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中國引領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言行一致得道多助

2018-01-25 11:01:00
來源:中國網
字號

  適值習主席瑞士演講一週年,面對更趨複雜的國際新形勢,中國將當仁不讓、穩中求進,堅持維護並改善經濟全球化,引領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作者:陳向陽

  ——紀念習近平主席瑞士演講一週年

  陳向陽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危機管理研究中心主任、世界政治所副所長、研究員

  2018年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年會已于日前開幕,今年的主題是“在分化的世界中打造共同命運”,這與習近平主席一年前在此提倡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高度契合,論壇“掌門”施瓦布亦直言是受習近平主席去年演講啟發,希望藉此延續該理念的精神,可見全球化大勢所趨、“人類命運共同體”深得人心。適值習主席瑞士演講一週年,面對更趨複雜的國際新形勢,中國將當仁不讓、穩中求進,堅持維護並改善經濟全球化,引領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溫故知新:去年兩場演講激濁揚清、餘音繞梁

  一年之前,美國新總統特朗普推行“反全球化”的民粹主義與保護主義,推崇本國優先、唯我獨尊、唯利是圖的零和思維,導致世界的不穩定與不確定性大幅上升,人類社會再度面臨開放還是封閉、合作還是對抗、進步還是倒退、光明還是黑暗兩種前途命運何去何從的重大抉擇。正是在此緊要關頭,習近平主席于2017年1月17、18日分別在瑞士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和聯合國日內瓦總部發表主旨演講,維護主流、抵制逆流,為大變局中的世界指引航向。

  首先,題為《共擔時代責任 共促全球發展》的主旨演講為經濟全球化正名,提出“適應和引導好”經濟全球化的四點舉措。

  習近平主席深刻批駁對經濟全球化的污名化,強調把困擾世界的問題簡單歸咎於經濟全球化,既不符合事實,也無助於問題解決,明確主張對經濟全球化應趨利避害:一要適應和引導好經濟全球化,消解其負面影響,讓其更好惠及每個國家、每個民族;二要主動作為、適度管理,讓其正面效應更多釋放出來,實現經濟全球化進程再平衡;三要順應大勢、結合國情,正確選擇融入經濟全球化的路徑和節奏;四要講求效率、注重公平,讓不同國家、不同階層、不同人群共用其好處。

  其次,題為《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主旨演講提出“共贏共用”的“中國方案”,為“多事之秋”的世界舉旗定向。

  習近平主席呼籲國際社會要從“夥伴關係、安全格局、經濟發展、文明交流、生態建設”五大方面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一是政治上“堅持對話協商,建設一個持久和平的世界。”國家之間要構建對話不對抗、結伴不結盟的夥伴關係。大國要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關切,管控矛盾分歧,努力構建不衝突不對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贏的新型關係。大國對小國要平等相待,不搞唯我獨尊、強買強賣的霸道;二是安全上“堅持共建共用,建設一個普遍安全的世界。”各方應樹立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安全觀。反恐既要治標,更要治本,要建立全球反恐統一戰線;三是經濟上“堅持合作共贏,建設一個共同繁榮的世界。”各國要同舟共濟,而不是以鄰為壑。要維護世貿組織規則,支援開放、透明、包容、非歧視性的多邊貿易體制,構建開放型世界經濟。應引導經濟全球化健康發展,推動建設一個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經濟全球化;四是文化上“堅持交流互鑒,建設一個開放包容的世界。”不同文明要取長補短、共同進步;五是環境上“堅持綠色低碳,建設一個清潔美麗的世界。”應遵循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理念,尋求永續發展之路。

  身體力行:過去一年中國內外兼修、引領主流

  首先,不斷彰顯“思想引領”。

  自瑞士兩場演講之後,不管是在2017年5月的首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北京高峰論壇,還是在年中的漢堡G20峰會和年底的峴港APEC峰會,習近平主席均發表了重要演講,為維護經濟全球化、完善全球經濟治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中國智慧”、凝聚國際共識。

  特別是在指引新時代中國航向的中共《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還專門以“堅持和平發展道路,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為題,呼籲各國人民同心協力構建“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的“人類命運共同體”:一要相互尊重、平等協商,堅決摒棄冷戰思維和強權政治,走對話而不對抗、結伴而不結盟的國與國交往新路;二要堅持以對話解決爭端、以協商化解分歧,統籌應對傳統和非傳統安全威脅,反對一切形式的恐怖主義;三要同舟共濟,促進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推動經濟全球化朝著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方向發展;四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樣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閡、文明互鑒超越文明衝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優越;五要堅持環境友好,合作應對氣候變化,保護好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家園。

  其次,始終展現“行動擔當”。

  中國堅持改革創新和對外開放,自身經濟表現卓越,GDP年增速高達6.9%,經濟總量躍上80萬億元人民幣新高,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繼續獨佔鰲頭。維護WTO多邊貿易體系和自由貿易,維護以《巴黎協定》共同應對氣候變化,積極參與聯合國維和,致力於地區熱點的公正合理解決。

  特別是,中國已同80個國家和組織簽署了“一帶一路”合作協議,同30多個國家開展了機制化産能合作,在沿線24個國家推進建設75個境外經貿合作區,中國企業對沿線國家投資累計超過500億美元,創造了近20萬個就業崗位。

  中國在維護經濟全球化和引領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上的言行一致、負責擔當,為“多事之秋”的世界不斷注入“正能量”,得到了國際社會的普遍高度認可。2017年11月30日至12月3日,來自120多個國家近300個政黨和政治組織的領導人齊集北京,出席首屆“中國共産黨與世界政黨高層對話會”,圍繞“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共同建設美好世界:政黨的責任”主題進行了廣泛深入的對話交流,習總書記在開幕式上發表的《攜手建設更加美好的世界》主旨講話引起與會代表熱烈反響。

  展望2018:中國引領全球化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得道多助、行穩致遠

  2018年是西方金融危機爆發十週年,雖然當前世界經濟形勢總體向好,但美國總統特朗普不斷強化所謂的“美國優先”,對外推行利己主義、保護主義、孤立主義,接連出臺鼓吹“大國競爭”、炒作“中俄威脅”的《國家安全戰略》、《國防戰略》等,甚至叫囂“貿易戰”,令國際環境複雜嚴峻。

  鑒此,中國將不忘初心、繼續前進,塑造主流、抵制逆流,趨利避害、迎難而上,堅定不移地做“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其要有三:

  一是聯合多數、孤立少數,共同抵制形形色色的貿易與投資保護主義,維護WTO多邊貿易體系,有的放矢、針鋒相對,開展必要而有力的鬥爭與反制。

  二是深化經濟外交,全面推進“一帶一路”建設,重點辦好年底上海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與各國分享中國的發展機遇。

  三是從周邊和發展中國家著手,穩步推進“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包括制定“中國-東盟戰略夥伴關係2030年願景”;辦好博鰲亞洲論壇與上海合作組織青島峰會兩大面向周邊的“主場外交”;主辦新一屆“中非合作論壇”9月北京峰會,把“一帶一路”倡議與非洲“2063年議程”更緊密相互對接;支援南非主辦約翰內斯堡金磚峰會,以中俄戰略協作為“龍頭”,促進新興大國協調。

[責任編輯:郭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