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在博鰲,1+1+1>3

2018-04-09 09:44:00
來源:央視新聞
字號

  海南博鰲,面朝太平洋的小鎮,4月,暖風醉人,海闊帆舞。

  萬泉河水,從五指山浩浩蕩蕩奔流至此,投入南海之懷。

  一座沉默了千百年的漁港小鎮,因為博鰲亞洲論壇,名揚四海。

  此時此刻,博鰲再次響起迎賓曲,世界進入“博鰲時間”。

  驚濤拍岸,潮起博鰲,天涯共此時。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一個嶄新而響亮的名字,首現博鰲亞洲論壇。

  三台融合 在博鰲踏出堅實腳印

  3月21日,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宣佈正式成立。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整合了中央電視臺(中國國際電視臺)、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三台資源,旨在講更好的“中國故事”,傳更遠的“中國之聲”。

  十多天后,在南海之濱,中央電視臺、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三台融合踏出了堅若磐石的腳印。

  三台主播 共同打造融媒體移動直播

  順應網際網路發展大勢,中央三台融合,在移動端著重發力。

  4月8日下午,央視的何岩柯、央廣的楊曉菲、國際臺的周微三位主播走出日常直播間,穿梭于博鰲會場間,用手機帶領網友探訪“高大上”的博鰲論壇會場。三人共同打造了一場網路直播,為傳統的廣播電視打開了一個與眾不同的視聽世界。

  這場直播剛一開始,三位主播就喊出一個響亮的呼號——“我們是……”!找答案,戳視頻

  

  在全媒體直播中,總是坐在“臺子”前的何岩柯,露出了他的大長腿,只聞聲音未見其人的楊曉菲和周微,也讓人們識得了她們的“真面目”。

  從“大屏”走到“小屏”,從幕後走到臺前,從一人獨播到三人暢聊,這場全媒體直播,發揮各平臺優勢,在選題策劃和採訪過程中,形成了相互激蕩的漣漪效應。三位主播有著怎樣的體驗?戳視頻,聽他們的“博鰲三人行”。

  【戳↑看三主播的採訪+工作花絮】

  從相加到相融的過程中,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迎來全媒體新時代。從此,電視可以“聽”,廣播可以“看”。

  時政微視頻 罕見使用電臺音頻

  4月13日,海南迎來建省和建立經濟特區三十週年紀念。4月7日,央視新聞推出原創時政微視頻《習近平的海南情緣》,用300秒講述了一段碧海藍天的新海南故事。

  細心的網友發現,在這段時政微視頻中,當回憶習近平總書記在海南的系列重要講話時,央視罕見地使用了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的節目音頻資料。

  央視時政視頻,配上中國“好聲音”,新鮮的元素讓人耳目一新。

  聲音大師+空中航拍 呈現博鰲壯闊美景

  在博鰲論壇開幕前夕,總臺用航拍的方式,推出專題片《空中看博鰲》,用另一種視角講述博鰲的前世今生。

  央視的專業團隊,用鏡頭記錄下博鰲的磅薄壯闊;央廣資深配音員方亮,用千回百轉的聲音展示出博鰲的細膩和婉約。廣播和電視的再次強強聯手,為網友奉上了一道饕餮的視聽盛宴。

  方亮:

  單純從播音主持業務來探討,《新聞聯播》與《新聞和報紙摘要》都具有莊重大氣和準確鮮明的語言風格。不同之處在於,廣播的語言特色突出的是聲音色彩的倍增效果,就好比化了濃粧的感覺,電視的語言表達注重聲畫結合的效果,聲音好比化了淡粧的樣子。

  廣播和電視播音主持人聲音的先行一步融合,就是要達到詩裏描述的“欲把西湖比西子,淡粧濃抹總相宜”的聲音融合之美。如今三台融合恰恰把廣播電視的“聽和看”功能無限放大,再與新媒體巧妙的結合,讓三者産生了2+1>3的傳播價值。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 優勢資源全程共用

  聯合採訪、創意策劃、資料使用……在這次博鰲論壇報道中,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實現了資源共用,形成“最強大腦”,並且在宣傳推介、媒體運營等方面,形成了融合傳播的新格局。

  網友發現,博鰲報道期間,央視新聞製作的許多原創視頻,延伸到了央廣、國際臺等網路新媒體終端,形成了強大的報道聲勢。有網友留言,“央視新聞無處不在,原創視頻處處精彩”。

  創新為要 以變應變 “中國之聲”堅定前行

  “創新為要、以變應變”,在三台合併之初,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臺長慎海雄著重講了這八個字。

  年恰逢改革開放40週年,廣播電視領域拉開的這場雄渾恢弘的機構改革工程,正如博鰲的萬泉河水一樣,奔流入海不復回。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既是改革的見證者,也是改革的參與者。我們都因參與和見證了這個具有歷史意義的時刻而驕傲。

  新時代,唯改革者進,唯創新者強,唯改革創新者勝。縱使前路或有坎坷,也不會停下奮進的腳步。向前,是唯一的主題。

  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聲音,

  “中國之聲”

  不忘初心,堅定前行!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