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綜合消息:展示決心增強信心,推動構建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多國人士高度評價習近平主席在領導人氣候峰會上的重要講話

2021-04-23 16:55:00
來源:新華網
字號

  新華社北京4月22日電 綜合新華社駐外記者報道:國家主席習近平22日晚在北京以視頻方式出席領導人氣候峰會,併發表題為《共同構建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的重要講話。多國人士認為,講話展現出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決心,為應對氣候變化的全球努力增強信心,為國際社會共同構建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注入強大動力。

  巴西中國問題研究中心主任羅尼林斯説,習近平主席的講話十分重要,對全球應對氣候變化具有很強的引領作用。針對氣候變化問題,要堅持多邊主義和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希望國際社會能儘快採取行動,共同參與,推進構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贏的全球環境治理體系。

  寮國老中友誼協會秘書長西昆説,在應對氣候變化方面,需要以共同構建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的態度聯合應對。保護環境就是保護生産力,是增加各國人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基礎。

  烏茲別克塔什幹國立東方學院副教授安裏沙拉波夫説,習近平主席的講話體現出中國始終是全球應對氣候變化事業的積極參與者。中國作為負責任大國,向世界展示了保護環境、應對氣候變化問題的決心,無疑將增強國際社會共同應對氣候變化問題的信心。

  國際能源署署長法提赫比羅爾説,在應對氣候變化問題上,各國之間開展國際合作至關重要,各主要經濟體應有效和緊密地開展合作。中國在可再生能源領域發展非常成功,這對於中國實現應對氣候變化目標非常重要。

  南非金山大學經濟與商業學院院長詹尼羅索烏認為,氣候變化影響的不是某個單一國家,世界各國都要團結起來,共同努力來應對。

  埃及赫勒萬大學國際關係學教授吉哈德奧達説,氣候變化問題複雜且解決難度大,需要所有國家傾力合作。中國一直積極推動與各方建立透明的合作機制,以加強國際交流和互信,共同應對氣候變化。

  以色列海爾茲利亞跨學科研究中心可持續發展學院院長約阿夫亞伊爾説,習近平主席的講話重申了中方承諾,中國近年來在發展新能源方面取得積極進展,還通過環境立法和監管機制有效遏制環境污染,令人印象深刻。

  印度尼西亞智庫亞洲創新研究中心主席班邦蘇爾約諾説,美國等發達國家應在降低碳排放、緩解氣候變化等方面作出更大貢獻。它們較早成為工業化國家,面對全球氣候變化,應承擔更多減排任務。

  《哈薩克實業報》總編輯謝利克科爾容巴耶夫説,氣候變化和環境保護是世界性問題,是全人類需要共同面對的挑戰。近年來,中國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走生態優先、綠色低碳的發展道路,非常引人注目。

  馬來西亞新亞洲戰略研究中心主席翁詩傑説,習近平主席在講話中提到中方將生態文明領域合作作為共建“一帶一路”重點內容,這是充分考慮到發展中國家利益的體現。面對氣候變化,發展中國家需要獲得新能源技術等方面的協助,“一帶一路”正是展開國際合作的理想平臺。(參與記者:趙焱、陳威華、蔡國棟、唐霽、陳晨、劉芳、吳丹妮、余謙梁、鄭世波、林昊、尚昊、荊晶、張繼業、章建華)

[責任編輯:陳佳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