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創"潮商機無限 高通、IBM等跨國公司欲做中國合夥人

2015-11-27 14:24: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11月27日電 政府倡導的“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繼續席捲著中國大地,當年經常被調侃“山寨”的技術創業,如今則迎來了更多表揚。日前華爾街日報網路版就撰文表示,“別以為中國科技還是山寨,創新已成主流”。隨著中國商業環境的變革,阿裏、騰訊、百度等中國網際網路科技巨頭改變著中國商業科技的版圖,IBM、高通等眾多外資跨國科技公司在中國“雙創”大潮下,開始採取更為開放務實的共贏合作模式,重構新的商業生態環境。

  “網際網路+” 席捲“雙創”潮 外資加碼中國高科技行業

  中國2015年掀起的“雙創”大潮發起于李克強總理今年兩會在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大眾創業、萬眾創新”。6月份,國務院發佈關於大力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見,明確了“雙創”大方向,並隨後相繼公佈稅收優惠、中央財政設立新興産業創業投資引導基金等系列政策激勵創業創新。

  隨著“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持續走熱。全國各地相繼涌現了北京中關村創業大街類似的創業人聚集地成為各個城市新“風景”,而在國內各種專利技術積累豐厚的高校也迎來了新的活力,成為風投機構另一必爭之地。據教育部統計,今年以來,全國已有82%的高校開設了創新創業的必修課或選修課,設立的創新創業資金已達10.2億元。

  “中國經濟從來沒有這麼好的機遇,”阿里巴巴掌門人馬雲10月份在雲棲大會表示,未來30年是網際網路融入社會的時代,是創業的巨大機會。

  近幾年,中國網際網路産業取得了爆髮式增長,其中移動網際網路得益於3G以及4G技術,智慧手機為主的智慧終端如雨後春筍一樣蓬勃發展,更是深刻改變了大眾的生活方式。據工信部最新的數據顯示,截至9月底,我國行動電話用戶規模近13億。中國網際網路絡資訊中心日前發佈的報告顯示,手機超越電腦成為中國網民第一大上網終端,使用手機上網比率相比PC多20.5%。風險投資公司紀源資本管理合夥人李宏瑋就指出,中國每年新增數的智慧手機用戶,為企業家測試新商業模式創造了前所未有的機會。

  如此龐大市場規模吸引下,“網際網路+”為標誌的中國各種創業公司出現爆髮式增長。高通8月28日舉行的全球創業大賽中國區現場參賽項目顯示,與往屆相比“移動網際網路+X”趨勢明,項目組合顯示出移動網際網路已經滲透到各個領域,成為變革其他行業的力量。

  中國工商登記部門的數據也證實了這一現象。前三季度日均新登記企業1.16萬戶,其中資訊傳輸、軟體和資訊技術服務業17.1萬戶,增長65.3%,文化、體育和娛樂業7.6萬戶,增長64.2%,金融業5萬戶,增長53.2%,教育1萬戶,增長1.2倍,衛生和社會工作0.6萬戶,增長1倍。

  同樣,海外資本和企業對中國經濟仍有信心,且在不斷增強,並在高科技領域加速進行投資。今年1至9月,新登記外商投資企業3.1萬戶,同比增長10.8%。商務部公佈數據顯示,中國高技術服務業和高技術製造業吸收外資繼續保持上升勢頭。1-9月,服務業實際使用外資579.9億美元,同比增長19.2%,在全國總量中的比重為 61.1%;其中高技術服務業實際使用外資61.6億美元,同比增長57.6%,佔服務業(除房地産外)實際使用外資總量的17.1%。

  目前看,在中國的“雙創”大潮下,不僅國外風投資本蜂擁中國尋找投資項目,大批外資跨國企業,尤其是將中國視為全球戰略核心市場進行競逐的科技類企業。

  跨國科技公司在華“重新創業” 打造開放分享的生態圈

  中新網IT頻道梳理顯示,以微軟、IBM、高通等為代表的外資跨國公司應對中國的“雙創”大潮的創新項目也不斷落地,以期在中國市場和本土的騰訊、阿裏、百度等高科技企業進行商業競爭,跨國公司在中國的項目合作採取了比以往更為開放的態度。

