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憶|江澤民會見臺灣中國統一聯盟訪問團時的談話
1990年2月19日下午,人民大會堂福建廳裏不斷傳出陣陣掌聲、歡笑聲。自五時三十分開始,中共中央總書記江澤民和以臺灣著名作家陳映真為團長的中國統一聯盟大陸訪問團的二十七名團員,在親切、輕鬆的氣氛中作了一個小時的交談。會見結束後,江澤民總書記對採訪這次會見的記者説:我今天主要是與同胞們拉家常,海峽兩岸同是一個根,我們沒有理由分裂和對立,沒有理由不實現統一。兩岸同胞應該不計前嫌,採取向前看的態度,多為中華民族的未來著想。江澤民總書記和訪問團的這一席談話,道出了海峽兩岸人民的共同心願。
江澤民:我首先歡迎各位的光臨。你們中有人過去曾來過大陸,也有的是第一次來。對於各位的到來,我們都表示歡迎。同時,我們也歡迎臺灣各界人士、各個團體都能來大陸看看。按照我們兩岸共同的風俗,還是先聽聽各位客人的高見吧。
陳映真:我們來到大陸將近一週了。經過這幾天的訪問、座談,我們最深刻的感受是:由於兩岸分離太久,雙方實在有必要互相來往,增進認識。多少年來,祖國大陸對於臺灣的許多同胞來説,只是地理書上的名詞。當我們踏上分離四十多年的父祖的大地之後,才真正感受到—個真實的中國,一個歷史悠久的中國,一個到處充滿活力的中國。今天,時代潮流的發展,為我們民族的統合和振興展現了一個無限光明的前景。海峽兩岸應當早日實現健康、雙向、平等的來往,把中華民族的智慧和創意重新統一起來,共同為國家的富強、和諧、民主,為世界的進步和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江澤民:陳先生講得很好,我贊成你的意見。陳先生祖籍是哪?
陳映真:我是福建泉州安溪縣人,在臺灣我是第八代。
江澤民:我已聽不出你有福建口音了。你的普通話説得比我好,我還帶有揚州方言的尾音呢。
陳映真;臺灣的居民分為幾部分,較早的移民主要來自廣東、福建,一九四九年以後去的就來自於大陸的許多地方了。
江澤民:泉州你去過吧?那裏太漂亮了!
陳映真:這是我第一次回大陸、我是準備回祖地看看的。
江澤民:泉州的開元寺,曾有—個很有名的和尚,他的詩詞作得很好。
我們都是中華民族的子孫。我到中央工作以後,從整體上對—些問題作了些研究。我感到,“中華民族”這個詞,比我們過去常講的“炎黃子孫”的概括性更強,它包括了我們國家的各個民族。
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歷史,是海峽兩岸的同胞和全世界的中國人都應該引以為自豪的。我是搞工程技術出身的,不像陳先生是搞文學創作的,但我也是個文學愛好者。
中國是個歷史悠久、文化燦爛的國家。各地都有不少文物古跡。我的家鄉揚州就有不少。唐朝詩人杜牧的詩“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寫就是我們揚州。我小時候一直找這二十四橋,直到昨天晚上,家鄉來人告訴我説,這二十四橋如今已經恢復了原貌。如果大家有機會的話,希望你們到揚州看看。至於北京、西安、杭州……名勝古跡數不勝數,這些都是我們的祖先創造出來的燦爛的文化遺産,我們應該引以為自豪。
中國的文化傳統對我們每個中國人的影響是很大的。譬如,小時候讀的王勃《膝王閣序》“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軫,地接衡廬……”如今五十年過去了,但出口就能背出來。從我本身來講,從小念《三字經》,受孔孟之道影響,中學以後基本上是受英美文化的教育;後來我參加了革命,開始接受了馬列主義。我們的觀點是:要弘揚我們的民族文化,但也要積極地吸收世界上一切優秀的文化思想。
民族文化已經融化在我們的血液中,隨時隨地影響著我們的感情。譬如我年輕時喜歡玩樂器,我感覺小提琴、鋼琴比中國民樂進了一步,其音域比較寬廣。可是過去我在國外時,一聽到京胡,如二黃導板,就有一種思鄉的情緒;一聽到劉天華的《良宵》、阿炳的《二泉映月》,就油然想起了祖國家鄉……這是很微妙的感覺。
中國人有很強的自尊心,從來不屈服於外來的壓力。這是中華民族的優秀品質之一。抗日戰爭以前,中國的四萬萬同胞被人視為一盤散沙,人稱“東亞病夫”。抗日戰爭使全體中國人民團結起來了。偉大的音樂家冼星海的《黃河大合唱》,表現了我們民族抵抗外侮的共同精神,氣勢磅薄,令人振奮。
在揚州城外梅花嶺,有民族英雄史可法的衣冠家。冢前有一副對聯,叫做“數點梅花亡國淚,二分明月故臣心”,就很能激發人的民族自尊心和愛國熱情。
我有時也看一些臺灣的電影,有些片子拍得還是不錯的。你們的文學作品我也看了一些。可以看得出,兩岸儘管隔絕這麼久,但是相似之處還是很多的。
我講這些,無非是想和各位同胞拉拉家常,説明我們是同一個根,我們沒有理由分裂和對立.沒有理由不統一起來。
