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聯合國人權理事會第46屆會議“西藏脫貧攻堅和文化保護”雲上邊會舉行

2021-03-10 09:54: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中新網北京3月10日電 (張舵 周曉航)聯合國人權理事會第46屆會議“西藏脫貧攻堅和文化保護”雲上邊會3月9日舉行。來自境內外有關減貧和文化保護領域的專家學者共聚雲端,研討西藏的脫貧攻堅及文化保護工作。

  與會專家指出,西藏是中國貧困發生率最高、貧困程度最深、扶貧成本最高、脫貧難度最大的區域。在中央關心、全國支援下,西藏自治區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2019年底西藏自治區全區74個縣的62.8萬貧困人口全部脫貧,取得歷史性成就,極大保障了各族群眾生存權和發展權,特別是在精準脫貧中注重保護生態、發展文化,走出了符合實際的高品質發展道路。

  中國藏學研究中心社會經濟研究所所長、研究員扎洛,中國藏學研究中心社會經濟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格桑卓瑪,中國藏學研究中心社會經濟研究所副研究員楊濤等學者分別論述了“合作社發展”“教育事業及促進就業”“生態扶貧”對西藏脫貧發揮的作用。

  中國藏學研究中心當代研究所副所長、副研究員肖傑指出,包括西藏在內的整個中國的脫貧攻堅不僅僅關乎減貧事業,更向世人表明,尊重本國實際、以人民為中心、各地區各民族相互扶持共同發展是人類社會不斷走向繁榮的可行之路。

  他説,部分西方學者有關西藏的扶貧開發存在“強迫勞動”、西藏脫貧過程中的職業技能培訓是“強制性”培訓、西藏的現代化發展等同於“傳統文化泯滅”的説法,完全違背事實、意識形態色彩濃厚。

  在西藏傳統文化保護方面,中國藏學研究中心當代研究所副研究員楊曉純分享了“西藏文化遺産保護的實踐”的研究成果。尼泊爾阿尼哥協會主席薩爾波塔姆什雷斯塔,英國藏學學者羅布森分別從自身接觸西藏文化的經歷談論了中國對於西藏傳統文化的保護。

  薩爾波塔姆什雷斯塔表示,中國政府致力於保護西藏傳統文化,尊重西藏人民對傳統文化的熱愛。《格薩爾王傳》《甘珠爾》及《丹珠爾》等藏族文學作品的收集、整理即很好地體現了這一點。

  常年致力於使用藏語文進行文學翻譯創作的羅布森説,自己用藏文翻譯出版了多本文學作品,受到藏文讀者歡迎。自己的創作經歷,得益於中國政府對少數民族語言文化的保護和發展,是少數民族語言文字生命力依然活躍的生動實例。

  中國藏學研究中心專家張雲、王維強、馮智和羅布扎西、拉先加對與會專家的發言進行了評議。他們認為,中外學者的發言以自身的調查研究為切入點,充分展示了西藏在減貧脫貧、弘揚文化、保護生態、改善民生等方面的巨大成就,有助於世界更加客觀真實、全面立體地了解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新西藏。

  中國藏學研究中心總幹事、研究員鄭堆主持會議並在會議總結中指出,與會專家展示和交流的研究成果,總結和分享了西藏脫貧攻堅和文化保護的成功經驗和生動案例,有利於深化國際藏學界有關研究共識,有助於澄清事實、讓國際學界更好認清一些人攻擊污衊西藏存在所謂“強迫勞動”“強制培訓”“傳統文化泯滅”的謊言,更好展現西藏各族群眾在中央關心、全國支援下,擺脫貧困生活、共創美好家園的真實情景。

  本次會議由中國人權研究會、中國常駐聯合國日內瓦辦事處和瑞士其他國際組織代表團、中國西藏文化保護與發展協會、中國藏學研究中心共同主辦,中國藏學研究中心承辦。(完)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