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這四次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主題非常“前沿”

2021-03-20 10:30:00
來源:求是網
字號

  近日,2021年第6期《求是》雜誌發表了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文章《努力成為世界主要科學中心和創新高地》,這是總書記2018年5月28日在中國科學院第十九次院士大會、中國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會上講話的一部分。

  總書記指出,我國廣大科技工作者要把握大勢、搶佔先機,直面問題、迎難而上,瞄準世界科技前沿,引領科技發展方向,肩負起歷史賦予的重任,勇做新時代科技創新的排頭兵。

  挺立時代潮頭,密切跟蹤關注科技創新發展最前沿和新趨勢,帶頭學習新科技。筆記君注意到,黨的十九大以來,前沿技術成為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的一個重要主題,已進行了四次。

  一起梳理學習!

  2017年12月8日,實施國家大數據戰略

  2018年10月31日,人工智慧發展現狀和趨勢

  2019年10月24日,區塊鏈技術發展現狀和趨勢

  2020年10月16日,量子科技研究和應用前景

  圖為國家大數據(貴州)綜合試驗區展示中心的“時空隧道” 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 張凱/攝

  (一)大數據

  2017年12月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實施國家大數據戰略進行第二次集體學習。

  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學習時強調,要“審時度勢精心謀劃超前佈局力爭主動,實施國家大數據戰略加快建設數字中國”。

  重要意義

  大數據是資訊化發展的新階段。

  隨著資訊技術和人類生産生活交匯融合,網際網路快速普及,全球數據呈現爆發增長、海量集聚的特點,對經濟發展、社會治理、國家管理、人民生活都産生了重大影響。

  世界各國都把推進經濟數字化作為實現創新發展的重要動能,在前沿技術研發、數據開放共用、隱私安全保護、人才培養等方面做了前瞻性佈局。

  如何實施大數據戰略?

  推動大數據技術産業創新發展

  要瞄準世界科技前沿,集中優勢資源突破大數據核心技術,加快構建自主可控的大數據産業鏈、價值鏈和生態系統。

  要加快構建高速、移動、安全、泛在的新一代資訊基礎設施,統籌規劃政務數據資源和社會數據資源,完善基礎資訊資源和重要領域資訊資源建設,形成萬物互聯、人機交互、天地一體的網路空間。

  要發揮我國制度優勢和市場優勢,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國民經濟發展主戰場,全面實施促進大數據發展行動,完善大數據發展政策環境。

  要堅持數據開放、市場主導,以數據為紐帶促進産學研深度融合,形成數據驅動型創新體系和發展模式,培育造就一批大數據領軍企業,打造多層次、多類型的大數據人才隊伍。

  構建以數據為關鍵要素的數字經濟

  要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加快發展數字經濟,推動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融合發展,推動網際網路、大數據、人工智慧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繼續做好資訊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這篇大文章,推動製造業加速向數字化、網路化、智慧化發展。

  要深入實施工業網際網路創新發展戰略,系統推進工業網際網路基礎設施和數據資源管理體系建設,發揮數據的基礎資源作用和創新引擎作用,加快形成以創新為主要引領和支撐的數字經濟。

  運用大數據提升國家治理現代化水準

  要建立健全大數據輔助科學決策和社會治理的機制,推進政府管理和社會治理模式創新,實現政府決策科學化、社會治理精準化、公共服務高效化。

  要以推行電子政務、建設智慧城市等為抓手,以數據集中和共用為途徑,推動技術融合、業務融合、數據融合,打通資訊壁壘,形成覆蓋全國、統籌利用、統一接入的數據共用大平臺,構建全國資訊資源共用體系,實現跨層級、跨地域、跨系統、跨部門、跨業務的協同管理和服務。

  要充分利用大數據平臺,綜合分析風險因素,提高對風險因素的感知、預測、防範能力。

  要加強政企合作、多方參與,加快公共服務領域數據集中和共用,推進同企業積累的社會數據進行平臺對接,形成社會治理強大合力。

  要加強網際網路內容建設,建立網路綜合治理體系,營造清朗的網路空間。

  運用大數據促進保障和改善民生

  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推進“網際網路+教育”、“網際網路+醫療”、“網際網路+文化”等,讓百姓少跑腿、數據多跑路,不斷提升公共服務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水準。

