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城市有大腦 治理更聰明

2022-04-26 10:14:00
來源: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字號

  本報記者 郝思斯

  4月19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二十五次會議審議通過《關於加強數字政府建設的指導意見》。從“最多跑一次”改革到數字化改革,在數字治理中,浙江展現出獨有的智慧與特色。依託城市大腦邁向精準化治理的杭州,是浙江省推進數字化改革的縮影。本報就此採訪了杭州城市大腦研究院院長羅衛東。

  數字化改革不僅是數字政府建設的一次迭代和深化,而且是立足新發展階段,全面深化改革的總抓手

  記者:今年浙江省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著力深化數字化改革,持續增創體制機制新優勢”。從2016年浙江提出“最多跑一次”改革,到如今的數字化改革,兩個改革之間有怎樣的關係?

  羅衛東:2016年,浙江率先提出實施“最多跑一次”改革,這是浙江運用網際網路等數字技術系統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的一次重要探索,通過減少流程、合併功能,讓居民和企業少跑腿,讓數據多跑路。此後幾年,浙江不斷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大力推動政府數字化轉型,並撬動經濟社會全方位數字化轉型,省域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程度顯著提升。

  2020年,習近平總書記在浙江考察時指出,要深入推進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加大改革力度,完善改革舉措,加快取得更多實質性、突破性、系統性成果,為全國改革探索路子、貢獻經驗。

  2021年2月,浙江全面啟動數字化改革。數字化改革的範圍與體系性比“最多跑一次”大大擴展。這不僅是數字政府建設的一次迭代和深化,而且是浙江立足新發展階段,全面深化改革的總抓手。

  經過一年多的實踐,數字化改革形成1612的體系構架,第一個“1”即一體化智慧化公共數據平臺(平臺+大腦),“6”即黨建統領整體智治、數字政府、數字經濟、數字社會、數字文化、數字法治六大系統,第二個“1”即基層治理系統,“2”即理論體系和制度規範體系。由此,形成了一體融合的改革工作大格局。

  從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推動政府數字化轉型,到全面推進數字化改革,浙江的經驗,一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通過改革來更好滿足人民群眾的需要,打造管用、好用的標誌性成果;二是形成了“整體智治、協同高效”的改革理念,把數字化改革作為一項系統工程,運用系統觀念、系統方法推動改革;三是把推進省域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作為改革的目標,把數字化改革和全面深化改革、共同富裕示範區重大改革緊密結合起來,以數字化服務改革,以數字化改革為浙江高品質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範區提供強勁動力。

  通過城市大腦,數字經濟、數字政府、數字社會建設有了耦合的路徑

  記者:什麼是杭州城市大腦?杭州城市大腦在數字政府領域有哪些應用?

  羅衛東:2016年4月,杭州成為全國首個探索城市大腦的城市。城市大腦是指由中樞、系統與平臺、數字駕駛艙和應用場景等要素組成,以數據、算力、演算法等為基礎和支撐,運用大數據、雲計算、區塊鏈等新技術,推動全面、全程、全域實現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數字系統和現代城市基礎設施。通過杭州城市大腦這個系統化載體,數字經濟、數字政府、數字社會建設有了耦合的路徑。

  以人民為中心,全力打造城市數智治理平臺和體系,這是杭州城市大腦建設的初衷。杭州城市大腦誕生,肇始於治理交通擁堵這個城市病。城市大腦將人、車、道路數據多端統一接入系統,加以人工智慧分析技術,以龐大的數據形成城市交通實時大視圖,實現城市交通系統的調度和管理。城市大腦建設以問題為導向,先後推出了11大領域48個場景應用,應城市治理的痛點、堵點和群眾反映強烈的熱點、難點而展開。

  在黨政機關整體智治領域,城市大腦建設了“民呼我為”“基層減負”“清廉建設”等多個場景。其中“民呼我為”場景應用整合民意渠道,做到社情民意點點通、急事難事件件辦、辦理結果事事回、滿意與否人人評。原先杭州包括12345在內有12個民意反映渠道,但服務模式和流程不同,從黨政機關治理端看也顯出民意反映碎片化、數據不協同而多頭收集多頭交辦、回應度不高效等問題。通過“民呼我為”場景建設,實現六個轉變:變多頭收集為一端受理;變多頭交辦為精準領辦;變多次註冊為一鍵直達;變被動等待為主動推送;變手動查詢為即辦即知;變就事論事為輔助決策。

