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度依賴比賽 一些創業者把參賽作為獲取投資唯一途徑

2015-11-13 09:42:00    來源:工人日報    

  “我們的項目馬上要做第一輪融資,希望在這次比賽上能夠有所收穫。”今天,在成都市舉辦的“菁蓉杯全球創新創業大賽”現場,剛剛結束首輪路演的成都創業者陳誠對《工人日報》記者説。

  當下,各種創業大賽、對接會遍地開花,通過比賽平臺爭取資金進入,成為一些創業者四處奔走參賽的最大動力。然而,競技場上的“跑賽”扎堆“秀”能否實現創業者掘金的良好願景?對此,記者進行了調查。

  各顯神通扎堆“秀”

  “我們的穿戴科技,相當於是給空氣加上了過濾器,確保我們呼入的空氣是潔凈的。”

  “停車難是一個痛點,很多小區、樓宇的停車場吃不飽,我們的移動應用,就是為這個不對稱找到一個解決方案。”

  “未來我們的睡眠枕頭,要探索實現幫助人們造夢,讓人們可以在睡夢中學習!”

  90秒路演、3分鐘對答……在當天的創業大賽中,16個來自全國各地的創業項目在數百名投資人和觀摩嘉賓的面前扎堆亮相,選手爭分奪秒,氣氛劍拔弩張,一路淘汰、角逐、廝殺,有人問鼎、有人直接出局,陳誠最終僅位列第4名。

  “大家都挺強,有些緊張,沒有把最好的一面展現出來。”30歲的陳誠是清華大學的電腦科學工程碩士,創業之前已經是一家世界500強公司的高管,之所以參加創業比賽,一方面是為檢驗項目可行性,更重要的是實現與投資人的對接。

  “如果自己能在比賽中拿獎,説明創業項目應該是可以得到廣泛認可的。而一旦有投資人看中項目,就會為自己帶來更多的融資。”這是陳誠在艱難的創業初期,投入寶貴精力用於參賽的初衷。

  專注“跑賽”易失重心

  “高水準的創業大賽,才能對創投雙方産生實際意義。”擔當大賽評委的高潮是成都一家投資創業對接公司的負責人,近一年來經常被邀請出席各類創業大賽。他坦言,當前許多創業大賽在項目的篩選上存在良莠不齊的現象,儘管比賽能夠承載創投雙方的對接,但創業者應該在做好相當準備的情況下參賽。

  “投資人對待市場十分謹慎,不會因為幾分鐘的路演就盲目掏錢。”高潮説,以大賽為載體的臺上“秀”可以讓創業者達到宣傳包裝和與上下游項目聯動的目的。即使投資人對項目有意向,也一定會綜合考量創業者公司的財務分析、凈值調查等方面的評估結果,所以創業者臺上要賣力,臺下項目的最終落地也要有真功夫。

  當天,不少作為觀摩嘉賓出席比賽的投資人在接受記者採訪時都感慨當前創業者有浮躁情緒。“有些創業者把參加大賽作為獲取投資的唯一途徑,每天疲於奔命在各類賽場上,成為名副其實的‘跑賽族’。”一位受訪投資人稱,自己曾在多個比賽中都看到同一個沒有任何改變的項目,其結果自然是每次都以失敗告終,這足以説明有些參賽者在創業路上失掉了重心,走偏了路。

  “最多不能超過3場,這是創業者的一個警戒線。”同樣在比賽現場尋找項目的投資人張學良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如果一個創業項目在3次比賽中都沒有脫穎而出,或是沒有得到優化,説明其項目本身在落地方面存在問題,即使最終拿到投資,結果也定是兩敗俱傷。

  應更關注比賽的修正意義

  在當天的比賽中,榮獲冠亞季軍的參賽項目分別獲得了10萬元到4萬元的創業獎金。然而,對於創業者們來説,萬元獎金對動輒成百上千萬元的融資需求來講實在微不足道,落敗選手更是得不償失。所謂風過留痕、雁過留聲,一場高規格的創業大賽究竟于創業者而言意味著什麼?

  “通過比賽認識到了自己項目的不足,投資人提出的很多問題客觀而尖銳,但都十分具有啟發性。”來自西安的創業者付向斌在第一輪路演的投票中,就以0分成績被淘汰出局,但他並未因此提前退場,而是全程認真地在臺下觀戰。“比賽本身更像是一場高精尖的頭腦風暴,交流才是最重要的。”

  “創業沒有捷徑,創業者應該更加關注比賽帶來的修正意義。”職業投資人李先生認為,當代網際網路模式下的創業項目的確需要迅速與資本對接才能很快做大做強。由於網際網路的商業模式與過去傳統行業的創業有本質區別,在不確定因素較多的情況下投資人謹慎度會提高,所以借賽登峰而一步掘金的創業者少之又少,但作為一個良好的互通、互動平臺,比賽卻能成為創業者朝夢想不斷逼近的強大推動力。“創業者切記要利用好比賽,而不是依賴比賽,因為任何時候核心競爭力始終在項目和産品本身。”(記者 高柱 李娜)

編輯:陳文韜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