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創客:創新創業讓公益走得更遠

2015-09-22 09:47:00    來源:南方日報    

3D列印機可列印盲文。南方日報記者 朱洪波 攝

  自今年全國兩會,“創客”一詞首次“闖入”政府工作報告後,全國各地掀起了一股創新創業熱潮。身為年輕一代的創客“80後”、“90後”,已成為社會的主力軍,而這股創造熱情甚至延伸到了公益領域。

  本屆慈展會的最大亮點之一,就是開闢了“眾創空間主題展區”。數百個公益創新項目及産品在展會上集中展示,得到了社會各界及媒體的高度關注。來自全國各地的公益創業者,也紛紛在這裡爭奪他們的天使投資人。

  有業內人士介紹説,創客與公益有著部分相似基因。“創客往往開始於高度個人化的小眾需求,而公益也需要將少數群體的需求置於視野中心。”那麼,當創客和公益發生碰撞時,又將會迸發出怎樣的火花呢?

  公益創客展示40個創客産品設備

  3D列印,如今已不再是個新鮮詞,在今年的慈展會上,就有一款3D列印的“義肢”,吸引了不少觀眾的眼球。這款産品來自Wikifactory維基新工廠,一家有著課程自主研發功能的列印諮詢公司。

  據了解,目前我國殘疾人口總數約為8296萬人,其中城鎮殘疾人口為2071萬人,佔全國殘疾人口的25%;農村殘疾人口為6225萬人,佔75%。農村殘疾人生活以及經濟壓力相對較重,購買助殘用品是一筆不小的開銷。

  “通過3D列印來製造完成低成本義肢,以便中國的殘疾人佩戴後能做一些簡單的生活家務,讓殘疾人也能夠享受3D列印技術這一新的科技成果。”該公司負責人尼克萊彼得森告訴記者。

  據業內人士透露,開源3D列印義肢通常是採用ABS塑膠,成本最低只要50美元左右,而一款肌電義肢價格則需要數萬元,進口産品價格則普遍高達20多萬元。“這項技術可以解決農村殘疾人不能佩戴昂貴義肢的問題。”

  記者注意到,在本屆慈展會的眾創空間展區,類似這樣的創新型公益産品還有很多。除了有像Wikifactory這類科技公司研發出來的成熟産品外,還有不少草根創客以及青年創業者們帶來的各式各項的創意物件。

  有沒有聽説過比毛巾透水性還好的透水磚?本屆慈展會上,就有一款由華南農業大學的幾名學生設計出的“環保型混凝土透水磚”。

  據一名研發者介紹,該混凝土透水磚就是將廢棄的混凝土加以利用,通過一系列工藝處理,使磚具有了高透水性能。如果大面積使用這種磚,不僅能夠解決城市建築廢棄物無處可去的難題,也能夠解決大雨過後城市的積水問題。

  在慈展會現場,無論是3D義肢、環保透水磚,還是隨身雲盒子、盲文列印機,不少創客作品都考慮到了公益和社會服務的功能。記者還了解到,在今年的眾創空間裏,還特設了公益創客體驗區,一共展示40個公益創客産品和設備。

  “我們希望通過對公益創客設備的展示,讓市民切實體驗到公益機器人、智慧設備、創客成果等産品在社會創新領域的應用,也讓更多的人加入到公益創客的領域中來。”眾創空間承辦方相關負責人表示。

  創客為何會跨領域與公益攜手?零點研究諮詢集團董事長袁岳分析説,過去大部分人的成長空間都很傳統狹隘,如今的年輕人的新知識更多地來源於網際網路。網際網路知識最重要特點就是跨學科,互聯互通,這是公益創客誕生的其中一個原因。

  165個創新慈善項目亮相眾創空間

  按照業內人士的觀點,慈善分為三個階段,最早是自發階段,即憑藉樸素的感情和人性中的同情心;第二個階段是科學慈善,就是把好事用專業化的方式去做;第三個階段是創新慈善,即在專業水準基礎上,強調用創新的方法來做公益。

