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3位縣委書記共話脫貧策:精準施策、産業帶動,絕不讓一戶掉隊

2018-01-10 13:16:00
來源:中國經濟網-《經濟日報》
字號

  1月9日上午,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中外記者見面會,邀請來自河南省滑縣、四川省布拖縣、陜西省柞水縣的3位縣委書記,介紹當地脫貧攻堅情況。

  精準扶貧,讓政策落到實處

  精準脫貧攻堅戰打響後,中央和各省區都陸續出臺了一系列重要政策,採取了一系列重大舉措,破解了一大批難點、重點問題,幫助數千萬貧困人口摘掉了貧困帽。雖然各地情況千差萬別,致貧原因各有不同,減貧對策也有所不同,但基層群眾對中央的精準扶貧政策非常擁護。

  “國家實施的脫貧攻堅一系列政策,只要落到實處都非常好,群眾都非常歡迎!”陜西省柞水縣委書記陳璇舉了一個健康扶貧的例子。

  柞水縣因病致貧的貧困人口比例高達30.2%。在精準脫貧攻堅戰中,柞水縣創新了做法,集中救治減存量,實行新農合、大病保險、醫療救助、政府兜底,建立了先診療後付費制度,採取“三免兩提一降”措施:“三免”就是免除貧困戶的新農合個人繳費部分,免除在鎮衛生院看病報銷起付線和住院押金,免除在鎮村門診就醫診療費;“兩提”就是新農合報銷比例再提高10%,24種門診特殊慢病的封頂線再提高20%,群眾最高的能報銷2.6萬元;“一降”就是降低大病保險起付線,過去超過1萬元才能報銷,現在超過3000元就能報銷。同時,當地實行大病集中救治一批、慢病簽約管理一批、重病兜底保障一批,群眾醫療費用報銷比例超過90%,滿意度非常高。

  四川省布拖縣地處高寒山區,道路建設落後。布拖縣委書記沙文説,在精準脫貧中,村路修通了,現在群眾門前就是水泥路了。此外,四川省推出彝家新寨建設、危房改造等一系列政策,現在農村彝家新寨一座連一座,新房一排連一排。布拖縣每個村都辦了一所幼兒園,大一點的村甚至有兩三所。3至6歲兒童學前毛入園率超過90%。作為一個深度貧困縣,這些都是不得了的進步。農民群眾感慨“像做夢一樣”。

  河南滑縣縣委書記董良鴻説,河南省要求把扶貧車間建到貧困戶家門口,比如棗村鄉小屯村的扶貧車間,就是設在本村的産業扶貧就業基地。60多歲老太太抽空在村裏的扶貧車間務工,每天能賺一二十元。想來就來,幹完就回家,賺的工資買肉、買麵條,覺得自己臉上特有光彩。這種扶貧車間改變了鄉村社會風氣,促進了精神文明建設,在脫貧攻堅産業扶貧過程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有農民自編了一首打油詩:“門口就業真好,兼顧一家老小。轉移就業一人,實現全家脫貧”。

  自我脫貧,激發內生動力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注重扶貧同扶志、扶智相結合。扶志就是要把貧困農民自己主動脫貧之志氣扶起來,增強他們脫貧增收的主觀能動性。在基層扶貧工作中,如何巧妙激發貧困群眾勤勞致富的內生動力呢?

  陳璇説,陜西省柞水縣摸索出4個辦法:一是組建黨的惠民政策宣講團巡迴宣講,開展傳統文化巡迴演出,組織脫貧戶與非脫貧戶見面會,增強貧困群眾自我脫貧的強烈願望。二是組織職業農民培訓、職業技術培訓,傳授貧困群眾自我脫貧的基本能力,引導他們爭做有文化、有知識、有技能、有技術的新型農民,鼓勵他們敢想敢幹、能想會幹,不斷增強自我造血能力。三是改變以前給錢給物救濟式扶貧的模式。全縣所有村都建立了愛心超市,所捐的款物都放在愛心超市裏。從家庭美德、社會公德、村規守紀、村民自治和脫貧攻堅5個方面的實際表現,對貧困群眾打分。貧困群眾憑積分換取相應錢物,形成勤勞致富、脫貧光榮的新風尚。四是樹立學習典型,制定新的村規民約,建立了紅白理事會、道德評議會、禁毒禁賭會以及村民議事會,形成了“一約四會”制度,設立紅黑榜,評選道德模範和脫貧攻堅典型,樹立求富求美、向上向善的鄉村文明鄉風。