  中國大眾所熟知的微軟10月份在中國“技術創新助力網際網路+時代”為主題的微軟技術大會上傳遞的資訊顯示,微軟將致力於通過與本土生態圈的深入合作,實現與企業、合作夥伴、開發者,乃至整個中國市場的共贏。另一個科技公司IBM則10月份舉行了主題為“做中國合夥人,共創科技新未來”的合作高峰論壇,並表示,IBM 正在以合夥人的心態和開放的模式全面與中國合作夥伴進行合作創新。今年IBM 先後與廣東柯內特環境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江河瑞通、中國電子宣佈在物聯網與大數據技術等領域召開闔作。

  作為手機晶片領域領頭企業,高通在中國亦採取了開放共贏合作模式。目前高通與中國本土華為、中興等手機廠商均有著緊密的合作。10月份高通在深圳舉辦“2015萬物互聯日”活動上宣佈為公司客戶和生態系統提供契機,幫助他們建立全新的業務關係。在無人機領域,高通推出了驍龍Flight參考設計,與中國領先的無人機公司開展合作,加快産品推出週期,致力於為市場提供優質並具有競爭性價格的無人機産品。

  就在今年5月份,高通還與中國貴州省達成諒解備忘錄,探討成立一個獨立的中國法人實體,開發和銷售供中國境內使用的、以高通基於ARM架構的伺服器技術為基礎的晶片組。貴州省2014年獲批創建中國第一個大數據産業發展聚集區。高通與中國貴州合作的新實體預計將包括戰略性商業合作夥伴的參與,以加速産品在中國的採用。高通總裁德里克阿博利表示,“這一合作將為貴州和整個中國在高技術引領增長與創新方面打下堅實基礎,有望重塑中國數據中心産業格局。”

  同時,高通在中國合作向更高的技術領域開放。28奈米為IC工藝製程發展關鍵節點,2014年7月份,高通同中芯國際展開了合作,僅僅一年多時間,2015年9月中芯國際28奈米工藝産品基本上實現量産商用,充分滿足了智慧手機廠商對特定晶片産品的需求,採用其28奈米工藝的驍龍410處理器已經應用於主流智慧手機。賽迪顧問9月發佈的《中國IC 28奈米工藝製程發展》白皮書評價“中芯國際---高通聯合創新”是一種從技術到産業的全生態合作。高通的成熟經驗幫助中芯國際利用、改進和完善其生産能力,打造出高良品率、高精確度的世界級商用産品至關重要,並加速28奈米製程技術在中國的採用,實現了雙贏。

  28奈米的項目合作外,今年高通還攜手中芯國際、華為、imec,共同投資中芯國際整合電路新技術研發公司,該公司目前以14奈米先進邏輯工藝研發為主。這種以企業為主導創新,可顯著縮短産品開發流程,加快先進工藝節點投片時間。

  在技術領域的開放合作外,高通在投資領域也順應中國的“雙創”大潮進行調整,依託其強大的技術和現金儲備在中國內地不斷物色創業公司進行風險投資。數據顯示,高通目前在中國投資的企業已達20余家,包括小米公司、中科創達、億動廣告傳媒、觸寶科技、 易到用車、海豚瀏覽器、愛樂奇、神州鷹、觸控科技等。2014年7月,高通宣佈總額最高達1.5億美元的投資承諾,面向處於各階段的中國初創企業,投資中國公司以推動移動技術在 網際網路、電子商務、半導體、教育以及健康領域的進一步發展。

  對於近期投資,高通表示,高通關注中國無線産業和半導體行業內的創新創業,投資的創業公司專注于半導體、移動應用開發工具、智慧家居和醫療保健等領域,對高通的現有産品和服務提供很好的補充。

  對於高通等外資跨國公司在中國市場的轉變,有專家指出,中國人口基數大,龐大的市場規模,是任何一個外資企業都不能忽視的市場。在中國,科技公司開放平臺共建分享的生態圈,已經成為一種主流趨勢。阿裏構建了全開放商業生態平臺,騰訊馬化騰稱“半條命交給合作夥伴”,百度也公佈了宏大的生態開放戰。外資跨國科技企業在專利技術很強的優勢,但要在中國這一輪“雙創”浪潮中佔得先機,確實需順應當下中國新的商業環境。中國“網際網路+”戰略實施過程中,緊密貼合崛起的中國新興産業,採取更為開放務實的商業合作模式。(中新網IT頻道)

編輯:陳文韜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