  要堅持問題導向,抓住民生領域的突出矛盾和問題,強化民生服務,彌補民生短板,推進教育、就業、社保、醫藥衛生、住房、交通等領域大數據普及應用,深度開發各類便民應用。

  要加強精準扶貧、生態環境領域的大數據運用,為打贏脫貧攻堅戰助力,為加快改善生態環境助力。

  切實保障國家數據安全

  要加強關鍵資訊基礎設施安全保護,強化國家關鍵數據資源保護能力,增強數據安全預警和溯源能力。

  要加強政策、監管、法律的統籌協調,加快法規制度建設。

  要制定數據資源確權、開放、流通、交易相關制度,完善數據産權保護制度。

  要加大對技術專利、數字版權、數字內容産品及個人隱私等的保護力度,維護廣大人民群眾利益、社會穩定、國家安全。

  要加強國際數據治理政策儲備和治理規則研究,提出中國方案。

  圖為浙江大學、之江實驗室代表在發佈活動上介紹“億級神經元的神經擬態類腦電腦”。新華社記者 黃宗治/攝

  (二)人工智慧

  2018年10月31日,中央政治局就人工智慧發展現狀和趨勢舉行第九次集體學習。

  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學習時強調,要“加強領導做好規劃明確任務夯實基礎,推動我國新一代人工智慧健康發展”。

  重要意義

  人工智慧是引領這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的戰略性技術,具有溢出帶動性很強的“頭雁”效應。在移動網際網路、大數據、超級計算、傳感網、腦科學等新理論新技術的驅動下,人工智慧加速發展,呈現出深度學習、跨界融合、人機協同、群智開放、自主操控等新特徵,正在對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國際政治經濟格局等方面産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

  加快發展新一代人工智慧是我們贏得全球科技競爭主動權的重要戰略抓手,是推動我國科技跨越發展、産業優化升級、生産力整體躍升的重要戰略資源。

  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品質發展階段,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迫切需要新一代人工智慧等重大創新添薪續力。

  如何推動人工智慧?

  必須加強研判,統籌謀劃,協同創新,穩步推進,把增強原創能力作為重點,以關鍵核心技術為主攻方向,夯實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的基礎

  要加強基礎理論研究,支援科學家勇闖人工智慧科技前沿的“無人區”,努力在人工智慧發展方向和理論、方法、工具、系統等方面取得變革性、顛覆性突破,確保我國在人工智慧這個重要領域的理論研究走在前面、關鍵核心技術佔領制高點。

  要主攻關鍵核心技術,以問題為導向,全面增強人工智慧科技創新能力,加快建立新一代人工智慧關鍵共性技術體系,在短板上抓緊佈局,確保人工智慧關鍵核心技術牢牢掌握在自己手裏。

  要強化科技應用開發,緊緊圍繞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充分發揮我國海量數據和巨大市場應用規模優勢,堅持需求導向、市場倒逼的科技發展路徑,積極培育人工智慧創新産品和服務,推進人工智慧技術産業化,形成科技創新和産業應用互相促進的良好發展局面。

  要加強人才隊伍建設,以更大的決心、更有力的措施,打造多種形式的高層次人才培養平臺,加強後備人才培養力度,為科技和産業發展提供更加充分的人才支撐。

  要深入把握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的特點,加強人工智慧和産業發展融合,為高品質發展提供新動能

  要圍繞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把握數字化、網路化、智慧化融合發展契機,在品質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中發揮人工智慧作用,提高全要素生産率。

  要培育具有重大引領帶動作用的人工智慧企業和産業,構建數據驅動、人機協同、跨界融合、共創分享的智慧經濟形態。

  要發揮人工智慧在産業升級、産品開發、服務創新等方面的技術優勢,促進人工智慧同一、二、三産業深度融合,以人工智慧技術推動各産業變革,在中高端消費、創新引領、綠色低碳、共用經濟、現代供應鏈、人力資本服務等領域培育新增長點、形成新動能。