  沙文説,為激發貧困群眾勤勞致富內生動力,四川省委、省政府提出“住上好房子、過上好日子、養成好習慣、形成好風氣”的“四好”要求。布拖縣圍繞這一主線,設計了4項工作載體:一是農民素質提升工程。每個貧困戶家裏要選派一人開展相對封閉的集中培訓,提高他的語言表達、政策知曉、技術等方面的能力,爭取讓每戶家裏有一個明白人。二是“小手牽大手”。貧困家庭子女在學校接受好的言行教育,回家以後影響大人,讓大人轉變觀念、轉變行為習慣。三是以購代捐。取消簡單的捐款,要求貧困群眾生産特色農産品,幫扶人或者幫扶單位以高於市場價收購。四是農民夜校。由駐村第一書記主辦,每週辦兩期,講政策、講技術。

  三位縣委書記説,現在貧困地區勤勞致富光榮、懶惰致貧可恥的觀念越來越深入人心。

  敢打硬仗,堅決完成脫貧任務

  這次中外記者見面會上,最讓人歡欣鼓舞的消息是,精準脫貧攻堅在貧困地區正取得突破性進展。

  前不久,國務院扶貧辦召開新聞發佈會,宣佈全國已有28個貧困縣脫貧摘帽,在歷史上首次實現貧困縣數量凈減少。河南省滑縣就屬於這28個成功脫貧摘帽的貧困縣之列。董良鴻説,滑縣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脫貧攻堅的重要指示,落實好黨中央、國務院和上級黨委關於脫貧攻堅的一系列安排部署,圍繞“兩不愁、三保障”總體脫貧攻堅的標準和要求,開展了産業扶貧、安居扶貧、健康扶貧、教育扶貧等一系列扶貧工作,脫貧工作取得明顯成效。滑縣貧困人口由2014年的13.7萬人降為目前的1.7萬人,貧困發生率由10.1%降至1.19%,87.7%的貧困人口實現了脫貧摘帽,達到了國家脫貧摘帽的標準。

  陜西省柞水縣、四川省布拖縣目前雖然尚未脫貧,但減貧形勢令人欣慰。陳璇説,柞水作為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土石山區縣,在脫貧攻堅戰中,注重標本兼治,緊盯“兩不愁、三保障”的目標,在提升基礎設施的基礎上,大力發展木耳産業、鄉村旅遊産業、林下中藥材産業,新增市場主體329家,使絕大多數貧困戶都“鑲嵌”在脫貧産業的産業鏈上。由於建立了責任落實、統籌調度、項目資金、督導暗訪、獎懲考核、作風建設等脫貧攻堅機制,全縣形成了“領導帶著幹、幹部搶著幹、群眾跟著幹”的良好局面。2017年底,有2496戶9311人高品質地實現脫貧。目前,柞水縣貧困發生率從22.6%降到15.79%,脫貧攻堅工作邁入了陜西省的先進行列。

  布拖縣是彝族聚居區,是直接從奴隸社會進入社會主義社會的深度貧困縣。沙文説,目前全縣總人口19.12萬,還有貧困人口5.7萬。在産業扶貧方面,布拖縣走出了自己的一條路子。布拖縣因地制宜發展了本地品種黑牛、黑羊養殖業,還有核桃、果蔬産業,幫助1.8萬人實現了脫貧,群眾生産生活條件得到了極大改善。沙文説:“布拖曾經一步跨千年,而今邁步奔小康。我們堅信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在社會各界的關心幫助下,我們一定能打贏這場深度貧困硬仗當中的硬仗,絕不讓一人一戶掉隊,絕不拖全國後腿。”(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黃俊毅)

[責任編輯:郭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