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政協委員熱議兩岸融合發展探新路——從“一家親”到“一家人”

2019-03-12 11:06: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兩會綜述)政協委員熱議兩岸融合發展探新路——從“一家親”到“一家人”

  中新社北京3月11日電 (記者 張曉曦)多位全國政協委員11日在北京表示,探索兩岸融合發展新路,要做好應通盡通、一視同仁,夯實民意基礎,助力民心相通,從“兩岸一家親”走向“兩岸一家人”。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10日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福建代表團審議。他強調,要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

  此前,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涉臺部分,提到“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告臺灣同胞書》發表40週年紀念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並強調“深化兩岸融合發展”。

  全國臺聯專職副會長楊毅周表示,兩岸融合發展與過往的兩岸交流合作有本質上的不同。過去的兩岸交流合作,是“你的是你的、我的是我的”,臺胞來到大陸後又再回去臺灣;而現在的兩岸融合發展,則強調“你的是你的、我的也是你的”,臺胞來到大陸後在這裡留下、安居樂業。

  楊毅周認為,兩岸融合發展,就是要把臺胞當作“自己人”。他以“31條惠臺措施”為例指出,相關措施公佈後,産生了很好的效果,但大多數臺灣青年仍無從知曉,到大陸來就業創業無門,建議可舉辦“臺灣青年就業創業博覽會”,結合新近推出的“31條”APP等,讓更多臺青知曉、了解大陸政策,為他們提供便利通道。

  全國臺聯副會長、福建省臺聯會長江爾雄表示,習近平總書記的最新講話,提出了對臺工作的目標、思路、方法、手段和實際舉措,同時抓住了解決臺灣問題、推進祖國統一的精髓和根本。她認為,在探索兩岸融合發展新路方面,講話突出了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將具體惠臺措施落實落細;只有通過落實落細,惠臺政策的“最後一公里”才能打通,臺胞才能有實實在在的獲得感。

  臺盟中央常委、福建省泉州市政協副主席駱沙鳴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説,福建要在兩岸融合發展上發揮示範作用,更好地推動兩岸應通盡通。他指出,去年福建已實現向金門供水,今年還要繼續計劃向金門、馬祖供電以及向馬祖供水等,“有更多民意基礎的夯實,更多民心相通的共鳴,兩岸才能從‘一家親’走向‘一家人’。”

  此外,多位委員談及有關“31條惠臺措施”的落實問題,並提出具體建議。福建省南平市臺聯會長陳建華認為,要設立惠臺政策措施專門窗口,同時健全臺灣人才在大陸發展的保障機制,協調解決臺胞來大陸發展的“後顧之憂”,多在實習、就業、創業等方面為臺青提供幫助;建議在大陸高校出臺相應惠臺政策,幫助解決臺灣人才在資金等方面遇到的問題。

  臺籍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市東城區政協副主席肖燚建議,要加強統籌協調和宣傳工作,依託主流媒體宣傳平臺等,做好政策宣傳、解讀等工作,加強與臺胞的交流溝通,並廣泛收集意見,密切關注落實情況,提升政策措施的實效性。

  他還提到,兩岸的文化交流合作也至關重要。如北京就可以發揮文化中心優勢,推動兩岸文化融合,建議進一步做精、做細京臺兩地文化交流合作,把蘊含在傳統文化、現代文化中的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內涵挖掘出來,促進兩岸民眾心靈契合。

  對於探索兩岸融合發展新路,還有政協委員提出繼續發揮民間組織作用,增進兩岸在各領域的交流合作。此外,建議有關部門積極協助臺企參與到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長三角一體化、京津冀協同發展及“一帶一路”建設中。(完)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