  要推動智慧化資訊基礎設施建設,提升傳統基礎設施智慧化水準,形成適應智慧經濟、智慧社會需要的基礎設施體系。

  要加強人工智慧同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結合,從保障和改善民生、為人民創造美好生活的需要出發,推動人工智慧在人們日常工作、學習、生活中的深度運用,創造更加智慧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

  要抓住民生領域的突出矛盾和難點,加強人工智慧在教育、醫療衛生、體育、住房、交通、助殘養老、家政服務等領域的深度應用,創新智慧服務體系。

  要加強人工智慧同社會治理的結合,開發適用於政府服務和決策的人工智慧系統,加強政務資訊資源整合和公共需求精準預測,推進智慧城市建設,促進人工智慧在公共安全領域的深度應用,加強生態領域人工智慧運用,運用人工智慧提高公共服務和社會治理水準。

  要加強人工智慧發展的潛在風險研判和防範,維護人民利益和國家安全,確保人工智慧安全、可靠、可控。

  要整合多學科力量,加強人工智慧相關法律、倫理、社會問題研究,建立健全保障人工智慧健康發展的法律法規、制度體系、倫理道德。

  區塊鏈形象示意圖。(資料圖片) 圖:人民日報

  (三)區塊鏈

  2019年10月24日,中央政治局就區塊鏈技術發展現狀和趨勢進行第十八次集體學習。

  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學習時強調,要“把區塊鏈作為核心技術自主創新重要突破口,加快推動區塊鏈技術和産業創新發展”。

  重要意義

  區塊鏈技術的整合應用在新的技術革新和産業變革中起著重要作用。

  區塊鏈技術應用已延伸到數字金融、物聯網、智慧製造、供應鏈管理、數字資産交易等多個領域。

  目前,全球主要國家都在加快佈局區塊鏈技術發展。我國在區塊鏈領域擁有良好基礎,要加快推動區塊鏈技術和産業創新發展,積極推進區塊鏈和經濟社會融合發展。

  如何加快推進區塊鏈技術?

  要強化基礎研究,提升原始創新能力,努力讓我國在區塊鏈這個新興領域走在理論最前沿、佔據創新制高點、取得産業新優勢

  要推動協同攻關,加快推進核心技術突破,為區塊鏈應用發展提供安全可控的技術支撐。

  要加強區塊鏈標準化研究,提升國際話語權和規則制定權。

  要加快産業發展,發揮好市場優勢,進一步打通創新鏈、應用鏈、價值鏈。

  要構建區塊鏈産業生態,加快區塊鏈和人工智慧、大數據、物聯網等前沿資訊技術的深度融合,推動整合創新和融合應用。

  要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建立完善人才培養體系,打造多種形式的高層次人才培養平臺,培育一批領軍人物和高水準創新團隊。

  要抓住區塊鏈技術融合、功能拓展、産業細分的契機,發揮區塊鏈在促進數據共用、優化業務流程、降低運營成本、提升協同效率、建設可信體系等方面的作用

  要推動區塊鏈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解決中小企業貸款融資難、銀行風控難、部門監管難等問題。

  要利用區塊鏈技術探索數字經濟模式創新,為打造便捷高效、公平競爭、穩定透明的營商環境提供動力,為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現各行業供需有效對接提供服務,為加快新舊動能接續轉換、推動經濟高品質發展提供支撐。

  要探索“區塊鏈+”在民生領域的運用,積極推動區塊鏈技術在教育、就業、養老、精準脫貧、醫療健康、商品防偽、食品安全、公益、社會救助等領域的應用,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加智慧、更加便捷、更加優質的公共服務。

  要推動區塊鏈底層技術服務和新型智慧城市建設相結合,探索在資訊基礎設施、智慧交通、能源電力等領域的推廣應用,提升城市管理的智慧化、精準化水準。

  要利用區塊鏈技術促進城市間在資訊、資金、人才、徵信等方面更大規模的互聯互通,保障生産要素在區域內有序高效流動。

  要探索利用區塊鏈數據共用模式,實現政務數據跨部門、跨區域共同維護和利用,促進業務協同辦理,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為人民群眾帶來更好的政務服務體驗。

