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基因紅|綠水青山埋忠骨 革命精神勵後人

2021-03-20 12:19:00
來源:人民網-安徽頻道
字號

  人民網滁州3月19日電 (周坤、陶濤)再過半個月,清明將至,安徽省定遠縣王小廟無名烈士陵園的第四代“守陵人”朱世文已經忙碌起來,他開始給這裡174個無名烈士墓,打掃路面、擦拭墓碑、整理落葉。

  位於安徽省定遠縣觀寺鄉馬廠村的王小廟無名烈士陵園,安葬著700多位新四軍無名烈士,是迄今為止發現的全國最大的新四軍無名烈士墓群。

  清明將至,“守陵人”朱世文擦拭無名烈士墓,打掃衛生。人民網 陶濤攝

  “從1960年開始,第一代‘守陵人’楊文秀老人義務守護墓地,後來,劉玉營、梅發勝兩位老人先後接力守護,到我是第四代‘守陵人’,從2013年開始,我在這裡守了8年了。”朱世文説。

  在朱世文眼中,作為“守陵人”,他們不是簡單地看守這片烈士陵園,而是革命歷史的守護者,守護著一段令人難忘的英烈故事。

  時間回撥到1941年1月,震驚中外的“皖南事變”爆發。半個月後,黨中央命令重建新四軍軍部。當時,新四軍在朱德、彭德懷領導的部分八路軍配合下,開闢了蘇、浙、鄂、豫、皖根據地。

  定遠縣新四軍研究會副會長葛存仁説,王小廟無名烈士陵園安葬的正是新四軍二師和一師、四師部分兵力及皮定均獨立旅,在建立皖中和皖東根據地戰鬥中犧牲的戰士。

  “當時戰事吃緊,根據地缺醫少藥,不少戰士得不到及時救治,光榮犧牲。犧牲後,他們大多沒有棺木入殮,起初一人一墓,後來到一墓幾人,有700多名烈士埋在這裡。”葛存仁説。

無名烈士墓裏,安葬著在建立皖中和皖東根據地戰鬥中犧牲的戰士。人民網 陶濤攝

  當時,每個墳墓前都插有寫著烈士姓名的木牌,然而由於天長日久、風雨侵蝕,木牌逐漸腐爛,遂成了無名烈士墓群。

  時至今日,這片佔地10畝的無名烈士墓群,集合著一個個英烈前赴後繼的信念之火,永存著一個個生與死的不朽故事。1997年年初,滁州市和定遠縣把這裡定為國防教育基地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如今的朱世文,除了“守陵人”,還多了一個身份,義務講解員。他給來訪者講述新四軍戰士不屈不撓的革命故事,每年都有一萬多人前來參觀、悼念、學習,聽過他講解的有幹部、群眾、學生,還有革命先烈的後代。

朱世文在這裡守護無名烈士墓八年,此前還有3位村民,接力守護了60多年。人民網 陶濤攝

  陵園內,松柏參天,一片肅穆。這些松柏,朱世文看著它們拔地而起,刺破蒼穹。松柏下,烈士長眠,儘管人們已經無從知道他們的姓名,更無法找到他們的家人,但朱世文覺得,只要他在一天,“我就是他們的家人,我就是他們的後人!”在這裡,他守護著新四軍烈士的忠骨,更守護著中華民族百折不撓、自強不息的精神。

[責任編輯:吳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