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創客杭州談美麗鄉村:青蛙都能變王子

2015-06-27 08:02: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臺灣創客杭州談美麗鄉村:青蛙都能變王子

廖嘉展在演講 胡佳棋 攝

  26日,2015“SMART鄉創—回歸美麗鄉村”峰會在杭州舉行。將桃米村打造成青蛙王國的臺灣新故鄉文教基金會創始人廖嘉展,帶來了他的分享:保護好生態,青蛙都能變成王子。

  青蛙變王子,這並不是偶像劇,而是發生在臺灣的真實事例。桃米社區位於臺灣的地理中心埔裏鎮,這個社區通過獨有的青蛙元素,發展生態旅遊,盤活了一個歷經地震摧殘的窮社區。在三年前的一次統計中,整個桃米村的年收入超過1億新台幣。

  珠玉在前,本次的“SMART鄉創—回歸美麗鄉村”峰會裏,各路創客把目光聚焦中國的美麗鄉村,中國這麼多的鄉村,能不能從桃米村的“青蛙變王子”中借鑒到什麼?

  “生態保護是桃米的神主牌,是要一直膜拜的。假設,桃米沒有注重生態保護,沒有青蛙,沒有值得驕傲的生態元素,這怎麼發展?”廖嘉展在接受中新網專訪時給出了答案。

  1999年,桃米地震,建築倒塌,設施損毀,在慘痛的傷亡下,整個村子百廢待興。重建桃米村時,他發現了一個重要的元素——青蛙。

  透過社區資源調查發現,桃米有23種青蛙,全臺灣29種原生種蛙類,80%都能在桃米村找到。利用青蛙打造一個産業,成了一個可行的命題。

  在此過程中廖嘉展意識到,生態是桃米村最大的資本,要想發展桃米村,需要找到一種以生態保護為前提,並結合生態社區的旅遊發展模式。

  於是,廖嘉展找來了臺灣“農委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彭國棟教授在社區內進行青蛙種群調查,並開始設計一系列生態教育培訓課程,計劃在社區內培養“青蛙講解員”。

  在他的設想裏,青蛙講解員將成為這個小村落借由青蛙種類吸引生態旅遊的撬動點。基金會為合格的青蛙講解員提供一定的解説經費,在看到實際的經濟效應後,當地人就更願意用他們的行動來建設家鄉。

  隨著類似培訓的逐漸展開,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加入到這個行業,社區的主體也重新認識故鄉的物種,逐漸形成了一種自發的力量,這種力量對桃米村的建設至關重要。

  “社區的居民是主體,主體願意為自己的理想來努力的時候,就會産生很大的社會變革。”廖嘉展説。

  如今,桃米村已經有30位青蛙解説員,靠著講青蛙、看青蛙、製作青蛙工藝品,締造了一個完整的“青蛙王國”,並利用人氣建立了完善的民宿系統,為鄉村提供了非常重要的鄉村就業系統。甚至連年輕的一輩都願意回來,經營爸爸媽媽的事業。

  能形成這種令其他鄉村羨慕的局面,廖嘉展把它歸功於本地人對家鄉的認同感。

  “農村的發展不可操之過急,我們要適度保持農村的文化、生産、生態的機制,讓農民對自己的農村有認同感。”廖嘉展指出,假設這種認同感可以讓本地人都有機會參與新的創作時,整個城鎮的歷史,整個城鎮的文化,整個城鎮的氛圍將會變得不一樣。

  “每一個地方都有獨一無二的東西,只不過因為發展不均,缺少詮釋的能力。這個時候就需要專業的人士去協助鄉村的發展。唯有讓村民對鄉村開始認同,發自內心地喜歡,那種力量才可以感動別人。”廖嘉展表示,和桃米社區一樣,他相信“青蛙”都能變“王子”。

  “青蛙”變“王子”,要從保護開始。談到中國鄉村的保護,中國新聞社原社長、中國鄉村文化研究院院長郭招金認為,中國鄉村文化面臨現代化浪潮的衝擊,已出現新的變化,當下致力於鄉村文化的傳承與保護,致力於現代文明中傳統文化及非物質文化遺産的挖掘、整理和修復顯得格外重要。畢竟,“中國改革的最強動力來自鄉村,來自農民,中國經濟發展,不應忘記中國鄉村的貢獻。”

  記者了解到,2015“SMART鄉創—回歸美麗鄉村”峰會大會旨在鼓勵年輕人回到鄉村,關注鄉村度假生活方式以及相關産業形態的模式,促進鄉村的科學發展,帶動中國鄉村經濟的發展,並協助鄉村創客更積極的形成産業閉環。(見習記者 李津 吳雨辰)

編輯:王偉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