  從舉辦大學生公益創客大賽,到搭建眾創空間主題展區,公益慈善正從科學慈善到創新慈善轉變。在本屆慈善會期間,就有不少讓人眼前一亮的創新性項目和做法不斷涌現。

  在慈展會現場,記者見到了一個名叫“羊油肥皂工作坊”的公益項目。其發起的初衷是因為,內蒙古的牧民家中有大量羊油,得不到良好利用而被擱置浪費,一位研究員摸索出了羊油肥皂的製作配方,但苦於推廣能力有限。

  內蒙古大學的學生們得知這一情況後,發起了“羊油肥皂工作坊”項目。通過工作坊的方式,教授各地牧民學習製作羊油肥皂,變廢為寶,並打通銷售渠道,一方面讓牧民的生活有所改善,另一方面讓人們用上了無添加、無污染的天然皂。

  據了解,類似上述這樣的創新項目,在慈展會眾創空間一共有165個,其中社會企業項目20個,公開報名的公益創新項目26個,其餘119個全部屬於第四屆中國公益慈善項目大賽的優勝項目。

  記者注意到,這些項目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具備形式上的創新性,尤其是在細分領域有顯著特色。比如,中山大學的學生提出的“眾樂社區樂團公益巡演計劃”,就改變了傳統觀念所認為的公益慈善就是捐錢、捐物、扶貧、助困的理念。它通過培育“眾樂公益樂團”,帶領樂團成員參與公益服務,將音樂帶給社會上更多有需要的群體。

  再比如,中南民族大學學生推出的“家庭陽臺綠色空間私人訂制平臺”計劃。就是通過運營一個基於微信、網站、APP的服務型平臺,為居民免費提供綠色陽臺設計、綠色植物養護、廢舊花盆置換新盆栽、綠植養護等服務。

  “這種方式通過激發其陽臺綠化的慾望,從而促進居民參與環境綠化、美化、凈化,創造生態宜居的城市家園。”一名參觀者説。“這些優秀的創意作品甚至活動形式本身,都能吸引更多人參與活動之中,實現了公益理念的最佳傳播。”

  社會企業投入6367萬幫扶公益創業

  當前,在公益慈善領域,有越來越多的大學生、青年創客加入,袁岳認為,這是一個好的現象。“由於青年人的心智還沒有被體制和家庭馴服,做公益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但他也提到,公益雖然是一件好事,但通常不是一件高效的事。“大部分公益組織管理都不行,低效率也使得沒法持續性把最棒的人才投入到裏面。”而青年人如果要在公益道路上走得更遠,要用商業創業的方式來做公益。

  用商業手段解決社會問題逐漸成為公益人的共識。有了創新項目後,如何創業?兼有公益與商業功能的社會企業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和支援。

  記者了解到,日前,全國首個民間社會企業認證辦法出臺,並在第四屆慈展會“眾創空間”特設了社會企業認證窗口,符合條件的社會企業可遞交材料,申請認證。展會期間將認證中國首批“社會企業”。

  第四屆慈展會還發起了“社會創投合夥人”計劃,邀請國內外各公益基金會、愛心企業、政府相關部門、公益創投基金、愛心個人,為參展機構和項目提供項目資助、公益創投、社會價值投資等資源對接活動。

  目前該計劃已經招攬來20多個“合夥人”,分別來自基金會、企業、政府部門、社會團體等,資助範圍覆蓋全國多個省市,資助領域涵蓋青少年兒童(含教育)、社區發展、婦幼家庭、文化藝術等15類,公益預算總金額已達6367萬元。

  除了資金支援,項目和團隊的孵化和培育也一樣重要。目前,由官方主導的公益創客基地已經落戶前海,今年內有望投入正式的服務運營。該基地今後將為中國公益慈善項目大賽上脫穎而出的公益創客項目,提供常態化的落地服務。

  其他社會組織和團體,也加入到了公益創業孵化中來。本屆慈展會首次引入了3W咖啡。據悉,這是3W咖啡首次嘗試與公益慈善跨界合作。通過加盟慈展會,為公益創客提供創業服務,3W力爭成為慈展會的一個公益創業孵化器。

  “在展會期間,3W設置了為路演及參展項目提供專業的創業服務和創業指導的環節,並期望在現場完成優質項目的簽約儀式和入駐孵化器工作。”該項目負責人張向野説,“在展會結束後,3W還會跟進參與慈展會的項目及團隊,為他們提供3W成熟的創業發展指導和創業相關幹貨。”

編輯:陳文韜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