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立審執“雲上辦”,智慧法院不打烊

2022-10-13 09:55:00
來源:法治日報
字號

  立審執“雲上辦”,智慧法院不打烊【北京法院強化數字賦能實現全流程網上辦案】

  □ 本報記者 徐偉倫

  今年國慶節期間,北京市中聞律師事務所律師李婷沒有歇著,她忙著替當事人申請網上立案。以前,辦理立案都是在工作日一大早出發,排隊、安檢、等號,此後參與庭審、申請保全、領取案款等流程也需經歷這些,遇上複雜案件僅路上就要花去幾十個小時;如今,線上上就能辦理這些業務,起訴書、證據等訴訟材料均可上傳電子版。

  “不僅方便快捷,還是真正的低碳。”李婷深切感受到智慧法院帶來的便捷高效。

  近年來,北京法院強化數字賦能,加快推進人工智慧、5G、區塊鏈等技術應用,深化推進立、審、執全流程網上辦理,線上調解、線上庭審等新司法模式不斷推出,釋放數字正義新活力。

  數據顯示,2022年上半年,北京法院系統網上立案數佔同期一審民商事案件收案量的82.9%。與此同時,北京法院通過審判全流程節點監管等方式加強對審判權制約監督,促進司法公信力提升,並通過大數據分析平臺加強數據分析和研判,推動矛盾糾紛在源頭預防化解,提升基層治理效能。

  立案審判執行

  實現線上通辦

  “您好,法官。我在海南三亞隔離,怎樣才能在法院立案呢?”

  “請您不要著急,您可使用人民法院線上服務北京小程式或者北京法院電子訴訟平臺進行網上立案。網上立案審核效率高,還有專人反饋溝通,請您放心使用。”

  近日,張先生通過北京法院“12368”訴訟服務熱線聯繫上了北京市通州區人民法院,在工作人員引導下完成網上立案。

  “有些人沒去過法院,對基本流程和所需材料不熟悉,如何讓他們登錄訴訟服務系統後感到不複雜尤為重要。”通州法院副院長張朝陽説,為了解決上述痛點,該院於今年上線網上VR訴服中心,當事人登錄後可以VR的視角看到訴訟服務大廳的實景功能佈局,並根據實際需求沉浸式辦理相關訴訟業務。

  在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官方微信“京法網事”上,《真人演示“線上開庭”全流程提示請查收》《輕鬆get“網立、交退費、發款”》等推文近百條,通過文圖、視頻、演播劇等形式“手把手”指導當事人用好電子訴訟平臺上的各項功能。

  參加庭審,是當事人行使訴訟權利最為廣泛的一環。近年來,北京法院加快實現代科技與審判融合,開展線上庭審建設,將遠端視訊技術融入庭審環節,並配備電子證據質證、筆錄語音轉錄、電子簽名等諸多功能,保障全市法院的庭審工作在網際網路上順利進行。隨著訴訟群眾線上訴訟需求日漸增長,線上庭審功能也不斷拓展,可支撐訴前調解、庭前談話、遠端調查等訴訟環節線上進行。

  如今,線上庭審已成為北京法院庭審的重要方式。據統計,2021年全年,北京線上庭審次數達38.5萬次,再創歷史新高,佔北京法院庭審總量的67.4%;2022年1月至8月,線上庭審30.6萬次,同比增長29.9%。

  同時,為滿足群眾對執行資訊化智慧化的司法需求,北京法院建立了不動産線上查封機制、住房公積金線上查控機制、京牌車輛專線查封機制,升級線上發款功能,智慧化執行體系建設穩步推進,實現了立、審、執全流程線上通辦。

  此外,北京法院將資訊互聯交互技術應用於訴訟服務,讓人民法院線上服務平臺、電子訴訟平臺、“12368”熱線等訴訟服務平臺的資訊互聯互通,為訴訟群眾提供“一賬號”“多渠道”的一站式訴訟服務。

  跨部門網上辦

  讓群眾少跑腿

  “我是物業公司的代理律師,涉案房屋業主已欠交服務費很長時間,但我們沒有業主的身份資訊。能申請律師調查令嗎?”

