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0-26 11:15:00 來源:新民晚報
尋找最佳“上海模式” 創新創業困境怎麼破?
開篇的話
從菜籃子到錢袋子,市民的安全感從哪來?食品安全追溯和金融市場監管,該出手時就得出手!學區化集團化辦學能抑制“擇校熱”嗎?分級診療能有效緩解“看病難”嗎?在實踐中尋找答案!密集開工的重大工程工地,快速推進的郊野公園,如何打造整潔有序的物理環境?創新與養老,就業與創業,怎樣營造充滿活力的社會環境?上海應能提供安居樂業所需的每一個環境!
2015年,上海圍繞自貿試驗區和科創中心建設兩大重點,大膽探索銳意創新深化改革,也在聚焦百姓急難愁問題、回應市民關切上出實招下苦功開新路。就像市委書記韓正所言,“全市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全市各級領導幹部的奮鬥目標。”本版今起推出一組十篇年度特稿“民生十解”,為您調查盤點這一年來上海如何在民生問題上破解難題。
怎麼才能有深圳野草般生長著的草根創業潮,怎麼才能有北京中關村式叫得響的高科技創新品牌,怎麼才能像鄰居杭州那樣,土生土長出“教父級”創新創業領袖--馬雲及其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創業神話?上海怎樣突破創新困境,在“沉默”中迎來集體噴發?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創中心!
2014年5月,習總書記在滬考察調研時替上海下一步轉型發展找準“牛鼻子”。今年5月,上海出臺《關於加快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的意見》,著力發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一時間,創新創業新詞層出不窮,“網際網路+”,眾創空間聯盟,咖啡創新沙龍,朋友圈創業輪動,分階段草根創業,科技+金融……上海正在嘗試新模式、開創新業態、點燃新亮點,潛心尋找適合自己的創新創業“上海模式”。
點亮科技創業企業
160多位兩院院士,60多所高等學府,近百家國內領先的科研院所,百餘個世界500強企業研發中心,甚至還有70多家全球領先的跨國公司在上海設立全球性和區域性研發中心……上海獨有一流的科技創新土壤,如何讓高端大氣上檔次的創新資源,扎紮實實長出活力十足的科技創新型企業,上海正在“腦筋急轉彎”。
手握技術“金剛鑽”的新型創業者,與傳統行業的作坊或家庭式“做買賣”不同,對各種創新要素的需求更多、更專業。截至目前,上海各部門合力進一步降低創業門檻的同時,聚焦支援企業創新發展、緩解企業融資難題和優化創新創業服務等方面,先後出臺了《上海市促進中小企業發展條例》、《關於鼓勵和促進科技創業的實施意見》、《上海市促進高新技術成果轉化若干規定》、《關於進一步促進中小企業發展若干意見的實施意見》等一系列地方性法規和政策文件,為創新創業在上海提供全方位專業支撐。
據了解,上海已有創業孵化園區71家、孵化器149家,其中科技企業孵化器125家、新型孵化器24家,涌現出新型創新創業服務機構近百家。這些大大小小的科技園區、孵化器也正在從單純收物業費的“園區物業”,轉型為“投資+孵化”的“創業保姆”。截至2014年,全市孵化器孵化企業超過6300家,就業人數超過7萬人,留學人員創辦企業291家,上海科技企業孵化器企業成活率達78%,畢業企業超過2000家,企業畢業時,平均年收入近1000萬元,更孵化了諸如復旦微電子、分眾傳媒、東方財富網、科大智慧等上市企業。
陪伴企業慢慢長大
為了讓更多正在萌芽的創業團隊,經歷風雨終見彩虹,全市80家孵化器還開辦了創業苗圃。創業團隊帶著商業計劃書到苗圃進行預孵化,可享受最長6個月免費辦公場地、免費創業輔導。截止2014年底,預孵項目5300多項,49%成功註冊公司。市科委每年都有3000萬的政府購買服務,全市71家苗圃項目均實行3-6個月免租金政策。區縣也相應配套出臺了許多實在的政策。
例如,閔行區對孵化器投資新建物業或改建現有物業為孵化用房,根據工程建設費用(無論是否貸款),按銀行同期貸款基準利率給予3年利息補貼,不超過1000萬元;對孵化器整體包租非自有物業做孵化用房,對整體包租租金第一年補貼100%、第二年補貼60%、第三年補貼30%,面積不超過1.5萬平方米,總額不超過1000萬元;孵化器投資在孵企業,根據實際投資額按銀行同期基準利率給予3年補貼,不超過100萬元等等。
據了解,市科委還通過創新資金計劃分階段扶持科技型中小微企業,2014年共計立項2174項,立項企業中43.95%成立時間不足3年,53.29%是小微企業,創業行業一半屬於“四新”領域。待企業慢慢長大,將從科技型中小企業中篩選一批創新能力強、發展潛力大、具有行業競爭優勢的科技小巨人企業(含培育),由政府牽線協調相關銀行為幫助企業爭取貸款,貸款上限已經達到3000萬元每戶。據了解,已有40家科技小巨人(含培育)企業在國際或國內主要證券市場上市。
“創業夢”要勇敢去追
如果我僅有一個小小的創業夢呢?不妨到全市近百個眾創空間試試看,再小的創新火花都不會被忽略。上海愚園東路東海廣場的一幢寫字樓裏,就有一個普通人的創新“夢工廠”。這座名叫“新車間”的眾創空間,百來平方,四週一隻只藍灰色收納盒堆到天花板,中間是一張張簡易辦公桌,桌上“飛過”各種奇思妙想:平衡車,飛行器,魔幻耳機、能列印3D列印機的列印機,三基色(紅綠藍)鍵盤……也許只是一個不經意間的創新衝動,也許只因一次莫名其妙的頭腦發熱,一群煥發著創新能量的人們開始匯聚。
而上海已經出臺《關於本市發展眾創空間推進大眾創新創業的指導意見》,用行動真誠對待創新靈感的激情與不羈。深化商事制度改革、降低創業成本、推進創新創業資源共用......從企業註冊審批到辦公場地,再到技術研發的企業整個發展過程,跟蹤創業點滴進程給予便利。今年3月29日,由7家創客和創業服務組織發起成立了上海眾創空間聯盟,為小微創業服務組織整合更多的資源,樹品牌、促發展。以蘇河匯這個眾創空間為例,在年初還落地困難,找到組織後,品牌和影響力急速上升,實現連續擴張,目前已經擁有5000平米的孵化面積,投資回報30倍。
本報記者 馬亞寧
創新資源京津冀共用2015-10-26 10:55:00
眾籌,為大眾創新創業帶來福音2015-10-26 10:16:00
創新創業應為製造業 轉型升級提供幫助2015-10-26 10:08:00
從全球創新創業峰會看創業生態中第三方服務機構的興起2015-10-23 14:33:00
貴陽市委書記陳剛:創新創業後發趕超的貴陽實踐2015-10-23 14: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