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選舉症候群”折射臺灣政情

2016年01月14日 08:06:00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    

  候選人穿戲服唱大戲、 假扮貓狗來吸引眼球。(資料圖片)

  初見“選舉症候群”一詞,記者不解其意,不過隨即聯想起臺灣歌曲《戀愛症候群》,兩相對照,竟有豁然開朗之感——都是“太過投入”惹的禍。

  在臺灣,這個冬天並不冷,但選情早已冰凍三尺。“選舉症候群”的發病率低到了塵埃裏,空氣中充滿“累覺不愛”的味道。

  這是病,得治!

  根據醫生的説法,“選舉症候群”並非正式的“病名”,但有謂“多情則苦”,如果廣大選民總惦記選舉這檔事,無論是心理或生理,都難免發生變化。輕則輾轉反側,重則衝動暴戾,還會因此傷了和氣。

  瞧瞧這些發病症狀——失眠、頭痛、暈眩、食欲不振、脾氣暴躁、暴力傾向……隨著“決勝之日”逼近,選民情緒更加激動亢奮,血壓飆升,內分泌失調。待到選舉落幕,狂跳的心還根本停不下來,又要忙著為結果欣喜若狂或抑鬱消沉。

  時間往回撥幾年,還能聽到由選舉引發的暴力恐嚇、族群撕裂、選後自殺、精神癲狂……簡直是“以生命在圍觀選舉”。好友翻臉、夫妻反目、兄弟鬩墻等人倫戲碼更是分分鐘上演。“道不同不相為謀”,公共場所見到有人因政見不和拳腳相向,旁人絕不會感到稀奇。

  選情降溫吹散迷狂,紛紛擾擾俱往矣。在此次選舉報道中翻箱倒櫃,典型病例明顯減少,偶見有中年男子睡夢中高喊“凍蒜”(當選)吵醒家人,老兩口因支援政黨不同分床睡。即使有奉勸躁鬱症、恐慌症或焦慮症“高危人群”適當與焦慮源隔離,平心靜氣自我調理的“醫囑”,也都是淡淡的。

  有醫者總結,患者在選前發病,大多由於選情膠著,在“一切皆有可能”的局勢前,患者自然是捏一把汗。而今看似“勝負已定”,在“提前到來的結局”前,選民的內心也就攪不起風浪——更何況,有了“換誰都一樣”的判斷,又何苦“空懸一世心”?

  多情卻被無情惱

  臺灣民眾直選“總統”已有20個年頭,回顧歷屆投票數據,有“兩顆子彈”風波中的險勝,也有“光武中興”姿態下的高峰,選民們閱盡了滄桑,看似也耗盡了期待。處在外界盛傳為“政治倦怠期”的本屆“大選”,從開局到臨近收尾,都顯得如此潦草。

  這廂正為“執政不力”、“換柱風波”、“失敗主義”焦頭爛額,眼見基本盤不保,那廂卻 “躺著選”、“拖拖拖”、“下一題”雲淡風輕,只待終場哨響起。選舉日臨近,該來的“政策牛肉”遲遲難上桌,無謂的“政治口水”卻鋪天蓋地。任你銳意逼問,看我左右閃避,有了一路遙遙領先的“民調”撐腰,在“言多語失要露怯”的憂慮下,索性集體沉默。

  你説説,這豈是愛民眾?這豈是愛臺灣?無怪乎選民意興闌珊,有人甚至預測一路走低的投票率要再次下探。雖有選前“黃金週末”的強勢催票,須知冰凍三尺非一日寒,慣被敷衍忽悠,何必要奮不顧身?

  “所有怨氣、所有不滿、所有恨都讓我們暫時放下,1月16日一定要出來投票。”在號稱約有20萬人捧場的國民黨選前大遊行中,曾為國民黨赴湯蹈火卻遭無情拋棄的洪秀柱,仍不忘傾力拉票。那麼選民呢,在被輪流執政的“兩個8”傷了心後,還能重新去愛嗎?

  在身邊人把政治算盤打得劈啪響時,洪在“換柱”風浪中留下一段話:“一起透過女性無私的良知與深厚的愛心,終結藍綠立場的惡鬥和理盲偏見的民粹,將各自關鍵的理念與做法,透過反覆的説明與辯證,交給選民抉擇;讓社會因為選舉變得更好,真正透過民主走出美好未來。”

  説話間猶是去年9月,洪秀柱對自己、對臺灣社會的“期許”,時隔數月來看,都在空洞虛幻的現實前,化作尷尬的迴響。她還有一句話,“臺灣真的病了,病因不在政策而在政治,在這些從事政治的人。”

  到底是誰病了?

  臺灣有“選舉之島”之稱,在以選舉主導的政治機制中,常有候選人“入戲太深”。在常演常新的“政治秀”中,永遠不缺候選人“耍寶賣萌”的身影。裝扮成觀世音來抽籤、全身套上“斑點狗”的行頭、當眾脫衣只余內褲來“坦誠相見”,乃至唱大戲、跳火圈……候選人以此博取眼球,贏得版面,忙得是不亦樂乎。

  你或許會説這些“花哨”的套路只適用於地方選舉,“總統大選”還得走“正劇”路線。眼見某人只顧雲山霧罩打太極,不費兵卒就退藍軍千里,敢情這演的是出“空城計”?媒體曾總結某人在多項議題上説法前後矛盾的例證,如此朝令夕改、立場遊移,只為選票,不講顏面,選民也是看夠了。

  臺灣《聯合報》近日以“藍綠陣營中的兩股詭異沉默”為題發表社論,稱藍綠兩黨沉默皆為權力與自保。民進黨為減少變數,穩奪執政權;國民黨則多為冷漠,忍見藍營崩裂。詭異的安靜,有時候比喧鬧更可怕,政黨善於偽裝,則是對民主的詐騙。

  臺上主角閃爍其詞或索性沉默,看官卻不改初衷、用票支援,請問這又是哪一齣呢?一場幾乎唱砸的大戲即將落幕,臺下客看見了熱鬧,還是門道呢?而在“你方唱罷我登場”的四載輪迴中,觀眾又得到了哪些福利?

  本屆臺灣選舉以“未來在你手裏”為口號,有臺北選民解讀為“選票在我手裏,鈔票在他手裏”,臺上政客坐享優厚待遇,施政口號喊得震天響,卻難免歸於一地雞毛。無怪乎選民要想,“熱鬧是他們的,我什麼也沒有”。

  昔日富有“參政熱情”的選民沉默了,曾有“政治冷感”標簽的“首投族”亮相了。此次選舉全臺超過129萬人、佔選民總數6.8%的首投族,抱著“以選票改變臺灣未來”的激情,號稱要在“二選一”的困境中,以增加選項的方式破局。“輪流坐莊”的時代正轉身,“群雄逐鹿”的多黨格局剛浮現,18個政黨爭奪政黨票,28個政黨搶入“立法院”。臺灣的未來將如何?果真是選票決定一切嗎?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