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博鰲三個報告解讀亞洲發展 貿易保護限制經濟發展可持續性

2018-04-09 10:59:00
來源:環球時報
字號

  【環球時報赴博鰲特派記者 倪浩】博鰲亞洲論壇8日開啟,當天下午的新聞發佈會上發佈了三份旗艦報告:《博鰲亞洲論壇亞洲經濟一體化進程2018年度報告》《新興經濟體發展2018年度報告》和《亞洲競爭力2018年度報告》。

  對外經貿大學副校長林桂軍8日在介紹《博鰲亞洲論壇亞洲經濟一體化進程2018年度報告》時表示,目前亞洲地區貿易和金融都面臨較大困難,全球貿易保護主義盛行,全球價值鏈增長速度減慢,金融市場對未來不確定性的擔心增加,能夠制止這種逆全球化態勢的手段就是:必須以高品質堅決的手段完成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RCEP)談判。報告説,“美國退出TPP已宣告該自貿區的實質完結,最初由東盟提出的RCEP成為防止全球化逆轉的唯一穩定器。在全球經濟治理處於危急時刻,正是亞洲領導人充分發揮RCEP作用的時候。”RCEP由東盟十國發起,邀請中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紐西蘭、印度共同參加(“10+6”),通過削減關稅及非關稅壁壘,建立16國統一市場的自由貿易協定。

  《新興經濟體發展2018年度報告》對G20中除去G7、歐盟、澳大利亞的11個經濟體進行重點研究。報告認為,當前新興經濟體經濟增長表現良好,2018年有望繼續保持良好增長態勢,但仍需防範各種風險和挑戰。

  《亞洲競爭力2018年度報告》對亞洲37個經濟體的競爭力進行評價分析。從綜合競爭力排名看,“亞洲四小龍”新加坡、中國香港、韓國和中國臺灣分別位列第1至4位,與前一年相同。中國連續5年居第9位。報告指出,得益於世界經濟復蘇和亞洲區域經濟一體化加速推進,亞洲經濟體經濟整體向好。報告同時提醒,貿易保護不會成為經濟發展的持久動力,反而會限制經濟發展的可持續性。

  4月8日是參加博鰲亞洲論壇嘉賓和媒體記者註冊最為集中的一天,在論壇主會場大堂,擔任現場導引和秩序維護的工作人員告訴《環球時報》記者,2018年的博鰲亞洲論壇比往年氣氛更熱烈,規格也更高,主會場全部工作人員加上志願者已經超過1000人,而平時酒店的工作人員只有100多人。據記者了解,為了保持論壇現場的服務水準,很多從海南各地甚至香港來的志願者都在各自領域有著突出的業務水準才被選入。博鰲亞洲論壇秘書長周文重8日介紹説,今年註冊參會的媒體記者達到了1700多人,歷年來最多。

  “週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將在博鰲論壇上發表備受期待的演講”,英國《金融時報》8日報道稱,預計中國領導人將在會上發表大膽的經濟改革和市場開放政策。《澳大利亞金融評論報》8日稱,2000多位全球政界、商界領袖齊聚中國海南,急切地想知道中國下一步的開放計劃,澳大利亞商界大佬也紛紛出動參加。但令人驚訝的是,澳大利亞政府沒有派高級官員出席該會議,錯過了改善與中國關係的機會。

  德國瓦克化學公司總裁兼首席執行官施拓知8日在博鰲論壇期間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説,他完全相信中國對外開放的政策會持續實施下去,他認為,對外開放是中國打贏脫貧攻堅戰、提高人民生活品質的重要途徑。他很看好自己公司在中國的長期發展,“我們會根據市場的需要不斷擴大公司在中國的産能,並提供相應的技術支援,為當地創造就業機會和稅收。”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