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隴臺共祭中華人文始祖伏羲

2019-06-24 08:32:00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

 

  羲皇故里,古樂悠悠。中華兒女,共祭始祖。

  6月22日,甘肅省天水市伏羲廟廣場旗幡招展,莊嚴肅穆。上午9時50分,2019(己亥)年公祭中華人文始祖伏羲大典正式開始。全國政協副主席王正偉,中國國民黨前副主席陳鎮湘,甘肅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林鐸等兩岸各界代表出席公祭大典。

  鼓聲威武,鐘磬悠揚。34通震天鼓聲象徵著全國31個省、自治區、市和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及臺灣地區中華兒女共祭中華人文始祖伏羲的崇敬之情,9響鐘鳴代表了中華民族傳統的最高禮數,表達全體中華兒女對人文始祖伏羲創世功績的崇高敬仰和無限尊崇。在場者全體肅穆佇立,共同感悟偉大祖先一畫開天、肇啟文明的創造精神。

  隨後,甘肅省委副書記、省長唐仁健恭讀祭文,追思太昊伏羲“肇啟文明,澤被八方”的大德偉業,讚美偉大祖國各領域取得的輝煌成就,講述隴原大地“富民興隴”的新氣象新面貌,號召中華兒女“再接再厲”,祈佑“神州夢圓,龍脈永昌”。

  “曦開迎聖”“盛世頌祖”“厥功大德”“萬代敬仰”“福佑中華”……在鼓、號、鐘、磬的和鳴聲中,樂舞告祭的各樂章依次呈現。在恢弘的禮樂聲中,舞者們聚合穿插、次第組合,演繹出伏羲“畫八卦、結網罟、制嫁娶、造琴瑟”的豐功偉績,手捧壽糕、點心、鮮果、花束、高香等貢品的樂舞人員,向中華人文始祖伏羲聖像敬獻供品。樂舞告祭後,各界代表緩步來到伏羲廟,敬獻花籃,行鞠躬禮,瞻仰伏羲聖像。

  同一時間,在臺灣臺北,2019兩岸共祭中華人文始祖伏羲典禮在圓山大飯店舉行。臺灣各界人士與甘肅天水伏羲文化交流團成員數百人共襄盛舉。中國國民黨副主席曾永權擔任主祭官。

  典禮由鼓藝陣開場。在司儀主持下,鼓樂共鳴、獻花、迎聖像等祭祀儀程依次進行。在主祭官帶領下,各界人士代表向伏羲聖像敬獻鮮花並鞠躬行禮,祈求海峽兩岸和平繁榮發展。過程中,中國國民黨主席吳敦義來到現場,向伏羲聖像鞠躬行禮。

  “此次兩岸共祭活動的主題是‘同根同祖,中華共祭’。”參加共祭典禮的甘肅天水伏羲文化交流團代表王振宇説,活動的隆重舉辦有助於弘揚伏羲文化,對進一步增進兩岸同胞血濃于水的民族感情和加強兩岸經貿文化交流有積極推動作用。

  臺灣新北市三重先嗇宮董事長李乾龍表示,伏羲是兩岸民眾共同敬仰的人文始祖,每年舉辦祭祀活動對於促進兩岸交流和加深同胞感情意義重大。現在每年都有眾多臺灣民眾到大陸參加祭祀伏羲、黃帝、炎帝等活動,印證兩岸同根同源。

  臺灣中華伏羲協會理事長張馥堂指出,伏羲氏是中華各民族共同敬仰的人文始祖,是同根同祖的價值信仰,守護伏羲信仰是所有中華民族成員的共同責任。

  伏羲被稱為“中華人文始祖”,位居“三皇之首,百王之先”。相傳伏羲誕生於天水,創制了曆法、八卦,教人漁獵馴養,倡導男聘女嫁,發明樂器歌謠。天水祭祀伏羲已有2000多年曆史。1988年天水市人民政府恢復了歷史上的公祭伏羲典禮,此後一年一度的伏羲文化旅遊節,成為天水市乃至甘肅對外交流的重要文化品牌。2006年,太昊伏羲祭典榮列國務院公佈的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

  2014年,兩岸首次實現共祭,今年是兩岸連續第六年同步祭祀伏羲。(記者 柴逸扉 王錦濤)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