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國家發改委官員:實現公共服務保障與經濟社會發展“同頻共振”

2022-10-13 09:56: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中新社北京10月12日電 (記者 王恩博)中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社會司司長歐曉理日前接受中新社“中國焦點面對面”專訪時表示,中國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將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的原則,實現公共服務保障水準與經濟社會發展水準“同頻共振”。

  今年1月,經國務院批復同意,國家發展改革委會同中共中央宣傳部等20個部門聯合印發了《“十四五”公共服務規劃》,對未來一段時期中國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工作進行了系統部署安排。歐曉理介紹説,簡要來講,就是要堅持一個原則,發揮兩方力量,抓好三項工作。

  堅持一個原則,即“盡力而為、量力而行”。歐曉理指出,公共服務體系建設既要關注回應民眾“急難愁盼”,努力滿足民眾美好生活需要,也要充分考慮經濟發展狀況和財政負擔能力,合理引導社會預期,不吊高胃口、不過度承諾,實現公共服務保障水準與經濟社會發展水準“同頻共振”。

  發揮兩方力量,就是要充分發揮有為政府和有效市場的作用,區分基本公共服務與非基本公共服務,政府保基本,多元促普惠,統籌各種資源,引導各方參與,形成政府、社會、個人協同發力、共建共用的公共服務發展格局。

  談及需要抓好的三項工作,歐曉理表示,一是持續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要推進基本公共服務標準體系建設,著力補齊短板弱項,全面落實國家基本公共服務標準,推動基本公共服務實現目標人群全覆蓋、服務全達標、投入有保障,地區、城鄉、人群間的基本公共服務供給差距明顯縮小。

  二是多元擴大普惠性非基本公共服務供給,要積極推動政府、社會、市場多元參與,圍繞托育、學前教育、縣域普通高中、養老、醫療、住房等6大領域,快速增加民眾負擔得起的普惠性服務供給,推動供需矛盾明顯緩解。

  三是推動生活服務與公共服務有效銜接,要充分發揮市場作用,引導品牌化標準化建設,不斷豐富高品質多樣化的生活服務供給,既促進消費、滿足民眾需求,又為今後公共服務提檔升級蓄勢儲能。(完)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