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從南嶺村看深圳改革開放四十年

2018-07-26 13:03:00
來源:光明日報
字號

  40年改革,南嶺巨變;40年改革,深圳奇跡;40年改革,中國模式。南嶺村,深圳六百多個社區中的一員,是深圳改革開放的縮影,是中國模式的案例。

  南嶺村的巨變,是改革開放成就的具體體現。改革是深圳的根與魂。蛇口的一聲炮響開啟了中國改革開放的大幕。從1978年到2018年,深圳從一個邊陲小鎮成長為國際化大城市,從人口30萬陡增至近2000萬,從GDP不足2個億到2萬多億元,創造了世界城市發展史的奇跡,成為中國改革開放成就的最好詮釋。改革開放40年,南嶺村也從遠近聞名的“鴨屎圍”,成長為“嶺南第一村”,也得益於中國改革開放的基本路線。改革開放讓南嶺村走上發展的正確道路,也讓南嶺村取得發展的不竭動力。習近平總書記説,改革開放是我們黨的歷史上一次偉大覺醒,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改革開放也自然成為決定南嶺村命運的關鍵一招。

  南嶺村的巨變,是持續推進改革的有力明證。改革不停步,創新不止步,持續改革創新是中國不斷取得成功的重要法寶。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要擴大對外開放不停步,我們改革的步伐不會停歇,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強烈的危機意識、堅定的改革意志、超前的理念和務實的實幹精神,也讓深圳特區的改革不斷取得勝利。深圳從早期的“三來一補”到推動自主創新,再到引領技術變革,經過了壯士斷腕的改革痛楚,最終實現了經濟發展的華麗轉身。南嶺村把創新作為第一動力,從單一的“租賃型”向“投資型”“管理型”轉變,從高端規劃引領到開設社區創投基金,從啟動科技孵化園區到啟動生物醫藥項目,南嶺村不斷進行自我否定和自我反思,推動改革不斷邁向新臺階。未來的南嶺村社區將是以高科技産業投資為主的多元化産業集團,力爭擁有自己控股的一至兩家上市公司,努力擔當深圳社區轉型發展的排頭兵。

  南嶺村的巨變,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典型案例。立足新時代,習近平總書記對廣東提出“四個走在全國前列”的號召,在構建推動經濟高品質發展體制機制、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營造共建共治共用社會治理格局上走在全國前列。近年來,深圳推進社區黨建標準化,開展民生微實事工程,探索社區基金會,推廣一核多元社區共治模式等,不斷深化共治共用社會治理體制機制。近年來,南嶺村以基層黨建為引領全面深化改革,從産業轉型到技術創新,從經濟改革到社區治理,從社區服務到黨建創新。南嶺村以社區黨建標準化為主線,形成以社區黨委為核心,以自治組織為主體、集體經濟組織為支撐、群團組織為輔助、社會組織為補充、全社區參與的社區共治格局。南嶺村發起“來了就是南嶺人”的號召,不斷拓展外來青工參與社區治理渠道,在他們當中培育社工隊、志願者服務隊等社團組織,帶動社區居民群眾牢固樹立“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共治共用理念。

  改革開放40週年,回顧來時路,不難發現改革是南嶺村蛻變的動力,是深圳奇跡的靈魂,也是中國模式的秘訣。立足新時代,改革再出發。深圳勇當中國改革開放尖兵,南嶺村也將創新作為第一動力,開啟改革發展的新征程。

  《光明日報》( 2018年07月26日 07版)

  作者:陳家喜(深圳大學當代中國政治研究所教授)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