  要加強對區塊鏈技術的引導和規範,加強對區塊鏈安全風險的研究和分析,密切跟蹤發展動態,積極探索發展規律

  要探索建立適應區塊鏈技術機制的安全保障體系,引導和推動區塊鏈開發者、平臺運營者加強行業自律、落實安全責任。

  要把依法治網落實到區塊鏈管理中,推動區塊鏈安全有序發展。

  2016年11月26日,“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與興隆量子通信地面站建立天地鏈路。(金立旺/新華社)

  (四)量子科技

  2020年10月16日,中央政治局就量子科技研究和應用前景舉行第二十四次集體學習。

  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學習時強調,要“深刻認識推進量子科技發展重大意義,加強量子科技發展戰略謀劃和系統佈局”。

  重大意義

  近年來,量子科技發展突飛猛進,成為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的前沿領域。加快發展量子科技,對促進高品質發展、保障國家安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量子力學是人類探究微觀世界的重大成果。量子科技發展具有重大科學意義和戰略價值,是一項對傳統技術體系産生衝擊、進行重構的重大顛覆性技術創新,將引領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方向。

  如何加強量子科技發展?

  系統總結成功經驗

  要系統總結我國量子科技發展的成功經驗,借鑒國外的有益做法,深入分析研判量子科技發展大勢,找準我國量子科技發展的切入點和突破口,統籌基礎研究、前沿技術、工程技術研發,培育量子通信等戰略性新興産業,搶佔量子科技國際競爭制高點,構築發展新優勢。

  加強頂層設計和前瞻佈局

  加強戰略研判,堅持創新自信,敢啃硬骨頭,在組織實施長週期重大項目中加強頂層設計和前瞻佈局,加強多學科交叉融合和多技術領域整合創新,形成我國量子科技發展的體系化能力。

  健全政策支援體系

  要加快營造推進量子科技發展的良好政策環境,形成更加有力的政策支援。

  要保證對量子科技領域的資金投入,同時帶動地方、企業、社會加大投入力度。

  要加大對科研機構和高校對量子科技基礎研究的投入,加強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統籌建設,完善科研管理和組織機制。

  加快基礎研究突破和關鍵核心技術攻關

  要統籌量子科技領域人才、基地、項目,實現全要素一體化配置,加快推進量子科技重大項目實施。

  要加大關鍵核心技術攻關,不畏艱難險阻,勇攀科學高峰,在量子科技領域再取得一批高水準原創成果。

  培養造就高水準人才隊伍

  要加快量子科技領域人才培養力度,加快培養一批量子科技領域的高精尖人才,建立適應量子科技發展的專門培養計劃,打造體系化、高層次量子科技人才培養平臺。

  要圍繞量子科技前沿方向,加強相關學科和課程體系建設,造就一批能夠把握世界科技大勢、善於統籌協調的世界級科學家和領軍人才,發現一批創新思維活躍、敢闖“無人區”的青年才俊和頂尖人才。

  要建立以信任為前提的頂尖科學家負責制,給他們充分的人財物自主權和技術路線決定權,鼓勵優秀青年人才勇挑重擔。

  要用好人才評價這個“指揮棒”,完善科技人員績效考核評價機制,把科研人員創造性活動從不合理的經費管理、人才評價等體制中解放出來,營造有利於激發科技人才創新的生態系統。

  促進産學研協同創新

  要提高量子科技理論研究成果向實用化、工程化轉化的速度和效率,積極吸納企業參與量子科技發展,引導更多高校、科研院所積極開展量子科技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發,促進産學研深度融合和協同創新。

  要加強量子科技領域國際合作,提升量子科技領域國際合作的層次和水準。

  策劃:學而時習工作室 編輯:尹霞 何雯雯 韓辰 審核:宋維強 監製:馬建輝

[責任編輯:吳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