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如何推動共同富裕?全國人大代表們提到的這些內容是關鍵

2021-03-10 11:06:00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字號

  以五年為週期,規劃未來經濟社會發展走向,是我國落實發展戰略、凝聚發展共識的重要方式。綱要草案這份經濟社會發展藍圖也和我們百姓生活息息相關。今天,我們就來聚焦“十四五”規劃中“持續增進民生福祉,紮實推動共同富裕”這一目標任務。

  持續增進民生福祉,紮實推動共同富裕。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加強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建設,制定促進共同富裕行動綱要,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實施就業優先戰略,擴大就業容量。著力提高低收入群體收入,擴大中等收入群體,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增長與國內生産總值增長基本同步。

  建設高品質教育體系,深化教育改革,實施教育提質擴容工程,勞動年齡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提高到11.3年。全面推進健康中國建設,構建強大公共衛生體系,廣泛開展全民健身運動,每人平均預期壽命再提高1歲。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以“一老一小”為重點完善人口服務體系,推動實現適度生育水準,逐步延遲法定退休年齡。

  健全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基本養老保險參保率提高到95%,優化社會救助和慈善制度。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提高社會文明程度,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水準,健全現代文化産業體系。

   改善民生與我們的共同富裕

  就業、教育、醫療、養老,這些民生福祉方面的宏觀規劃,關乎我們共同富裕的目標,也與我們每個人的幸福感直接相關。連日來,全國政協委員們圍繞“十四五”時期的共同富裕、民生福祉話題積極建言獻策。

  全國政協委員們認為,“十四五”規劃中,充分體現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注重使人民群眾更有獲得感。“民之所望,施政所向”,民生工作依舊是重中之重,不斷推進病有所醫、學有所教、老有所養等方面的改革力度,實現民生福祉達到新水準的目標。

  全國政協委員 楊洋:“十四五”期間,我國每人平均預期壽命要再提高一歲,體現了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迫切需要的這麼一個重大的戰略部署。我們要把疾控、醫療還有基層的醫療衛生機構,把它打通起來,形成一個有效的、連續性的供給,為老百姓提供健康監測和管理服務。

  全國政協委員 王貴齊:我建議把主要惡性腫瘤早診率、5年生存率、規範化診療率作為大型公立醫院高品質發展、績效考核的主要指標之一,大型公立醫院不只做好手術,同時要做好公共衛生的工作,會下大力氣做,篩查、早診、健康宣教。

  全國政協委員 孫潔:“十四五”期間我國人口老齡化的進程會更加加快,我們面臨的人口老齡化的壓力遠比“十三五”期間更大,我認為在“十四五”期間要打造專業化的、技能化的護理人員隊伍,才能夠滿足失能老人的護理需求。

  全國政協委員 黃宇光:將切實地讓老齡群體在現代化的、智慧化社會當中,能跟得上我們社會發展的腳步,不至於被邊緣化,讓老年卡也有更多的智慧化大數據的功能,把老年人當作一個重要的社會群體,滿足他們對美好生活的需求。

  在談到教育系統如何高品質發展時,全國政協委員倪閩景表示,高等教育、職業教育、基礎教育、學前教育都需要統籌推進育人方式、辦學模式、管理體制、保障機制改革,改革任重道遠。

  全國政協委員 倪閩景:實際上國家已經連續8年了,教育資金投入超過GDP的4%,這個大大促進了整個國家的教育的均衡,面對“十四五”,我覺得還是要繼續教育的投入,要提高教育品質。就像高等教育,今年有909萬大學畢業生,但是好像大學生找工作變得困難,主要原因還是我們的專業太舊,所以要對高校學科課程進行基礎性的改造。

  制定促進共同富裕行動綱要,實施就業優先戰略,擴大就業容量。全國政協委員們表示,發展農村産業,製造更多本地就業機會,提高農民可支配收入。

  全國政協委員 王天戈:我們要在傳統發展地方經濟的基礎上,更好地立足於本地資源優勢,發展農村産業,這樣能夠創造更多的本地就業崗位,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從而提高農民收入。

