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不可用時無備 習近平這樣強調防汛救災

2020-07-19 08:48:00
來源:人民網-理論頻道
字號

  人民網北京7月18日電 (萬鵬、吳兆飛)聞“汛”而動,使命催徵,刻不容緩。7月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召開會議,研究部署防汛救災工作。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主持會議併發表重要講話。“今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之年,也是‘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做好防汛救災工作十分重要。”當前,全國防汛進入“七下八上”階段,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為全黨全國上下防汛工作作出最強動員。

  如何理解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防汛救災工作的重要講話精神?在此關鍵時期,各有關地區、部門和單位應如何將習近平總書記的工作部署落到實處?為此,人民網中國共産黨新聞網記者採訪了多名專家學者,解讀習近平總書記講話中的深意。

  心繫五個安全” 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汛情就是命令,防汛就是責任。防汛對各地各部門來説,是一場大考,既考驗防災救災體系和應急管理能力,也考驗責任擔當和為民情懷。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防汛救災關係人民生命財産安全,關係糧食安全、經濟安全、社會安全、國家安全。”習近平總書記的這一重要講話為防汛救災提供了重要遵循。

  防汛工作事關全局。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督學、教授洪向華表示,這五個“安全”都和防汛救災密切相關。防汛救災工作做得好就能避免或者減少人員傷亡和人民群眾財産的損失;就能保證秋糧豐收,維護糧食安全;就能維護經濟良好運作,保證經濟安全;就能維護社會安定,保證社會安全;就能維護國家政權穩定,保證國家安全。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貫穿習近平總書記防汛工作講話和指示的始終,飽含著人民領袖對人民的深情與擔當。近期,面對南方地區的汛情,習近平總書記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切實把確保人民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落到實處”“盡最大努力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産安全”“要始終把保障人民生命財産安全放在第一位”。

  “習近平總書記對防汛救災工作作出科學部署和重要指示,各級黨委和政府要時刻繃緊防汛安全弦,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的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重要理念落到實處,突出防汛重點,加強科學調度,將責任落實到防汛救災的實際行動中,以確保紮實做好防汛救災工作,盡最大努力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産安全。”山東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教授鄭敬斌在採訪中告訴記者。

  “汛情涉及人民安危冷暖,把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作為執政理念的中國共産黨是中國人民最大的依靠,黨和人民有著打不斷、拆不散的血肉聯繫。”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發展戰略研究院、中國社會科學院國家治理研究智庫助理研究員馬峰談到,防汛工作還在繼續,要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統籌糧食、經濟、社會等各方面安全工作,把工作做實做細,不留工作“死角”,將經濟社會發展、疫情防控、防汛救災統籌起來,在防汛工作第一線檢驗初心使命。

  寧可備而不用 不可用時無備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各有關地區都要做好預案準備、隊伍準備、物資準備、蓄滯洪區運用準備,寧可備而不用,不可用時無備。”

  馬峰認為,遇事有備方能戰而勝之,這是基本的前提條件,不能拿人民生命財産安全試錯,要把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落實到具體工作中,在具體的實踐中發揮好國家治理的效能優勢,給人民以安全感,維護好社會穩定的大局,為圓滿完成經濟社會發展各項重點任務保駕護航,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助力,為“十四五”開局奠定良好的發展基礎。

  未雨綢繆,下好防汛“先手棋”,方能牢牢握緊防汛主動權。敢打頭陣、主動擔當,築牢防汛“安全堤”,堅守抗洪主戰場,是各級黨委和政府的主體責任,各方必須緊繃防汛這根弦,把洪澇災害帶來的危害降到最低。

  鄭敬斌認為,做好防汛各項準備工作要求相關部門築牢底線思維,面對汛情應當從壞處準備,立足防大汛、救大災,充分估計防汛救災過程中的各種困難,設計科學週密的防汛救災措施,從而抓實抓細防汛救災工作,爭取防汛救災最好結果,確保各地安全度汛。

  防患于未然,責任重於泰山。每一場災害既是對應急管理的大考,也是對日常工作的檢驗。打好防汛“主動仗”,要求各有關地區、部門和單位守土有責、守土盡責。以臨陣拒敵的緊迫感、聞“汛”而動的責任感抓實抓細防汛救災各項措施,不打無準備之仗,讓黨旗在防汛救災第一線高高飄揚。

  洪向華表示,做好防汛工作需要戰略思維。一方面要高瞻遠矚、統攬全局,站在全局的高度觀察、思考和處理問題,在解決突出問題中實現戰略突破。防汛救災關係人民生命財産安全,是一項關係糧食安全、經濟安全、社會安全、國家安全的重要工作,不能馬虎和鬆懈。另一方面,要超前謀劃,做好防汛救災的各個環節、各個階段相應的準備工作。此外,做好防汛工作還需要樹立風險意識和憂患意識。在汛期來臨之前要保持高度警惕,充分估計困難風險,做好相應準備,做到防微杜漸,有備無患。

[責任編輯: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