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大力推進眾創空間建設 讓創業變得更輕鬆

2015-10-12 08:21:00    來源:中國經濟網-《經濟日報》    

上圖 重慶市實施放權、讓利、搞活等激勵措施,鼓勵各類群體創新創業。圖為創業者劉啟洪(右)在眾創空間與員工一起研發産品。

下圖 重慶市網商産業園集聚了100多家小型企業,形成了産品生産、網路行銷、物流倉儲、金融服務等電子商務全産業鏈。

(資料照片)

  眾創空間時下在重慶成為一個熱門話題,據不完全統計,重慶在建、已建成運營的眾創新谷、創業大廈、YOU+國際青年創業社區等眾創空間達30多家。來自重慶市發改委的計劃顯示,到2016年,各區縣至少打造3至5家眾創空間,各高等院校至少打造2至3家眾創空間,全市眾創空間達到500個以上,建成首批示範性眾創空間300家;2020年,全市眾創空間達到1000個。重慶採取哪些措施推動眾創空間發展、促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

  搭建孵化平臺

  推動創新型企業成長

  “以前,註冊公司需要明確的經營地址,要麼是企業自有産權,要麼需要企業簽訂長期租賃合同,而這對於創業者來説,無疑是一個巨大的困難。”榮昌區科委相關負責人介紹,為解決困擾中小創業者的“註冊落地”問題,榮昌區建成了首家眾創空間,免費為企業提供網路、辦公桌椅等設施設備。凡入駐該空間的創業者可享受小微企業的相關扶持政策,並且免3年房租。

  “租一個工位就可以註冊一個微型企業,這對我們創業新手來説,真是好消息!”這是來自永川區的大學生劉富桃發自內心的感慨。此前,他在榮昌區眾創空間租下一個工位,並快速完成了企業註冊,成為該空間首家入駐的小微企業。

  眾創空間不僅為創客提供一個低成本高産出的工作環境,也給他們打造一個創意交流、孵化的廣闊平臺。創客在眾創空間可以交流彼此的創意和想法,不同領域、不同視角能碰撞出更激烈的火花。

  據了解,榮昌區打造的這個眾創空間總建築面積達5000多平方米,同時能容納80多家企業,試運作的半個月,已經孵化出10家小微企業。通過融合線上線下,利用網際網路思維,為創客提供一系列服務,引進投資等手段,最終將項目推向市場,接受考驗。

  江北區在籌建眾創空間時,更加注重對傳統的孵化器、科技園進行升級更新,發揮小微企業創業園等平臺作用,在企業“培育—發展—壯大”三個環節上精準發力,著力打造“孵化器—加速器—科技園”三環相扣的梯度培育鏈,率先在全市構建“初創在孵化器、躍升在加速器、壯大在科技園”的科技企業成長形態與格局。

  通過升級改造,江北區現已成功打造五里店工業設計中心1家國家級孵化器,江北區港城微企孵化園、重慶網商産業園等10家市級及區級孵化器,培育了企業536家,提供工作崗位5200個,接納2000多名大學畢業生就業創業。目前,全區已建立以軟體資訊、智慧經濟、醫療器械、研發設計等為主的港城工業園,以整合電路、物流配送、汽配製造等為主的魚復工業園,為科技創新型企業形成産業優勢提供更大的發展空間。

  日前,江北區人民政府與世聯科創科技服務有限公司項目簽約,雙方計劃共同將江北區石子山體育公園打造成為我國西南地區首個青年創業社區——小樣青年創業社區,形成融合創業、産業、商業、物業四業態,囊括創業、工作、社交、文化、消費、居住六維度的有機混業生態圈。

  記者了解到,江北區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為統領,力爭到2020年形成創業主體大眾化、創新主體多元化、創業服務專業化、組織體系網路化、創業路徑資本化、建設運營市場化、創業模式多樣化的發展格局,建成眾創空間20萬平方米以上,匯集各類創新創業人才2萬以上,累計孵化創新性中小微企業2000家以上,培育上市企業5至10家,打造新常態下經濟發展的新引擎,努力把江北區建設成為新興的全國創新創業高地。

  借力“網際網路+”

