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資訊透明也是抗疫“疫苗”

2021-04-23 15:03:00
來源:現代快報+ZAKER南京
字號

  西安一名醫院檢驗人員接種新冠疫苗仍被感染原因找到了!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發佈的報告稱,這名檢驗人員在發病前 5 天,可能暴露于攜帶有英國變異病毒環境條件中。該病例屬於輕症患者並已于 4 月 9 日出院。報告認為,接種新冠疫苗使得患者臨床症狀較輕、病程短暫、病毒載量較低幾乎沒有傳染性。

  3 月 17 日,這名在新冠定點醫院隔離區工作的檢驗人員被確診為新冠肺炎。而此前她接受了兩劑 COVID-19 疫苗。消息甫出,不僅在業內引發關注,還 " 出圈 " 在輿論場中形成風波,不少人在叩問原因的同時還對國産疫苗的效力産生了懷疑。

  應該説,這種疑慮屬於人之常情。如果接種疫苗而無法形成免疫屏障,那麼疫苗接種意義何在?猶記得此事發生後,就有專業人士進行了研判,並給出三種可能:打了疫苗以後體內産生抗體,但病毒感染在呼吸道,體內抗體可能對防止呼吸道感染不那麼好;少數人屬於新冠 疫苗接種不反應者,由於新冠疫苗剛剛開始接種,不反應人群的佔比還沒有統計出;第三種可能是打了兩針滅活疫苗,抗體滴度不夠,可能需要補第三針。

  這一基於專業層面的發聲,頗為及時。與之相比,此次報告所呈現的內容更為全面,不僅盤梳了事件的來龍去脈,也聚焦了一些不為人知 的細節,更立足於通盤剖析,得出讓人較為信服的結論。這個報告,既回應了輿論關切,也直面了民眾困惑,還給出了中肯建議,即新冠肺炎病人臨床救治是高危醫療行為,即使接種疫苗後,仍需正確的個人防護和良好的臨床操作。

  從現實反饋看,這個報告來得正是時候,也取得了可期的效果。比如,眾多網友紛紛表示還是應該接種疫苗,並稱接種疫苗未必就能完全避免感染上新冠病毒,但 " 症狀輕、病程短 " 足以説明接種疫苗是有效的。

  從上次專家回應到此次報告答疑,帶給我們的一個啟示是,一定程度上説,資訊透明也是抗疫 " 疫苗 "。這種 " 疫苗 " 的重要價值在於,它通過與民眾形成良性互動,可以廓清迷霧,也可以驅散謠言,從而帶給民眾更多的信任感。

  是否接種疫苗?答案是肯定的。連日來,有關部門正通過更有力的安排,讓民眾有意願接種疫苗且能接種得上疫苗。比如,國家衛健委要求確保第二劑次接種在 8 周內完成,避免出現打了上針沒下針的情況,國家衛健委各駐點工作組對此也會加強督導。

  該回應的一定不能拖,該資訊透明的一定不能藏著掖著,惟有更主動直面民眾疑問,更真誠化解各種擔憂,才能取得事半功倍之效。

  截至目前,我國新冠疫苗接種超 2 億劑次。這是一個重大節點,但離目標尚有不短距離——我國要建立免疫屏障,可能需要 10 億以上的人接種新冠疫苗,接種率越高,免疫屏障就越牢固。人人行動起來,發揮主人翁精神,我們就能早日構築免疫長城。

  現代快報特約評論員 王石川

[責任編輯:李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