  全國政協委員 楊傑孚:實現共同富裕,我想首先要增加或者擴大就業容量,尤其是增加低收入人群的收入,這樣擴大中收入人群,這樣尤其是使居民實際收入、可支配收入與國家的總體收入相匹配、相同步,這樣能夠進一步縮小城鄉差距,縮小區域之間差距。

  全國政協委員 孔令智:社會保障最大的一個體現實際是公平,那麼就是要社會的成員參與的機會公平均等,讓社會參與的成員起點和過程公平平等,通過收入的再分配、再調節,實現統籌,使社會保障更加完善,兜住底線。

   推進鄉村振興 實現共同富裕

  實現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人民群眾的共同期盼,而要實現共同富裕,鄉村振興是必經之路。鄉村振興不僅僅是要鞏固脫貧成果,而且要以更有力的舉措、匯聚更強大的力量,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步伐,其深度、廣度和難度都不亞於脫貧攻堅。連日來,許多全國人大代表在談到“十四五”時期推動共同富裕這一目標時,都重點強調了鄉村振興的問題。

  全國人大代表 徐華勤:在“十四五”謀劃這個鄉村産業振興的過程當中,鄉村的産業分工和産業佈局必須圍繞城市群和都市圈的這樣的發展需求來進行謀劃和佈局。農村服務業的定義它應該是一切産生於農村,並且為都市圈、城市群生産和生活服務的這樣一個行業。

   激活

  激活農村基礎設施的服務功能,特別是鄉村電氣化建設,為農村服務業的發展提供良好的基礎和空間。

   靈活

  農村宅基地所有權、資格權、使用權實現形式,農村宅基地資源實際上是鄉村振興,特別是鄉村産業發展,尤其是農村服務業發展最寶貴的資源。

   創活

  創活服務産品的供給,舉個例子溧陽有一條叫溧陽一號公路,目前全國很火 ,歷史上實際上就是一條農村公路,我們經過設計、整治、拓寬,尤其是賦予它一些服務功能 ,近十萬人靠著這條農村公路實現了旅遊增收。

  全國人大代表 羅應和:“十四五”規劃綱要提出要提升鄉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水準,我認為這個對我們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鄉村振興非常重要。我建議下一步開發農村出行交通服務新模式,比如把城市的網約車向鄉村推廣,不但方便山區群眾也能支撐産業發展,也有利於吸引城市的人才和資源反哺農村。

  全國人大代表 梁倩娟:我今年提交兩會的這個建議,首先我們要打通農村物流的最後一公里,完善了三級物流體系,那咱們出村兒的這個路、體系啊能夠更加的完善。第二個就是讓咱們農産品變成商品,希望咱們的國企、央企能夠持續地採購我們偏遠地區或者説是欠發達地區的農特産品,就是消費助農方面能夠持續的發力,能夠繼續的多多采購偏遠地區的農産品,只有鄉村振興了我們才會共同富裕。

  全國人大代表 羅衛紅:“十四五”規劃當中也提到了怎麼樣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一個就是加大智慧養老的力度。比如説我們上海、杭州有一些智慧的工具,可以幫助居家老人。通過政府購買服務,引進社會的力量來,這個專業化的連鎖的經營,加大養老護理型人才(培養),你進入這個行業就要給你補助。然後在工作之後,根據你不同的年限、不同的資歷、不同的服務的技術跟態度,然後可以給他有一個支撐、升級的通道,讓他的人生事業還是有發展的一種盼頭。然後全社會還要養成給這個行業也有足夠的尊重,敬重這麼一種氛圍。(總臺央視記者 李玉梅 張萍 汪曉霖 陳昌進 趙繼哲 卞曉妍 鐘陟悅 黃珊 任譞 楊光)

[責任編輯:李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