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龐國芳:讓世界感受到中國科技力量的強大

2018-05-13 10:23:00
來源:央視網
字號

  央視網消息:曾經,一條新聞轟動化學界。龐國芳成為我國第一位獲得哈維威利獎的科學家,龐國芳獲此殊榮是實至名歸。

  龐國芳是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檢驗檢疫科學研究院首席科學家,他始終工作在檢驗檢疫第一線,致力於食品科學檢測技術理論與實踐的研究,在農藥等化學污染物殘留微量分析技術領域做出了開拓性的工作,有多項創新。

  他與化學結緣有些不可思議。1963年,龐國芳高中畢業。他本想報考文科,但生長在農村,從來沒有見過化工廠、也沒多少機會做化學實驗的龐國芳,聽了哥哥的話,在志願中填寫了化學系,結果他“如願以償”。

  幹一行愛一行。在龐國芳的人生中,他被化學(分析與檢測)研究深深吸引住了,硬是在這個當初沒有什麼感情、也不深刻了解的領域幹出了一番事業。

  “談農藥色變”已經成為當下中國比較普遍的現象,完全禁止農藥的使用並不現實,研究出一套科學的農藥殘留監測與監控體系是當務之急。龐國芳擔當重任,直面百姓關注熱點。“最大的困難就是研究技術。”龐國芳説,“我們檢索了1990年至2016年,世界上15種著名期刊的4600多篇論文,對所有的技術進行詳細分析,發現農藥殘留檢測技術主要有兩個發展階段。1990年至2002年,是色譜技術引領質譜技術發展,2002年以後,質譜技術超越了色譜技術。”

  他帶領團隊研究建立了世界上常用的1200多種農藥和化學污染物的一級和二級精確品質質譜數據庫,併為1200多種農藥的每一種,都建立了自身獨有的電子身份證,也就是電子識別標準,從而實現了以電子標準代替了實物標準作參比的傳統方法,同時實現了由靶向檢測向非靶向檢測的跨越式發展。這是農藥殘留檢測領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大突破。在此基礎上, “通過對農藥殘留新型檢測技術的研發,對全國市售果蔬進行篩查,繪製出我國農藥殘留地圖,它將成為我國農藥殘留治理的有效工具,將會促進我國農藥使用零增長,使我國食品安全狀況大大改觀。”龐國芳認為,這項工作不只是食品安全問題,還關係到國泰民安、國家形象。

  除此之外,龐國芳的團隊自主研發的農藥殘留海量數據智慧分析軟體,實現了從農産品、農藥、地域、多國農藥殘留最高限量標準等多維度進行的20項農藥殘留指標的自動統計和5項報表的自動生成,以及根據統計結果的綜合評價和預警資訊的自動生成,最終實現“一鍵下載”。“只要技術過硬,人家就佩服你。讓世界感受到中國科技力量的強大。”龐國芳説。

  龐國芳從一個普通的檢驗檢疫人員成長為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檢驗檢疫科學研究院首席科學家,這一切,緣于龐國芳心中有“夢”。他站在科學攻關的最前沿,堅持解決國家急需就是最大的創新。心無旁騖、矢志不渝,把科研當做生命的龐國芳,書寫出科技事業的精彩篇章。(材料來源:科技日報)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