去年—年,國際形勢發生很大的變化,使一些人認為,這一系列變化可能會對中國大陸産生很大的影響。今天我可以坦誠地向各位談談這個問題,因為我們是同胞嘛。國際間的一系列變化,如果説對中國一點影響沒有,那是不實事求是的。但是,應該説並沒有特別大的影響。中國完全可以保持安定。為什麼呢?最主要的一點是中國共産黨是在戰鬥中成長起來的,是在同一系列“左”、右傾錯誤路線鬥爭之中成熟、壯大的;其二,中國人民解放軍是在中國共産黨的絕對領導之下的,身經百戰,久經考驗;第三,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之—,就是不甘屈服於任何外國勢力的干涉和侵略;第四,經過十年改革、開放,大陸的經濟實力大大增強,人民的物質文化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善,人心思定。這是中國大陸穩定的最基本的因素。
目前我們黨和政府的目標,就是政治上安定團結,經濟上穩定發展。首先要人民能夠安居樂業,只有安居樂業,才能國泰民安。同時,特別要重視發揚中國共産黨同人民群眾保持血肉聯繫的優良傳統,加強同各民主黨派的團結和合作。也就是説,要充分發揚民主,密切聯繫群眾,注意聽取群眾的意見和呼聲。
在國際事務中,以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為基礎,同各國友好往來。中國決不把自己的意識形態強加於人,決不輸出革命。我搞我的社會主義,你搞你的資本主義,誰也不干涉誰。
對於兩岸統一問題,我們有一個基本方針,就是“一國兩制”。從政治上講,我們可以在一個國家裏實行兩種不同的制度。大陸實行社會主義制度已經四十年了,這是大陸社會發展的必然選擇;臺灣是資本主義制度,你搞你的資本主義好了。香港基本法(草案)剛剛完成起草工作,各位從中可以看到,我們對香港的態度很明確,就是希望香港回歸祖國之後,仍然保持資本主義制度,保持穩定和繁榮。我在上海交通大學唸書時有一個同學,他目前在香港辦一家企業,辦得很好。去年年初,我在上海和他見了面,雖然我是共産黨員了,他是香港企業家了,但並不影響我們的交往,故友重逢,分外高興,回憶往事,歷歷在目。
應該説,海峽兩岸實現統一有很好的基礎,其一,我們是統一的中華民族,兩岸人民都是中國人,都希望統一;其二,兩岸可以在一個國家的前提下,實行不同的制度。
在兩岸關係上有一個問題,就是關於使用武力的問題。去年9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全體常委舉行中外記者招待會,這是我出任總書記之後舉行的第一次記者招待會。當時有一位來自臺灣的記者,她提了一個問題,就是中共是不是可以放棄對臺灣使用武力。我坦率地告訴她,我們不能作這個承諾,但是我們要努力以和平方式解決兩岸統一問題。不作這樣的承諾,是針對外國干涉勢力和分裂主義分子的。我相信臺灣同胞只要把其中的道理弄清楚之後,也就不會有反對的理由。今天見到大家,我想起了曹植的《七步詩》:“煮豆燃豆箕,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我們是骨肉同胞,為什麼要相互仇恨、相互對立呢?何必要動干戈呢?大家回想一下廖承志先生生前寫給蔣經國先生的那封親筆信,其中引了一句詩:“度盡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今天重讀這封信仍然覺得感人肺腑,可以看出中共方面對於和平統一是很有誠意的。中國有句話,叫做不計前嫌。兩岸同胞應該採取向前看的態度,多為中華民族的未來著想。
很抱歉,今天剛一見面,我就講了這麼多話,但希望你們能理解我由衷的同胞之情,我所講的完全是肺腑之言。由於長期分離,海峽兩岸同胞需要相互了解,有了相互了解,才能建立相互信任。
陳映真:非常高興能聽到江總書記這麼多的高論。海峽兩岸都屬於一個中華民族的共同體,我們要共同分享民族綿長光華的歷史和文化傳統,也要共同承擔民族未來的榮辱與興衰的責任。
在兩岸交流和國家統一的問題上,臺灣方面需要做的事情非常多。幾天來,我們幾乎在所有接觸到的大陸單位裏,都聽到要求促進兩岸雙向、健康、平等來往的呼聲,其迫切性比我們想像的要高得多。今天下午在中央民族學院座談,了解到一些從事臺灣少數民族問題研究的專家,由於不能到臺灣去做實地考察,所以只能做些歷史的研究,他們非常希望能到臺灣去做調查。因此,中國統一聯盟希望今後在促進兩岸經貿、文化、學術等雙向交流方面做些實實在在的努力。臺灣在政治上有些顧忌。溝通渠道,不一定馬上談政治,在可能做的方面我們一定盡最大努力。
目前兩岸互動因素很大。大陸打個噴嚏,臺灣就可能發燒,臺灣有什麼動作,大陸也很注意。我認為,大陸、臺灣有一批很可愛的知識分子,很愛國,特別是大陸的知識分子,在困難的條件下為祖國做貢獻,任勞任怨。團結好他們,對臺灣的觀感會很好。江總書記是非常開明的人。我還想提出我們搞統一運動的人非常關心的大陸推進廉政建設的問題。當然臺灣並不廉潔。中共曾表示短期內辦幾件人心大快的事,希望盡力嚴肅認真地去做這個工作,實行非常鮮明的政策。這樣能鼓舞大陸人心,對臺灣也是非常大的鼓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