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大賽構建創新創業生態鏈

2015-11-19 09:11:00    來源:深圳晚報    

  2015創業之星大賽的陪審團皆為投資人,圖為陪審團投資人對項目進行投資邀約。南山區委宣傳部供圖

  上週五,南山會堂星光熠熠,創新南山2015“創業之星”大賽獲獎者在聚光燈、閃光燈和目光的聚焦以及鮮花和掌聲中走上舞臺。如同娛樂圈的造星運動,經歷展示、PK、復活賽、導師培訓以及評委和大眾評委一起票選,才能最終選出“創業之星”。

  參與南山“創業之星”大賽的“星”不是普通的企業或創業團隊,而是代表未來能站在行業前沿的佼佼者。在2015“創業之星”大賽頒獎禮中,組委會發佈的“創業之星”10大高成長企業榜單就足以説明大賽的選中的都是“千里馬”。8年來,大賽涌現出了深圳市大疆創新科技有限公司、茂碩電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圳金信諾高新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科列技術開發有限公司這樣的知名企業。從草根到名企,南山如何製造?

  A

  企業參賽後成長迅速

  “創業之星”10大高成長企業無一不是行業領軍或者細分領域的領軍企業。科列技術副總經理仝瑞軍介紹,2013年,科列榮獲當年創業之星大賽企業創新組二等獎,參賽當年銷售收入數百萬元,今年預計會過億元,增長約30倍。

  科列技術成立於2010年,研發創業團隊均來自華為,專注電池管理技術。仝瑞軍回憶,當年公司成立3年時遇到了所有初創企業發展過程中的瓶頸。迷茫之際,最後從朋友口中得知南山將舉辦2013年“創業之星”大賽,於是抱著試試的想法開始了核心團隊的“西遊記”四人之旅。

  在參賽過程中一路過關斬將,科列技術獲得企業組第二名,同時得到投資界導師的指點,讓他們看到行業的發展前景。翌年,他們就獲得A輪投資900萬元、南山區的貼息孵化貸300萬元,第三年還獲得深圳科委重大項目技術開發資助500萬元。今年,科列成功登陸新三板,成為動力電池管理系統上市第一股,融資6000余萬元。

  “南山‘創業之星’大賽對接資源豐富,政府都以高效、務實的作風推動小微企業的成長。科列真心感謝南山創業大賽給予的平臺,這是企業和資本市場對接的最好橋梁。”仝瑞軍説。

  B

  大賽平臺對接資源豐厚

  “根據專家建議,把很多非主線的項目都砍掉了,公司的目標更集中;另一方面,大賽給了公司一個展示的平臺,開始接觸到了風險投資,對企業的發展非常有幫助。”大疆科技創始人汪滔對“創業之星”大賽的作用如此講述。在“創業之星”歷年來獲獎企業中,多數企業是因為在大賽中獲得資金以及南山區科技服務資源,而成長為業界“黑馬”。

  從初創團隊走出來的深圳市漢華安道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獲得第二屆“創業之星”大賽第三名的成績後,在深圳市和南山有關部門的支援下,註冊成立公司,並獲得投資,迅速産業化,兩年後公司已發展成為市值近億元的企業。

  通過大賽平臺成功融資的不僅僅是那些獲得名次的企業,如深圳市聯贏鐳射技術有限公司,參加首屆“創業之星”大賽止步于復賽,卻于2009年、2010年獲得兩輪融資,目前已進入上市輔導期。深圳市億思達顯示科技有限公司,2009年晉級決賽但未獲獎,賽後成功引入國際資本風險投資,目前公司經營範圍已覆蓋全球。

  南山區科技創業服務中心副主任、“創業之星”大賽組委會秘書長黃小榮説,南山“創業之星”的魅力不僅在於它的高額獎金和透明賽制,而是它能讓參賽者在參賽過程中體驗到優質服務,讓每個參賽者都有機會獲得社會資本的青睞。

  C

  資本創投服務更助企業發展

  對於中小企業來説,資金就是活水。“創業之星”大賽,是企業順利對接資本、投資人等資源的最好幫手。在2015創業之星大賽頒獎禮上,組委會特別推出“南山區十大投資機構”評選活動。這些投資機構都是“創業之星”大賽對接的“血液”。