  6月13日,北京市大興區人民法院彭珍珍法官團隊成功指導一起物業服務合同糾紛案件代理律師,通過調查令線上查詢不動産登記資訊。該案是北京法院首例以律師調查令方式線上查詢不動産登記資訊的案件,其背後是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與北京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委員會、北京市司法局的通力合作。

  全國律師協會理事、北京市律師協會理事萬欣説:“通過律師調查令,我們可以直接登錄北京市不動産登記網上辦事服務平臺,線上查詢不動産登記情況,查詢結果一般在1個工作日就會得到反饋,非常高效。”

  在訴訟階段,高頻出現的鑒定、評估事項同樣需要相關機構的協助。

  “王大爺,今天天氣怎麼樣?”“10減3等於幾?”這並不是閒聊天,而是北京市海澱區人民法院組織的一場線上司法鑒定,打通了當事人、法院、鑒定機構之間的數字鴻溝。王大爺今年80多歲,雖然幾個子女對老人的贍養問題已經達成一致,但為了今後能夠更好地處理老人事務,需要對老人有無民事行為能力進行鑒定。然而,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很多鑒定機構無法正常開展工作。通過多方溝通與培訓,北京安定醫院精神疾病司法鑒定科對王大爺進行了“雲鑒定”。

  讓數據多跑路,讓群眾少跑腿。據了解,北京智慧法院目前已支援調解、網拍、線上查控等多種跨部門協作,被應用於“雲聽證”“雲勘驗”“雲救助”等多種場景,解決疫情期間人員流動受阻導致的停滯難題。

  “執行層面更需要跨部門協作,群眾對執行資訊化的司法需求越來越強。”北京高院執行三庭庭長段鵬告訴《法治日報》記者,目前全市法院已廣泛利用資訊化方式開展線上辦案,並暢通信用資訊共用平臺,將失信被執行人名單嵌入“網際網路+監管”系統,完善信用監督、警示和懲戒體系,以智慧司法推動社會治理。

  強化群眾監督

  助力基層治理

  來法院打官司的人通常都想儘快了解案件進展,可找法官時經常碰到法官因開庭、外出調查等無法接聽電話的情況。

  為精準響應當事人訴求,北京法院打造了多元化的聯繫法官智慧體系,如今通過“12368”訴訟服務熱線、北京法院電子訴訟平臺、“智慧執行”App都能找到法官,打破當事人聯繫法官的“時空壁壘”,並通過建立督辦和回訪機制,實現了聯繫法官到位率達100%。

  在此基礎上,北京法院還建立庭審智慧巡查,實現對全市三級法院接待窗口、數字法庭的實時查看和智慧監測,自動識別記錄法官不規範司法行為,實現監督全覆蓋、執紀智慧化。群眾留言監督辦理系統將“給大法官留言”平臺嵌入“訴訟服務一體化系統”,對群眾反映問題的處理情況實行全程留痕和智慧監督。

  找法官,不僅是參與訴訟群眾的需求,還是基層黨委政府的治理之需。社區一個電話,法官到府解決糾紛;樓宇黨委一個電話,法官送法到樓宇;司法所一個電話,法官到府指導調解……

  自“12368”訴訟服務熱線新增訴源治理專線以來,北京法院直接對接街道鄉鎮黨委政府,為基層一線提供法律支援、指導調解、司法確認、普法宣傳等一整套法律服務。在提供司法服務的同時,通過司法大數據分析,主動融入首都接訴即辦改革基層治理實踐,探索出“源頭預防為先、非訴機制挺前、法院裁判終局”的訴源治理工作新模式。

  在版權糾紛領域,北京網際網路法院與北京版權保護中心攜手打造“版權鏈-天平鏈行政司法協同治理平臺”2.0版本。“通過司法標準前置、數據的跨鏈驗證與獲取、國家級行業協會數據上鏈等機制與技術應用的融合,助力版權糾紛高效化解。”北京網際網路法院法官助理李珂稱。

  在金融糾紛、物業糾紛等領域,北京金融法院聯合人民銀行營業管理部、北京銀保監局共同建設上線全國首家金融案件多元解紛一體化平臺,實現全流程線上區塊鏈存證、訴前調解、文書自動生成等諸多功能;朝陽法院、豐臺法院等對電子存證取證進行全程監督,有力推動了重點領域訴源治理模式創新。

  北京高院副院長孫玲玲説,北京法院將繼續探索現代科技在法院工作中的深度應用,將科技深度融入審判執行、訴訟服務、司法保障、審判管理、訴源治理等各項工作中,讓人民群眾更好地享受到數字正義的紅利。

  法治日報2022年10月13日第04版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