  打造鏈條式創業模式

  今年5月19日,重慶市與騰訊公司共同推動網際網路産業發展活動舉行,騰訊公司與重慶北部新區簽署眾創空間項目合作協議,由此開啟的一系列更深入合作將實現2000億元人民幣的産業規模。在騰訊公司與北部新區簽署眾創空間項目合作協議之後,雙方將共同打造平臺體驗中心、移動應用展示基地、技術培訓、平臺研發在內的開發者服務平臺,致力於服務重慶的網際網路、物聯網、移動應用等相關領域的創業團隊,鼓勵相關開發團隊依託“騰訊雲”服務降低開發成本。

  重慶高新區也著力打好“網際網路+”這張牌,形成鏈條式的創業模式,構建“苗圃+孵化+加速+産業化”孵化鏈條,加快建設國際科技企業孵化器等4個標準化孵化園;打造“線上+線下”公共服務平臺,推動企業資訊化服務網、科技資源庫上線,全市首家科技服務大市場建成投運。同時,高新區著力推行“媒體+眾創”“産業鏈+眾創”“行業龍頭+眾創”等運營平臺,出臺了《促進科技創新鼓勵辦法》等組合政策,設立3000萬元專項引導基金,集聚22家金融機構構建多元投融資體系,開發微貸等科技型中小企業金融産品21款,區域貸款餘額增長40%以上。

  截至目前,高新區成功建設英特爾聯合眾創空間等10個,培育創客企業或項目100多個,吸引1000多名創客落戶,其中國家“千人計劃”、973首席科學家領銜的海外高層次人才團隊達7個。

  整合各種資源

  解除創客後顧之憂

  日前,重慶市政府發佈了《重慶市發展眾創空間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從6個不同的角度通過採取放權、讓利、搞活的激勵措施,鼓勵高校、院所及其科研人員、高等學校學生及留學歸國人員、市外高端人才和高等學校畢業生、失業人員、軍隊復員人員、返鄉農民工等各類群體進行創新創業。

  “放權”就是將科技成果使用權、處置權和收益權,全部下放給高等學校、科研院所等項目承擔單位,處置不再審批或備案,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所得收入全部留歸單位。“讓利”就是堅持利益分享導向,將職務發明成果轉讓收益和非財政資金支援的橫向課題收益在重要貢獻人員、所屬單位之間合理分配,用於獎勵科研負責人、骨幹技術人員等重要貢獻人員和團隊收益的比例不低於50%。“搞活”即是針對科技人員可以在職創業、離崗創業和多點執業的收益、待遇方面的相關政策。

  這三大措施對重慶各大高校和科研院所來説是歡欣鼓舞的消息,北碚區抓住了這個難得的契機,開創了一條校地共建眾創空間之路。

  今年6月1日,北碚區政府與西南大學簽訂了“創業創新校地合作備忘錄”,雙方將整合資源共建眾創空間,推動校企合作,激發高校創新創業活力。雙方共建的眾創空間,包括建設北碚國家大學科技園、西南大學微型企業創業園和提升“眾創”平臺服務效果等內容。其中,北碚國家大學科技園將為入駐北碚轄區的創業者提供低成本辦公場所和設施,以及更便利、全方位的創業服務。西南大學微型企業創業園則將採取“一園多點”建設模式,以北碚國家大學科技園微型企業創業孵化基地為龍頭,在西南大學相關學院設點,讓創業孵化場所呈網狀分佈。西南大學為此將建立微企指導站,對學校師生創辦的微企提供基礎性服務,對學校師生落戶北碚的成功創業項目給予獎勵。北碚區政府為創業的西南大學師生提供註冊登記、專利維權、融資擔保、成果交易等全鏈條服務。

  在科技園的幫助下,一批剛走出校門的大學生成功開啟了自己的創業之路。黃興亮是畢業于西南大學化工學院的學生,去年6月,他成立了專業從事洗滌用品、清潔劑銷售的重慶莘苒化工科技有限公司,併入駐了北碚國家大學科技園,如今公司年營業額達700多萬元。

  有了創新點子、創業想法卻苦於資金不足,這是許多創客的煩惱。《實施意見》給創客們帶來了解決問題的“良方”。

  重慶市政府副秘書長王余果介紹,根據《實施意見》,市財政每年將整合不少於2億元的眾創空間發展專項資金,用於眾創空間能力建設和運營績效後補助。對眾創空間的建設運營、房租、寬頻接入、水電氣等費用給予補貼,對購買公共軟體、開發工具和科技仲介服務給予補助,解決創客們的後顧之憂。

編輯:陳文韜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