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神舟十四號:太空生活豐富多彩

2022-10-12 08:20:00
來源:人民日報
字號

  10月12日下午,中國航太員將在中國空間站進行“天宮課堂”第三課授課,這也是神舟十四號飛行乘組航太員陳冬、劉洋、蔡旭哲在空間站度過4個月多的太空生活後,首次太空開課。

  北京時間9月30日12時44分,經過約1小時的天地協同,問天實驗艙完成轉位,中國空間站組合體由兩艙“一”字構型轉變為兩艙“L”構型。

  “這個月我們即將迎來夢天實驗艙,我們也將在太空見證中國空間站的建成。感謝全國人民支援,感謝這個偉大的時代。我們一定會精心準備、精準操作,用百分之百的努力,圓滿完成好此次飛行任務,把祖國的榮耀寫滿太空。”在這個新構型的空間站組合體裏,神舟十四號乘組歡度了國慶佳節,集體為新中國送上生日祝福。

  作為獨特的節日禮物,航太員們傳回了自己在太空拍攝的影像,包括地球美景、祖國的大好河山以及在空間站看到的月亮等。神舟十四號航太員用鏡頭寄託了對祖國的無限思念與祝福。

  6月5日神舟十四號載人飛船成功發射,陳冬、劉洋和蔡旭哲順利進駐空間站天和核心艙,正式開啟為期6個月的在軌駐留。如今3名航太員“太空之旅”的時間已過2/3。

  航太員的太空工作和生活豐富多彩。比如,迎接“新居”,建立進駐環境。問天艙作為核心艙的備份,必須具備載人環境的駐留能力,因此問天艙就位後,航太員的主要工作就是進行問天艙狀態設置及生活設施檢查,確保問天艙隨時具備航太員駐留的條件。7月24日,問天實驗艙與天和核心艙成功對接,中國航太員的“太空之家”正式升級擴建。7月25日,“神十四”乘組成功開啟實驗艙艙門,正式進入“新居”。用陳冬的話形容,“房子很大,6個臥室,兩個衛生間,還有健身房、儲物間……”

  作為空間站首個實驗艙,問天艙搭載了多個科學實驗機櫃,航太員需要配合地面開展大量空間科學實(試)驗。自入駐問天艙以來,“神十四”乘組已完成平台儀器區和科學實驗機櫃的解鎖功能檢測、設備安裝等工作。科學實驗機櫃在軌啟用後,以高等植物培養為代表的植物生長實驗已取得階段性進展。在出征太空前,蔡旭哲帶上了一些植物種子,前不久,他在太空栽種的番茄也成功長出了幼苗。

  在軌訓練是航太員執行飛行任務的關鍵動作。空間站階段任務密集、要求更高,為更好地確保各項任務順利實施,“神十四”乘組在軌開展了包括交會對接、機械臂、出艙活動等操作訓練以及應急救生、醫療技能等訓練項目,為後續出艙等各項任務做好了充分準備。

  9月2日0時33分,“神十四”乘組圓滿完成約6小時出艙活動的全部既定任務,以多個“首次”吸引了人們關注。這是航太員首次從氣閘艙出艙,首次由小機械臂輔助實施出艙活動,首次驗證問天艙艙外自主轉移主路徑。9月17日17時47分,經過約5小時的出艙活動,陳冬、劉洋、蔡旭哲再次密切協同,完成出艙活動期間全部既定任務。此次神舟十四號乘組的第二次出艙,也創造了中國航太員兩次出艙活動間隔時間最短紀錄——16天。

  繁忙的工作之餘,為保證身心健康、狀態良好,航太員們每日都要在軌運動鍛鍊。問天艙為航太員提供了更大的空間,“太空自行車”也被轉移至此。只有身體健健康康,工作才能動力滿滿。

  “天宮課堂”自推出以來,已成功舉行了兩次太空授課,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果。在由神舟十四號航太員進行的“天宮課堂”太空授課活動中,3名航太員將在軌介紹和展示中國空間站問天實驗艙工作生活場景,演示微重力環境下毛細效應、水球變“懶”等實驗,並與地面課堂進行互動交流。他們將邀請廣大青少年在地面同步嘗試開展相關實驗,從天地差異中感知宇宙的奧秘、體驗探索的樂趣。

  “中國空間站永遠值得期待!”“神十四”乘組的在軌任務也在持續進行中。

  《人民日報》( 2022年10月12日第 07 版)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