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借中美貿易戰漁利? 臺當局被批:井底之蛙

2018-03-29 09:16:00
來源:環球時報
字號

  【環球時報駐臺北特約記者 陳雯萱】在世界緊張地關注中美貿易戰的走向時,臺“行政院長”賴清德27日卻公開宣稱,臺灣要借中美大戰“得到有利的事情”,臺灣希望不要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中美大戰能促成臺商離開大陸,分散臺灣投資風險。對於這一説法,島內輿論認為,這是把意識形態強加於經貿問題,完全不切實際。有臺商痛批賴清德猶如“井底之蛙”,前“立委”孫大千則稱這是賴清德“不食人間煙火”的“鬼話”。

  “愚蠢邏輯”

  據臺灣《中國時報》28日報道,賴清德27日在“立法院”施政總質詢時表示,臺灣要能借中美貿易戰得到“對臺灣有利的事情”,有機會借此得到精密機械、半導體等産業訂單。好比臺灣長久以來不希望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如果中美貿易戰無法解決的話,勢必讓臺商離開中國大陸前往美國,甚至回到臺灣,有助於分散臺灣投資風險。

  曾赴美就學、工作近10年的國民黨“立委”費鴻泰表示,做生意經常是10年才能有成,蔡英文當局卻期待臺商立刻從大陸移往美國,試問土地、資金、員工,乃至於供應鏈要如何解決?更別説語言、文化、法律障礙。因此,賴清德這席話完全暴露臺當局不僅無法帶給兩岸和平,更難為企業帶來繁榮,“賴清德很可能就是兩岸的重大障礙,想靠他保護臺商是緣木求魚”。

  “這是一個不折不扣、一廂情願的愚蠢邏輯。”島內前“立委”孫大千批評稱,臺商之所以在大陸設廠打拼,是因為考慮到産業聚落及生産成本。賴清德憑什麼要他們遠離産業鏈,然後大老遠跑去美國或是遷回臺灣呢?增加的生産成本,蔡英文或特朗普會補貼他們嗎?孫大千認為,從賴清德的言論,不難看出民進黨當局仍然不能擺脫“統獨挂帥”的思考模式,這樣的政黨恐怕沒有能力和資格帶領臺灣面對新時代的挑戰。當民進黨正在幸災樂禍地利用中美貿易戰來貫徹“臺獨”理念時,臺灣的産業佈局和經貿實力卻成為他們眼中不值一顧的祭品和犧牲品。

  國臺辦表態

  對賴清德的公開發言,臺企聯總會長王屏生27日怒批,賴清德的兩岸論述視野還留在地方首長時期,無疑是“井底之蛙”,幹話(類似“假大空話”)出盡。一位不願具名的北京資深臺商接受臺媒採訪稱,賴清德身為“行政院長”,不為臺商力爭豁免,竟認定臺灣可以得到訂單,要臺商轉往美國、東南亞發展;臺當局不幫臺商解決問題,只會講幹話,實在讓人失望。這種過於政治算計的做法,只會讓民眾看破手腳。

  針對有臺商擔憂“中美貿易戰”影響臺灣,國臺辦發言人安峰山28日回應稱,海協會會長陳德銘此前表達了我們保護臺商權益的態度。我們支援臺資企業在大陸紮根發展,這樣的態度是非常明確的。我們正在積極落實《關於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臺資企業和臺灣同胞將因此受益,臺資企業在大陸的投資和發展前景是光明的。

  臺灣中國文化大學競爭力研究中心主任杜紫宸認為,中美貿易戰通過國際談判後,預計兩個月就會和解,除非貿易戰持續打個半年或一年,否則臺商不會輕易地轉移生産基地,畢竟成本太高。淡江大學學者李志強也説,臺商要將投資移出大陸沒那麼簡單,即便臺商回臺,也沒有産業鏈配合,如果真的撤出,就等於把大陸市場拱手讓人。

  賴清德的“暴衝”

  對於賴清德的説法,《旺報》28日評論稱,這套邏輯説來簡單,就是中美大戰有助於經濟上“去中國化”。臺商向來是政策的引領者,分散風險是臺商們早在做的事,但無論如何佈局,大陸依舊是繞不開的重要市場,多少臺商依靠大陸而茁壯?先前越南的罷工與東南亞的政治問題,已經證明了大陸的難以取代性;至於到美國投資,試問以中小企業為主體的臺商,有哪幾家有龐大本錢,可以到美國投資?文章稱,當臺“經濟部”還在爭取獲得美國關稅豁免,又傳出北京已向美國提議將增購美國半導體,減購韓國及臺灣製造的晶片,以降低美中貿易逆差。作為外向型經濟為主的臺灣,怎麼可能會是貿易戰的受益者?《旺報》評論稱,面對中美的對抗可能是長期的新冷戰,臺灣不應、也沒本錢煽風點火,更要小心勿淪為棋子。賴清德這次發言無疑是“火上澆油”,爭取當兩岸“網紅”,與其胡亂批評大陸,不如先管好自己的嘴巴。

  從“臺獨言論”到貿易戰謬論,賴清德表態屢次“暴衝”。《中國時報》28日報道稱,賴清德從執掌“閣揆”之初就公然表態自己是“臺獨政治工作者”,在“立法院”的答詢中,也言必稱對岸為“中國”,而不用“大陸”或“中國大陸”,甚至宣稱“臺灣是主權獨立國家”。日前他還説過,若兩岸鑰匙是“九二共識”,“這在臺灣是找不到的”。《中國時報》評論稱,賴清德多次針對兩岸關係的言論,已經逾越了“行政院長”的職權,更重要的是,部分言論不僅踩到大陸紅線,直接挑釁大陸,甚至還有“違憲”之虞。蔡英文應出手約束由她提名的“賴揆”,否則就是刻意扮黑臉白臉、唱雙簧,如此操作,將讓兩岸局勢更加嚴峻。

[責任編輯:張曉靜]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