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舞臺上風光背後的艱辛:成為京劇演員要吃多少苦?

2017-12-29 08:33: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12月29日電(記者 上官雲)看過京劇演出的人大都有這樣的觀感:舞臺上,演員們或“披掛整齊”威風凜凜,或水袖翩翩身段柔美……行雲流水般地表演令臺下觀眾不時奉上陣陣掌聲。但可能很少有人注意到,不管是剛入劇團的青年演員,還是已經成名的“角兒”,之所以能在舞臺上風光亮相,是因為背後付出過無數汗水、經歷著常人難以想像的辛苦。

  學京劇有多苦?程派名旦張火丁説過這麼一句話:“不會讓女兒學京劇。那太苦了。還是不要那麼辛苦的好”。對於每個立志走進京劇行當的人來説,京劇表演中那些名目繁多的基本功就是第一道必過的門坎兒。

  據一位業內人介紹,現在小學畢業後,學京劇的孩子會進入專門的戲曲學校,每天清晨6時就要起床練習基本功:跑圓場、壓腿、踢腿、拿頂、虎跳、小翻、吊嗓等等,同時兼顧文化課學習。對於充滿童真的孩子來説,這種單調的生活至少要堅持6年。

  “我們這行,需要童子功。”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趙葆秀在接受中新網(微信公眾號:cns2012)記者採訪肯定了上述説法,“我們從小要拿頂,就是大家説的倒立”。

  這個拿頂練功,不是累了就能停。趙葆秀説,必須耗夠了老師規定的時間,“看著三分鐘不多,平常一笑一聊天就過去了;但你想想,倒立啊,所有的重量都壓在胳膊上,我們‘耗’的時候,胳膊哆嗦,汗珠子滴答滴答的掉,自己數著汗珠”。

  實在撐不住了,趙葆秀説,那時候也會跟老師求情,想歇會,“老師不讓,總喊著堅持堅持!有時候為了讓我們多練點兒功,本來從1數到20就能停了,他反而倒著數,從20數回到15去”。

  那麼,練好基本功就就等於拿到了成為優秀京劇演員的“通行證”了嗎?對這個問題,前不久剛在“名家傳戲─當代戲曲名家收徒傳藝工程”結項演出中亮相的中國戲曲學院教師劉巋然覺得,唱腔音符、人物唸白、眼神表情處理都是學問,“學好京戲不光要刻苦練功,更要學會動腦,把握角色精神”。

  “比如‘看大王’這一句唱詞,就三個字,但好的京劇演員唱出來感覺就不一樣,原因就在於氣息力度與音符的把控。有的時候,一個‘吏’字,用京劇唱出來會有幾十個音符,氣息分配不好,唱腔就不美。”劉巋然舉例道,“京劇演員的每一個動作都有講究,雲手、身段,都是如此”。

  劉巋然的説法從趙葆秀那裏得到了印證。她在接受中新網記者採訪時指出,就拿老旦來説,舞臺上看似簡單的一動一指都有規範,“有人站在我左邊,那麼我的手就要先往右然後再指向這個人,動作就美了;想往前走,就要先往後看。正所謂逢左必右、欲進先退”。

  固然“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但對一名京劇演員來説,基本功的累、“臺感”的培養還不算難熬;真正讓人揪心的,是練功時可能出現的受傷情況。劉巋然説,京劇演員,尤其是武戲演員,不受點兒傷的人很少。

  “京劇的基本功我都練過,但後來選擇了青衣,舞臺上就很少再跟刀槍劍戟打交道了。但跟艾美君老師學《霸王別姬》的時候,由於虞姬的角色設定,我就必須把原來扔掉的功再撿起來,像跑圓場、拉雲手等等。”劉巋然天生更習慣用左手,但在舞臺上需要用右手持劍耍劍花,一遍遍練下來,左手經常被道具“砍”的滿是傷痕,“虎口磨幾個泡就太經常了”。

  中國戲曲學院京劇系主任舒桐也表示,尤其是京劇裏的武戲,講究的是真功夫,要付出大量的時間和體力重復枯燥的訓練,一些高難度的動作,演員較容易受傷,“舞臺上每一個漂亮的翻轉騰挪、每一個驚險的武打場面,背後都是演員的汗水。幾乎每位武戲演員身上都伴隨著傷痛”。

  “其實不光是京劇,哪一行都不容易,都艱苦,只不過苦的程度不一樣。”提到京劇演員的艱辛,劉巋然説,有一點是確定的,“你在京劇表演這方面想達到什麼程度、什麼高度,一定要用心、要有一個追尋的過程,又想好又想不累,那是不對的”。

  趙葆秀則風趣的打了個比方:練好基本功、積累舞臺經驗這就好像做生意,“必須積累雄厚的資本,才能將來在舞臺上游刃有餘的塑造人物,今天我們得來的一切,其實都源於從小練就的基本功以及後來逐漸積累起來的那種對藝術的理解、悟……京劇哪一樣都是美的,有規範,這個藝術才漂亮”。(完)

[責任編輯:郭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