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創業:先做公司OR先做項目?

2015-07-21 09:52:00    來源:金融投資報    

  除了出國留學、考研就業之外,如今,創業也成為很多大學生的一個畢業後的選擇,浙江大學的小劉就是其中的一員。他在校期間,就組織過學校的同學們做過幾個項目,之後更是創辦了自己的公司,進軍網際網路+行業。

  不過,作為創業成功範本的小劉,卻力勸同學們,別頭腦發熱就想創業。“對於在校生,大家缺乏社會經驗、工作閱歷,也不了解所在行業的潛規則,對稅務、法律上的相關知識更是一片空白。這時候去創業,往往並不會成功。如果真想嘗試的,不妨找一些項目來鍛鍊一下自己,培養自己某一方面的能力。”小劉説。

  那麼,大學生創業應該先做公司,還是先做項目呢?雲咖啡創始人楊帆、盈動投資高級投資經理洪學勤跟小劉一起碰撞觀點。

  1.創業應該先做項目還是先做公司?

  小劉:我這次在校園演講,也給自己的學弟學妹們帶來三個小項目,可供大家鍛鍊。第一個是關於“石頭加工成工藝品”的項目。我這裡有專門的開鑿的隊伍,也有産品包裝的生産線,但作為藝術品,如果要帶動銷售,還需要産品的文化包裝。這個項目可以鍛鍊同學們的文案策劃、炒作能力。第二個是農業項目。北方的臨汾地區盛産優質的小麥。市面上的麵食有些是用陳年小麥做的。我們想用當地的優質小麥做一個又方便又健康的麵食。現在,原材料、加工製作生産線都有了,但還缺一個“産品經理”的角色。需要專門研究用戶的口味、年齡、喜好等。第三個項目是一個維修類的O2O的項目,可以幫助同學們在工程方面得到鍛鍊。

  我覺得大學生還是應該先做項目,鍛鍊一下自己某一方面的能力,然後再操盤一個公司。這比直接上來就做一個公司要穩妥。

  楊帆:創業不是所有人都能幹的事情,這跟人本身的性格也有關係。但我認為,創業的價值在於創業者在創業過程中的收穫,而不僅僅是最後的創業結果。我們會鼓勵大家去創業公司先實習鍛鍊一段時間,而不是去阿裏這樣的大公司。因為,在初創型的小公司裏可以得到更多的鍛鍊機會,這對於以後的創業來説,非常有幫助,可以少交很多學費。

  洪學勤:作為投資者來説,大學生創業越來越普遍。據我所知,杭州有一所大學甚至可以先休學創業,然後再回學校完成之後的大學課程。國內有幾個大的投資公司也針對90後大學生推出了創業基金。但從我們接觸過的創業項目來看,真正是大學生創業成功的並不多,可以説是非常少。所以,我們更願意投一些至少有過工作經驗,有大公司工作背景的人。比如阿裏的員工,他們在阿裏的系統裏,培訓了這麼多年,該交的學費都交過來了,人也比較成熟。

  2.創業是否應該以找到風投作為成功的一個標準?

  小劉:我的觀點是現在國家經濟轉型使得資本市場很活躍,這也必然帶來一些讓年輕人追求融資的衝動,但我認為創業者不應該浮躁地僅追逐融資成功,融資只是一個外界的認可,不是最終目標。最終目標是企業成功,創造社會價值。

  楊帆:肯定不是。風投只是“錦上添花”的事情,讓你的創業項目發展得更快,做得更大。創業本身沒有成功或者失敗。創業只是一種生活方式的選擇。我們見到過很多融了資的團隊很快就散夥的案例。

  洪學勤:這個問題不能這樣來理解。雖然,資本市場從來不做“雪中送炭”的事情,而是喜歡做“錦上添花”的事情,更注重商業價值。

  雖然拿到風投只是從側面佐證了項目的成功,但也得從其他角度來考慮。比如,像我們就從來不投“遊戲”。第一,當然是因為看不懂。第二,是覺得遊戲並沒有多少社會價值。創業拿到風投只是一個部分,到底為社會做了什麼也是創業者需要考慮的因素。

  拿到風投對於創業者來説,只是一個新的起點。每一輪風投都是一個新起點,未來會怎樣誰都不知道。如今的項目,發展得快,倒得也快。

  3.對於剛剛畢業的新鮮人,創業面臨的最大困難是什麼?

  小劉:創業最大的困難是遇到自己完全沒有知識背景和經驗的複雜問題如何解決,如何協調團隊人員、合理利用資源,從而最高效地解決問題。這個是年輕創業者最應該鍛鍊的能力。

  楊帆:如今的大學生很有才華,但從他們運營一個公司,或者一個項目來看,總感覺他們不會合作,缺乏團隊精神。創業是一個需要大家一起幹的事情,非常講究團隊精神。

  洪學勤:我覺得,對於大學生來説,商業經驗,還有一些資源一定是欠缺的。剛從校園裏出來的人,可以把方案做得很完美,但到了實際操作層面,很容易在某個環節卡殼。

  另外,更重要的一點是,我覺得大學生創業者在心態上也跟有過工作經驗的人有一些區別。剛出校園的人,沒經歷過大風大浪,他們真正碰到問題的時候,很容易會崩潰,會選擇逃避。説到底,就是內心還不夠強大。有時候,我們會半夜接到一些創業新鮮人的電話,説“感覺自己做不下去了”。這時候,還需要我們給他一些正能量的鼓勵。 屠雁飛

編輯:王偉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