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中國內地疫情總體可控 內蒙古疫情形勢向好

2022-10-14 09:20: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抗擊新冠肺炎)中國內地疫情總體可控 內蒙古疫情形勢向好

  中新社北京10月13日電 綜合消息:中國國家衛健委13日通報,12日中國內地新增新冠肺炎確診病例372例,其中境外輸入50例,本土322例。新增無症狀感染者1252例,其中境外輸入98例,本土1154例。無新增死亡病例。

  截至12日24時,中國內地現有確診4397例,累計死亡5226例,累計報告確診病例254855例。境外輸入現有確診618例,累計確診24818例,無死亡病例。

  中國內地日增本土感染人數連續兩天下降 疫情總體可控 

 

  中國內地12日新增本土感染者1476例(確診+無症狀者),連續兩天下降,但波及省份依然達到29個。其中新增本土確診322例,來自21個省份:新疆64例,內蒙古53例,廣東36例,遼寧32例,四川29例,山西24例,重慶13例,北京和河南各12例,另12個省份各有個位數新增。

  當日新增本土無症狀感染者1154例,分佈在27個省份:新疆339例,內蒙古276例,山西71例,雲南53例,寧夏49例,上海44例,四川36例,江蘇、山東、陜西、甘肅各25例,安徽和河南各23例,另14個省份各有20例以下的新增。

  國家疾控局13日通報,中國內地近期持續面臨境外疫情輸入和本土疫情傳播擴散的雙重風險,局部地區疫情出現反彈。其中,新疆疫情出現反覆,但總體可控;內蒙古疫情形勢明顯好轉、病例數顯著下降;四川、甘肅、山西等地疫情逐步控制,寧夏、西藏疫情穩定向好,其他部分省份疫情多點散發。

  據介紹,當前,中國內地疫情呈現“點多、面廣、頻發”的特點,發生局部聚集性疫情的風險依然存在,但總體可控。

  內蒙古疫情形勢向好 新疆嚴防疫情外溢

  內蒙古12日新增本土確診53例、無症狀感染者276例,近8天來日增本土感染人數首次降至400例以下。

  作為內蒙古本次疫情的主要發生地,呼和浩特市12日新增本土確診28例、無症狀感染者144例,日增本土感染者人數大幅下降。截至12日24時,呼和浩特市本輪疫情累計報告本土感染者逾4500例。

  呼和浩特市本次疫情始於9月28日,病毒屬於奧密克戎BF.7變異株進化分支。隨著呼和浩特疫情加劇,進入十月後,內蒙古日增本土感染人數大幅上升,在10月10日達到確診145例、無症狀者637例的高點後開始下降,疫情呈現向好態勢。

  新疆12日新增本土確診64例、無症狀感染者339例,日增本土感染人數連續5天超過400例。

  據通報,新疆本次疫情始於7月底,但自9月中旬出現反彈,並出現向其他省份外溢的情況。目前,新疆嚴格做好離疆人員風險評估和審核工作,嚴管離疆交通場站,加強對貨運司乘人員的全程閉環管理,守好進出疆大通道,“防外溢”工作取得明顯成效。

  北京疫情多源輸入 上海疫情仍存社會面風險

  北京市13日通報,該市12日新增本土感染者18例,其中隔離觀察人員15例、社會面篩查人員3例;至13日15時,北京再增本土感染者12例,其中仍有3例在社會面篩出。9月29日以來,北京累計報告97例本土感染者,涉及11個區,主要為京外輸入及其關聯感染者。

  北京市官方表示,該市本次疫情出現多源輸入,“外防輸入、內防反彈”壓力持續增加。各相關部門要加強機場、車站、道路卡口等交通樞紐風險人員排查,嚴把關口,嚴加管控。

  上海市12日新增本土確診3例、無症狀感染者44例,其中1例確診病例和1例無症狀感染者在社會面篩查中發現。13日上海市再增2例本土無症狀感染者,均為近期從外省返滬人員,在常態化核酸檢測中發現。

  據上海市衛健委介紹,上海近期疫情感染來源絕大部分為外省輸入,涉及多條傳播鏈。目前,全市疫情社會面風險依然存在。

  中國官方解析疫情防控 強調堅持“動態清零”總方針

  疫情陰霾散盡、民眾回歸正常生活成為當下很多人的共同期待。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13日召開的新聞發佈會上,國家衛健委疫情應對處置工作領導小組專家組組長梁萬年對“還有多久才能回歸正常生活”進行了回應。

  梁萬年表示,總體來看,中國疫情防控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效,“看到了勝利的曙光,但還沒有達到勝利的彼岸”。最終疫情徹底結束或徹底戰勝疫情,需要綜合考慮病毒的變異、疾病的感染譜、嚴重度的變化,以及衛生健康系統的抵抗能力等等。

  他稱,當前中國疫情防控正處在窗口期,最重要的是要堅定信心,“堅持定能勝利”;要加強疫苗接種,防止重症和死亡;要加強防控、救治能力的建設和相應準備;要發揮科技作用,加大相關疫苗、藥物的研發、生産和供應力度;要做好相應物資的儲備和保障……如果做到這些,“我們一定能最終戰勝疫情”。

  發佈會上,中國國家衛健委強調,當前中國疫情防控形勢依然嚴峻複雜,要毫不動搖堅持“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總策略和“動態清零”總方針,牢牢守住不發生規模性疫情的底線,最大程度減少疫情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

  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指出,新冠流行近三年,全球每個人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從發病和死亡兩個指標看,相比較而言,中國人受到新冠的影響是全球最小的。無論是與美國疫情防控效果進行比較,還是與全球總體疫情防控效果進行比較,中國都是絕對的優等生,“我們沒有理由不自信,沒有理由懷疑我們的防控策略”。

  梁萬年還就中國為何要堅持“動態清零”總方針、為什麼不能與新冠病毒“共存”、為什麼不能像某些國家一樣“躺平”等外界關注的話題作出解答。(完)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