  昨日下午,南山2014“創業之星”大賽企業組二等獎得主,來自香港理工大學團隊的安潤普有限公司在五洲賓館舉行新聞發佈會,推介當年他們全球領先的基於柔性織物傳感技術及應用,並宣告成立由工程院院士擔任首席科學家的智慧雲穿戴技術研究院。

  “南山區十大投資機構”之一的深圳市前海大米成長資産管理有限公司就是安潤普公司的投資人。做了10多年企業IPO上市保薦人的董事長艾民介紹,早在他擔任創業導師對該企業進行盡職調查時就認準了這家企業,予以1000萬元的投資,並輔導安潤普公司的子公司進行重組,今後將直接以南山公司為上市主體。

  從一個投資人角度來説,艾民覺得參加創業之星大賽不僅是他們獲尋“千里馬”的平臺,也是企業及初創團隊進行資源對接的平臺。因為投資人背後所具備的服務及人脈等無形資産是不可估量的,他們既有天使投資,對企業商業模式的優化設計經驗,也有上下游産業鏈的資源,可以讓初創團隊迅速找到高標準量産渠道,或者市場渠道,乃至上市輔導,增值服務不斷。

  D

  創業服務成為發展的永續動力

  “南山區十大投資機構”是創業之星大賽資本對接一個縮影。為了讓每個參賽項目都有機會獲得社會資本的青睞,南山成立了“創業之星”大賽投資聯盟。成員包括創新谷、君聯資本、海量資本、旦恩資本、北極光、IDG、招科創投、高新投等50家風投和金融機構(包括風投機構和天使投資人、風險投資擔保機構、銀行和其他金融服務機構)。

  這些投資聯盟的負責人同時也都是“創業之星”大賽的導師團。創業導師需要為選手提供一對一輔導,賽後也會挑選一些企業參與3至6個月的後期培育,提供專家演講、資本運作輔導、深度項目優化的商業方案以及企業各種資源的整合等多種增值服務,全面提升企業的管理。

  此外,因選手在參賽乃至後續創業過程中,項目及團隊發展壯大所面臨的問題將層出不窮。大賽組委會整合區內科技服務機構力量,深入到創業者一線,為他們解決相關難題。

  2014年,包括深圳市南山區科技創業培訓中心、德勤華永會計師事務所(深圳分所)、深圳市知行信企業管理顧問有限公司等12家機構在內的“創業之星”大賽首批科技服務機構正式出爐,正式向創業者敞開懷抱。

  在8年的辦賽經驗中,“創業之星”組委會相繼形成並穩固了“投資聯盟團”“評委導師團”“科技服務團”模式,為參賽選手乃至更多創業者提供具有針對性的服務內容。

  E

  賽後扶持工程多元化

  賽後,南山區也會加大服務力度對參賽企業開展全方位,多元化的賽後培育工程。企業不僅能享受産業政策、南山區自主創新産業發展專項資金,“創業之星”眾籌平臺的投資支援,政府貼息的銀行授信,還能獲得南山提供的創業培訓、管理諮詢、專利申請、創新資源共用、專業展會、國際交流及人才招聘等配套服務以及創業空間。

  早在本屆大賽啟動前夕,大賽組委會集結社會力量,與16家眾創空間簽署了成立首批“創業之星”孵化基地協議,産業空間超過了15萬平方米,涵蓋了網際網路、智慧硬體、生物醫藥、醫療器械等多個重點領域。此外,在本屆大賽頒獎典禮上,第二批“創業之星”孵化基地正式掛牌成立。

  大賽8年孵化5家上市企業,大賽所扮演的“助推劑”作用促使眾多創新創業生態鏈的生成,為創新創業者提供專業化創新創業服務,降低創新創業門檻,讓企業實現從0到1,到無限延伸的價值。“創業之星”大賽已成為宣傳南山創業環境的窗口,政府科技服務的抓手,整合創新資源的平臺,更是資本與項目廣泛對接的有效途徑,創業者起步騰飛的舞臺。

編輯:陳文韜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