  基層報表存在“多頭報、重復報、更新難”等現實問題。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防止各條線多頭重復向基層派任務、要表格”。“基層減負”場景也稱為一表通,回應了此重大需求,由市委辦牽頭,22個單位協同,業務整合、報表統一,實現“填報一個口、數據一張網、管理一條線”。由手工填報、多頭錄入變為一次錄入、自動生成。

  在數字政府建設領域,城市大腦建設了“親清線上”數字化平臺。“親清線上”于2020年3月正式上線,是在杭州城市大腦全面支撐下,通過對政府部門“輕量級”資源整合、數據協同所形成的,創新了政務服務模式。這一服務平臺,將過去層層上報、層層下撥的兌付流程,再造為“零材料、零審批、秒兌現”的直達模式,讓“人找政策”轉換為“政策找人”。通過數據共用,流程再造,政府惠企政策和人才補貼政策等都是線上申報、秒級直達。

  舉例來説,今年我國實施大規模增值稅留抵退稅政策。那麼,哪些企業符合條件?誰去核實?如何保證符合條件的企業都能不折不扣拿到退稅資金?在以前,企業可能要經過填表、審查、審批等各種流程,但現在通過“親清線上”,我們可以實現在後臺把數據庫中整合的企業基本資訊數據全部打開,再通過演算法進行自動匹配,符合條件就按照算出的稅額,把退稅界面推送到用戶面前,點擊確認後,稅款就直接退到企業賬戶中了。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間,“親清線上”助力復工復産。從當年3月2日正式上線起,8天內為11.4萬家企業、37.1萬員工兌付補貼3.36億元。目前,“親清線上”已經累計上線政策639條、兌付資金163億元,辦件1287萬件、服務企業46萬家,切實優化了營商環境,提升了政務服務效能。

  “親清線上”平臺再造了流程,也讓作為治理主體的政府部門借此機會重新審視、建構與企業更加良好的社會關係,體現了以人民為中心的執政理念。它的上線實際是一種刀刃向內的改革,用數字化的演算法來替代一大批早期的審批部門和審批人員,只要資訊能夠準確、穩定、有規律地更新,這項工作就能精準完成,這對未來清廉政府建設非常有意義。

  從數字化到智慧化再到智慧化,城市治理更聰明更智慧

  記者:未來杭州城市大腦將會有怎樣的發展方向?

  羅衛東:2020年,習近平總書記在視察杭州城市大腦運營指揮中心時指出,運用大數據、雲計算、區塊鏈、人工智慧等前沿技術推動城市管理手段、管理模式、管理理念創新,從數字化到智慧化再到智慧化,讓城市更聰明一些、更智慧一些,是推動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必由之路,前景廣闊。

  2021年3月1日,《杭州城市大腦賦能城市治理促進條例》正式實施,意味著“一腦治全城”的數智治理體系初步成型,城市大腦賦能城市治理、提升幸福感,自此有了堅實的法治保障。《條例》明確了城市大腦的基本架構、作為“現代城市基礎設施”的性質和“推進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目標定位,提出城市大腦賦能城市治理工作應當遵循統籌規劃、集約建設、便民惠企、創新推動、整體智治、安全可控的原則。《條例》在城市數字治理過程中牢牢把握“科技向善”的方向,強調關注低收入人群、殘疾人、老年人等群體利益,確保決策和公共服務資源配置透明可釋、公平合理。總之,《條例》將推動城市大腦建設沿著正確的方向行穩致遠。

  隨著數字化改革的推進,杭州城市大腦必將推出進階版,在功能和內容上作出全新規劃和調整。具體來説,杭州城市大腦已經在以下幾方面繼續深化探索:一是在推進數據協同的基礎上,不斷提升預警預測和戰略管理能力,從數字化走向智慧化、智慧化;二是圍繞共同富裕重大改革,聚焦群眾“急難愁盼”問題,讓問題識別更精準,讓公共服務更優質;三是進一步完善指揮運營機制,統籌推動場景應用建設,加強各類治理主體良性互動,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