賽,秉持開放、創新、合作、共用理念,營造創新創業氛圍,與楊浦區正在打造的上海科技創新中心重要承載區和“萬眾創新示範區”理念非常契合,我們願意參與其中,幫助大學生實現創業夢想。

  記者:創業者加入楊浦區創業園能享受到哪些實在、接地氣的優惠政策?

  馬慶:近五年來,楊浦區一直致力於打造“創業楊浦”品牌,積極建設國家創新型試點城區。區政府先後出臺了一系列扶持大學生創新創業的政策,近期又出臺了政策內容涉及了眾創空間創業的各個階段。對有創新創業意願、並且積極實踐的大學生,在創業的前期,將主要以“生活補貼”的方式給予鼓勵,對參加創業實習、見習的上海市應屆、在校大學生,每月按當年度上海月最低工資標準的80%,給予生活費補貼;對處於創業初期的大學生,主要以獎勵、補貼等方式給予支援,尤其是在可按照首次實際出資到位額度的50%給予創業企業專項資金支援,最高可達20萬元每戶;在創業中後期,將通過人才、住房補貼、扶持獎勵等多種方式,給予盡可能全面的支援,在辦理簽證、外國人就業許可、居住證積分、居轉戶和人才引進等方面將享受全方位優惠服務,入住特定人才公寓,可給予最長時限3年、最高租金額度不超過50%的房租補貼。

  記者:創業園區未來發展方向是什麼?

  馬慶:楊浦的創新創業園區基本處於園區2.0向3.0版本過渡階段,下一步,創新創業園區將進一步提升能級,向4.0版本邁進”。(園區發展1.0版本以地産為主,2.0版本是地産+服務,3.0版本是地産+服務+投融資,4.0版本是地産+服務+投融資+智慧園區+品牌輸出)。今年5月,上海市委要求楊浦區要打造上海科創中心重要承載區,建成萬眾創新的示範區。今年7月,楊浦出臺《關於加快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重要承載區的實施意見》。實施意見明確,楊浦區要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重要承載區,必須樹立國際視野,對標國際領先水準,必須在創新創業方面走在上海前頭,走到全國前列、提升國際影響力和競爭力,躋身全國、全球重要的創新創業城區行列。

編輯:陳文韜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