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2021國家賬本: 收支矛盾如何解?約44萬億元怎麼花?

2021-03-10 08:49:00
來源:第一財經
字號

  2021國家賬本: 收支矛盾如何解?約44萬億元怎麼花?

  高分熱播劇《山海情》以“苦瘠甲天下”寧夏西海固為背景,講述的是這裡的群眾擺脫貧困的故事。劇中鄉村教師“蹲在地上,拿樹枝來教學生識字”的場景令人動容。

  如今在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努力下,西海固鄉村學校不僅全部結束了火爐取暖、土操場上體育課的歷史,還校校接通了寬頻網、班班配備了數字化教學設備。

  對於國之大計的基礎教育,中央財政持續投入不遺餘力。

  今年是“十四五”(2021-2025)開局之年,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也隨之開啟,政府要幹的事情很多,而這離不開財政資金支撐。

  3月10日,全國人大代表小組會議將審議關於年度預算等四個決議草案。而2020年中央和地方預算執行情況與2021年中央和地方預算草案的報告(下稱“預算報告”)已經對外公開,國家賬本備受關注。

  根據預算報告,剔除重復計算部分,政府“四本賬”財政總支出約為44萬億元。由於實際可用財力總量增幅較低,而剛性支出增長壓力不減,預算報告指出,今年財政收支形勢十分嚴峻,預算平衡難度進一步加大。那麼,今年財政收支矛盾如何破解?財政政策有何特點?約44萬億元財政總支出花在哪兒?

  舉債、動存量、過緊日子促收支平衡

  政府收支預算有“四本賬”,分別是一般公共預算、政府性基金預算、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和社會保險基金預算。

  目前財政收入主要以前兩本賬為主,為了保持對疫後經濟必要的支援,今年財政政策仍要保持一定的支出規模,而收入有限,為了保持收支平衡,政府採取適度舉債、調入資金及使用結轉結余資金、削減不必要支出來解決。

  由於今年中國經濟將逐步恢復常態,預計經濟增速在6%以上,一般公共預算收入也將告別去年的下滑,呈現恢復性增長。預算報告顯示,今年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預計19.77萬億元,同比增長8.1%。而為了保持一定支出強度,今年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約25萬億元,同比增長1.8%。收支缺口十分明顯。

  為了彌補一般公共預算收支缺口,政府從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等調入一定資金,並盤活財政存量資金,使用結轉結余資金,兩者累計約1.68萬億元。剩餘的資金缺口則由發行3.57萬億元政府債券來彌補。

  同樣在政府性基金賬本,通過發行3.65萬億元地方政府專項債券來彌補收支缺口。

  因此,今年地方政府舉債總規模達到7.22萬億元,比去年減少了1.2萬億元,這主要體現在今年不再發行抗疫特別國債,而赤字規模和地方政府專項債規模比去年略有降低。

  財政部部長劉昆日前接受採訪時表示,今年財政政策更加強調可持續性,其中體現在預算安排上的特點,是保持基本穩定,不急轉彎,並與今後年份財政政策做好銜接,留出空間。

  中國政法大學施正文教授對第一財經分析,疫後經濟穩步恢復,因此積極財政政策刺激力度應有所降低,向著常態化方向轉變。政府舉債規模下降,體現了政府不搞“大水漫灌”式強刺激,著眼長遠,行穩致遠。不過疫後企業仍比較艱難,財政支援政策不能搞急轉彎,這從財政支出保持一定增長中也能體現。因此今年積極財政政策既考慮當下又兼顧長遠,平衡好穩增長和防風險,務實可行。

  粵開證券研究院副院長羅志恒告訴第一財經,今年赤字和地方政府專項債券規模下降,立足現實需要,有利於財政可持續性。與此同時赤字、專項債仍有較大規模,財政政策仍是積極的。今年財政政策更加務實,因時因勢而動,既順應經濟形勢需要,又不搞大水漫灌,側重高品質發展。

  為了緩解收支矛盾,將更多的資金投向基層和民生,今年各級政府依然堅持過緊日子,大力壓減一般性支出和非急需非剛性支出。

  根據預算報告,今年中央本級支出約3.5萬億元,同比下降0.2%。其中一般公共服務支出同比下降14.1%。這是中央本級支出連續第二年負增長。

  中央將壓減的財政資金,主要通過對地方轉移支付來支援基層財政落實教育、養老、醫保等領域政策,增強困難地區財政保障能力,促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

  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研究員王澤彩告訴第一財經,中央本級支出連續兩年負增長為改革開放以來未曾有過,落實了政府過緊日子要求。與此同時中央擴大對地方轉移支付規模,真正實現中央過“緊日子”,地方過“穩日子”。

  財政資金重點投向民生等領域

  根據預算報告,剔除重復計算部分,政府“四本賬”財政總支出約為44萬億元,相比上一年有所增長。市場十分關心,這筆鉅額財政資金花在哪?

  “四本賬”中,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約25萬億元,佔比過半。多位財稅專家告訴第一財經,財政支出取之於民用之於民,從今年預算報告來看,財政資金依然首要投向民生領域,這體現在教育、社保、就業等方面支出仍保持一定強度。

  羅志恒表示,從預算報告財政支出的各項重點任務看,主要集中于穩定經濟(擴大內需)、科技創新、保民生、保基層財政運轉、化解風險、污染防治和鄉村振興,均指向新發展格局。

  根據預算報告,今年將促進教育高品質發展。其中學生資助補助經費安排660億元,增長16.3%。城鄉義務教育補助經費安排1770億元,增長4.3%,鞏固完善城鄉統一、重在農村的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中央財政在增加對地方轉移支付的同時,督促地方加大教育投入,落實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佔國內生産總值比例一般不低於4%的要求。

  今年社會保障水準進一步提高,繼續提高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強化公共衛生投入,其中居民醫保每人平均財政補助標準增加30元,達到每人每年580元。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每人平均財政補助標準提高5元,達到每人每年79元。

  另外,交通、市政、新基建等重大工程項目依然是今年財政資金重點投向領域。

  比如,今年3.65萬億元地方政府專項債券,依然重點投向鐵路、收費公路等交通基礎設施,農林水利,市政和産業園區等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建設。資金重點向京津冀協同發展、“一帶一路”建設、長江經濟帶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和海南自貿港建設等國家重大區域發展戰略傾斜。

  今年財政資金也重點推動創新發展和産業升級。比如,今年加大基礎研究投入,中央本級基礎研究支出增長10.6%,重點用於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以及支援基礎研究領域科研院所、科技創新基地、科研人才等。

  另外,財政資金還重點支援鄉村振興、污染防治和生態建設等領域。比如,中央財政銜接推進鄉村振興補助資金(原中央財政專項扶貧資金)安排1561億元,增加100億元,重點向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任務重、鄉村振興底子差的地區傾斜。

  羅志恒表示,今年實施擴大內需戰略,通過中央基建投資、地方政府債券投資重點投向補短板、強弱項的“兩新一重”領域;同時,通過鄉村振興、農業農村現代化、保民生改善人民生活水準,有利於縮小收入分配差距,激發消費潛力,構建內需體系。

  “財政規模和支出方向的調整,反映了財政在緊平衡時更聚焦國家重大戰略的財力保障,既發揮財政逆週期調節的總量調節功能,更發揮結構性改革的作用。”羅志恒説。(作者:陳益刊)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