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歐洲政商學界駁斥美國貿易保護主義行為

2018-03-29 10:45:00
來源:新華社
字號

  “冒進的單邊主義”是缺乏理智之舉——歐洲政商學界駁斥美國貿易保護主義行為 

  新華社北京3月28日電 財經觀察:“冒進的單邊主義”是缺乏理智之舉——歐洲政商學界駁斥美國貿易保護主義行為

  新華社記者

  美國總統特朗普近日簽署備忘錄,依據單邊實施的所謂“301調查”結果,擬大規模限制中國對美貿易和投資。歐洲政商學界就此進行了嚴厲駁斥,指出“冒進的單邊主義”是缺乏理智的貿易保護主義行為。

  歐洲有識之士紛紛表示,“301調查”這一過時的美國單邊貿易保護工具,不僅無法解決當前的問題,還會製造新的麻煩。他們敦促美國通過談判磋商找到解決方案,維護開放的多邊貿易體系。

  無助解決問題

  特朗普政府一直將美國經濟和就業問題歸咎於與主要貿易夥伴的貿易逆差。國際觀察人士認為,把加徵關稅當作矯正貿易失衡的工具是極其短視的行為,並不能真正解決美國經濟面臨的問題。

  德國機械設備製造協會執行主席蒂洛布羅特曼告訴新華社記者,當代商業實踐中,大量中間商品沿著複雜的全球價值鏈交易,解決問題的重點是協商,而不是關稅。

  布羅特曼認為,保護主義不解決問題,必須努力打破保護主義的惡性迴圈。他説,懲罰性關稅會推高本地原材料價格,首先遭受衝擊的是正在失去國際競爭力的本地工業企業,而消費者也間接承擔了無意義的關稅負擔。“昨天的手段無法解決今天的貿易問題。”

  在德國工商大會國際經濟政策主任伊利亞諾特納格爾看來,徵收保護性關稅是過時的手段,不能解決21世紀構建全球價值鏈的挑戰。他説:“冒進的單邊主義做法將毀掉基本的信任。”

  芬蘭阿爾託大學商學院教授卡爾費認為,解決貿易問題的最佳方式是展開對話,而不是打貿易戰,“錯上加錯不等於改正錯誤”。

  徒增新麻煩

  不少歐洲人士表示,美國的貿易保護主義政策不僅不能解決現有問題,還會帶來新麻煩,直接傷及消費者、企業和全球貿易體系。

  羅馬尼亞實業家總聯盟主席喬治珀烏內斯庫表示,中美貿易和産業鏈經過10年至20年的發展,已形成密切聯繫,遠不是簡單的“你賣我買”。

  珀烏內斯庫説,美國每年從中國進口大量日常消費品,中美貿易爭端必然導致普通百姓日常生活成本迅速上升,勢必對政府造成較大壓力。他認為,特朗普政府的強硬姿態能夠堅持多久還是個問號。

  另外,不少歐洲人士擔心,美國加徵鋼鋁關稅、挑起對華貿易摩擦,將直接波及歐洲經濟發展。

  匈牙利科學院世界經濟研究所經濟和區域研究中心研究教授伊諾泰安德拉什表示,貿易保護主義影響非常消極,德國汽車業及歐洲經濟將受影響。

  希臘大河黨外交事務負責人裏納達杜説:“當水牛在沼澤裏打架時,付出代價的將是青蛙。”裏納達杜表示,這是一場只有輸家的戰爭。

  磋商是正途

  面對可能出現的多輸局面,歐洲人士認為,應通過談判磋商妥善解決貿易分歧或摩擦,並呼籲多方重回多邊貿易談判框架。

  珀烏內斯庫告訴記者,中美在貿易領域不是第一次出現衝突,每一次衝突都不是以誰贏誰輸結束。歷史經驗表明,重大貿易爭端最後都是以談判來解決。

  卡爾費表示,開放的貿易環境不斷“做大蛋糕”,對中美都有利。他認為,美國應採取更積極的政策來幫助國內企業適應新環境,而不是缺乏理智地跟中國打貿易戰。

  諾特納格爾認為,在供應鏈和價值鏈均已全球化的時代,世界需要良好和可靠的貿易規則。“我們需要在全球範圍內減少關稅和貿易壁壘,需要更多統一的貿易規則,以便實現良好公平的貿易。”

  世貿組織總幹事阿澤維多此前警告,在共同框架之外採取的單邊行動只會極大增加衝突升級的危險,而這樣的衝突不僅不會産生贏家,還會迅速動搖貿易體系的穩定性。他呼籲,世貿組織成員在應對貿易問題時要保持克制並展開對話。(執筆記者:宿亮;參與記者:沈忠浩、李驥志、喬繼紅、林惠芬、陳佔傑、劉咏秋、楊永前、淩馨)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