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飛入尋常百姓家

2015-10-20 14:25:00    來源:中國經濟導報    

  張新紅 胡擁軍

  近年來,全球共用經濟快速發展,中國“網際網路+”模式蓬勃發展,線上線下資源不斷融合,基於網際網路的新模式、新業態不斷涌現,推動了創新創業形態從精英創業、企業創新進入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新階段。與任何其他技術革命帶來的創新創業不同,資訊技術作為一種社會包容、廣泛賦能的技術,具有突破時空隔離、促進泛在服務、推動資源共用的天然優勢,將深刻影響著創新創業的組織方式、參與主體與制度體系,並最終推動人人時代的到來。人人是創新創業的參與者,人人是創新創業的受益者,人人在蓄積經濟增長的新動能,最終讓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飛入尋常百姓家。

  從李克強總理最早在2014年9月的夏季達沃斯論壇上提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號召,到2015年6月16日國務院發佈《關於大力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對培育和催生經濟社會發展新動力的作用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肯定,正在形成政府部門“頂天立地”、企業家“鋪天蓋地”、老百姓“歡天喜地”的新格局。從實踐來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從國家政策到落地生根,正在形成“眾”平臺、“微”力量與中國優勢,並亟須更多的智慧管理。

  “眾”平臺正在影響著傳統的創業創新的組織方式。近年來,眾創、眾包、眾扶、眾籌(以下統稱四眾)等平臺快速發展,社會資金、知識技能、生産設備、生活工具等資源通過四眾平臺集聚,顯著降低了創新創業的技術、資金、人才、設施等門檻,通過在四眾平臺共用社會資源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提供了物質條件,尤其是為最富有創新創業意識的年輕人提供了舞臺。一方面與傳統的創新創業需要依賴於大型企業或科研機構集中使用創新創業資源不同,四眾平臺為個人、小微企業等提供了社會化的創新創業資源,另一方面與傳統的創新創業需要依賴自上而下的科層組織實現協同合作不同,四眾平臺通過社交工具、移動網路等提供了更大範圍、更大規模的協同合作。目前,在國外Lendingculb、kickstarter、taskrabbit、Uber、Airbnb等平臺的示範催化下,國內四眾平臺發展呈現星火燎原之勢,四眾平臺的覆蓋範圍從線上創意設計、行銷策劃等擴展到餐飲住宿、物流快遞、資金借貸、交通運輸、生活服務、醫療保健、科研實驗等領域,滴滴打車、小豬短租、途家、陸金所、豬八戒和易科學等一批典型平臺涌現。

  “微”力量正在影響著傳統創新創業的參與主體。四眾平臺提供了豐富的社會化創業創新基礎設施與公共服務,讓積少成多、積小成大的微創業、微創新成為可能,為輕資産特徵的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提供了條件,催生了越來越多的個體創業創新主體。以豬八戒網為例,豬八戒網為1100萬個人與工作室提供創新創業服務,很多創業者成功由個人設計師成長為工作室、小型公司乃至中型公司,使豬八戒網成為了天然的創新創客平臺和文化創意産業孵化基地。2015年,豬八戒網啟動線下實體孵化園區,打造O2O創客孵化空間,為入駐的初創企業線上線下一體的全程服務。豬八戒網入駐大學生超過100萬,很多大學生在校期間就開始在豬八戒網兼職,畢業後在豬八戒網全職就業、創業,據統計,孵化出來的學生創業團隊數千個。此外,眾籌、眾創、眾扶平臺等通過匯聚資金、服務、技術等各類創新創業資源,正在形成全社會立體幫扶個人、小微企業開展創新創業的良好環境。

  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中國優勢開始凸顯。儘管基於網際網路的各種平臺模式不是中國的首創,但一經引入國內並經過本土化創新,便得到迅猛發展。眾包、眾籌、網貸等部分領域甚至大有趕超國外競爭對手的勢頭,這與中國制度彈性、網路紅利等因素耦合所形成的獨特優勢分不開的。

  就制度彈性而言,我國正處於經濟體制的轉型期,與發達的工業國相比,經濟體制轉型一方面意味著工業經濟發展所要求的宏觀政策、市場機制、法律法規還不成熟;另一方面也意味著中國向網際網路經濟跨越發展少了工業經濟制度的路徑鎖定,多了轉型階段的制度政策彈性,線上短租、網路打車、任務眾包、股權眾籌、P2P網貸等四眾平臺在適應知識保護、産權制度、金融管制、稅收政策、勞動保護、行業管理、法律法規等方面具有更高的靈活性。

  就網路紅利而言,根據CNNIC報告,截至2015年6月,中國網民規模達6.68億人,手機網民規模達5.94億人,網際網路普及率為48.8%,手機上網使用率為88.9%。目前,中國擁有全球最大規模的網民及智慧手機用戶,網民在商務交易、金融服務、娛樂遊戲等領域的網際網路應用非常活躍,尤其是移動商務應用規模快速增長。網際網路應用既為四眾平臺提供了必需的社交網路環境,也為四眾平臺培育了龐大的參與群體。

  目前,四眾平臺支撐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逐步得到了社會認同,在此領域的中國優勢開始得到凸顯。一方面,表現為形成了非常活躍的本土化創新。在線上短租領域,國內線上短租平臺雖然在形式上採取了國際上普遍使用的P2P模式,但部分平臺還採取與房屋開放商、房屋業主合作,為業主提供統一的標準化短租託管服務,有效克服了個人房源帶來的管理不規範、服務能力不高的缺陷。在網路借貸方面,與國外平臺主要提供互助互惠性質的個人消費性貸款不同,國內平臺主要滿足小型生産性貸款需求,解決廣大個體經營者、小微企業的信貸難題。另一方面,表現為涌現出了滴滴、途家、豬八戒、陸金所等一批成長快、實力強、服務好的四眾平臺,與國外平臺相比也形成了一定優勢。

  四眾平臺的發展,正在改變著既有的産業發展模式與利益格局,也對傳統的法律法規與制度政策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一方面需要缺位的政府監管與服務逐步歸位,另一方面也亟待不適應網際網路經濟發展要求的法律法規與制度政策進一步調整優化。可喜的是相關制度政策正在不斷完善,以網路借貸為例,國內對於P2P的定義、準入、資訊披露等長期處於立法空白境地。2015年7月18日,中國人民銀行等十部委正式發佈《關於促進網際網路金融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正式明確了P2P網貸企業和P2P網貸業務的合法地位,並對P2P的備案制、第三方資金存管、資訊披露、風險提示和合格投資者制度等提出了明確要求。

  然而,行業準入、監管機制、信用環境等仍然是制約四眾平臺發展、阻礙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瓶頸因素。四眾平臺支撐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需要更多的智慧管理:一是要有智慧的管理理念,不宜用管理傳統産業、業態、模式的思想簡單套用於基於網際網路的新産業、新業態、新模式,不能背離網際網路經濟發展的大趨勢。二是要有智慧的管理模式,要重視平臺治理、行業治理等多種社會治理模式的作用,不能用傳統的屬地管理、部門管理模式簡單套用於互聯互通的網路發展形態。三是要有智慧的管理技術,要重視大數據、移動網際網路等在管理中的應用,建立完善基於現代資訊技術的管理工具體系。

  (作者單位:國家資訊中心資訊化研究部)

編輯:陳文韜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