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外國人眼中的“中國夢”:中國正在走向世界舞臺的中央

2017-12-01 13:06:00
來源:中青線上
字號

  2017年11月29日,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中國夢”整整五年。五年來,在中國人為中國夢而砥礪奮進之時,有這麼一群“旁觀者”,用自己的親身經歷,記錄了一個國際視野下的中國夢。

  這些“旁觀者”就是他鄉來客。隨著中國的飛速發展,越來越多的外國面孔出現在中國,甚至有一部分人選擇長期生活在中國,將中國當作自己的第二家鄉。

  中國夢與各國人民的美好夢想息息相通。在“中國夢”提出五週年之際,中國青年報中青線上記者採訪了數位在華外國學者,講述他們眼中的“中國夢”。

  英國資深媒體人布魯斯康耐利:剛來中國時的優越感已蕩然無存

  布魯斯康耐利,花白的頭髮,不流利的中文,誰也想不到,他已經在中國生活了30年。聊起這30年的變化,布魯斯有太多的話想説。高鐵、地鐵、扶貧、科技……每一個都是布魯斯眼裏中國人為夢想不懈奮鬥的真實寫照。

  1995年時,布魯斯從北京一路坐火車到昆明,緩慢與簡陋的交通耗費了布魯斯一天一夜的時間。期間經過了貴陽、六盤水,那時農民簡陋的衣著、傳統的耕種方式與貧瘠的土地給布魯斯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當時那裏的人們看著開往北京的火車,他們只是覺得北京是他們的首都,在他們眼裏,北京就是一個遙不可及的夢想。”

  這個夢想,如今早已變成現實。時隔20年,中國高鐵技術飛速發展,從北京到廣州僅需6個小時的車程。作為見證者的布魯斯,不由感嘆:“基礎設施的發展促進了經濟的繁榮發展,幫助了許多地方更好的實現脫貧。”布魯斯表示,交通網的搭建不僅可以吸引投資,也可以吸引大量的遊客,是一個值得學習的地方。

  在布魯斯看來,中國夢就是“習近平提出的建立那種和諧美好富足的社會”。習近平主席在2014年11月17日澳大利亞聯邦議會的演講上提出,我們的發展目標是,到2020年國內生産總值和城鄉居民每人平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到本世紀中葉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為了實現中國夢,我們將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全面推進依法治國,不斷推進現代化建設,不斷提高人民生活水準。

  有趣的是,中國的飛速發展與變化讓布魯斯也有了自己的“中國夢”。

  1987年,剛剛來到中國的布魯斯有著比絕大多數中國人都優越的生活條件。中國在這30年的快速發展,讓布魯斯覺得,他剛來中國時的優越感已經沒有了。“我現在的夢想就是如何能達到跟中國人同等的水準。”布魯斯略帶幽默地對記者説。

  印度語言專家巴科:中國夢為其他國家指明瞭發展的捷徑

  2009年,巴科作為一名學中文的學生來過一次中國。在學習的過程中,巴科慢慢地喜歡上了中國,“那時我就有了一個夢想,以後一定要回到中國。希望能夠在中國生活,找一份工作,享受在中國的生活。”

  2011年,巴科再次來到中國。這一待,就是6年。6年時間,巴科見證了中國的發展與變化,體會到了中國為實現中國夢所付出的努力,以及中國夢帶給中國的巨大變化。“這種變化不僅體現在像北京、上海這種大的城市,除此之外,中國各個領域都發生了非常大的變化,其中令人印象深刻的,便是為擺脫貧困所做出的努力。”

  在過去的五年間,巴科去過雲南、四川等地的偏遠山村,那裏巨大的發展變化和脫貧致富成效讓他十分驚訝:“在中國共産黨的領導下,中國走出了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新道路,不但引領了自己國家的經濟增長,還為世界其他國家指明瞭如何克服發展困難的捷徑。”

  巴科告訴記者,習近平在十九大開幕會上所作的工作報告中,重點提到了實現消除貧困的目標,“實現中國所有貧困地區人口脫貧,才是脫貧攻堅戰真正意義上的勝利”。巴科認為,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在消除貧困方面所做的努力值得世界稱讚。徹底消除貧困是非常困難的,需要不懈地努力,但對中國而言卻不是一個不可完成的任務,中國已經讓中國眾多貧困人口摘掉了貧困的帽子。

  採訪中,巴科特別提到,“習近平主席是一位非常睿智的國家領導人”。巴科認為,十八大以來這五年是在中國共産黨和國家發展進程中極不平凡的五年。經過長期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已經進入新時代,這是中國發展新的歷史方向。儘管當今世界面臨著各種壓力、困難和挑戰,但中國依然可以在實現自身發展的同時,自信而堅定地走向世界舞臺的中央,吸引全世界的目光。

  經過五年的發展,中國夢已不僅僅是中國人的夢,更是成為了國際社會關注中國的焦點之一。“中國夢的理念啟發並激勵著中國以負責任的態度,與世界分享發展機遇。人民利益和社會正義領域的改革是中國夢的一部分。一個和平和繁榮的國家,一個幸福和穩定的社會,不僅僅是中國夢的一部分,更是世界人民的共同願望。”

  巴科告訴中國青年報中青線上記者,十九大之後的中國夢,一定會帶動中國更快、更好、更加均衡的發展。“過去五年中國的發展是值得全世界稱讚的,得到了全世界的讚揚。中國人民的自信心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這些都歸於習近平的領導。通過過去五年的成就,中國人民更加相信他們的領導人。”

  來自埃及的阿拉伯語審定稿專家侯薩穆:“中國夢讓中國人更自信了!”

  侯薩穆第一次來到北京的時候,就愛上了這座城市。在北京,侯薩穆有了一個中國妻子,還有一個可愛的女兒。在他看來,北京是一座多元化的城市,熱情、包容、親切是這座城市給他的最初印象。

  現在,侯薩穆在中國已經生活7年了,作為中國媒體的阿拉伯語審定稿專家,全國“兩會”、G20杭州峰會、“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中國的重大事件報道多有他的身影,他向世界傳遞著來自中國的聲音。

  而對於中國夢,侯薩穆這樣描述道,中國夢是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夢想:“我認為中國已經千方百計為地球五分之一的人口過上更好生活而努力了”,“十八大後,習近平在2012年11月29日參觀《復興之路》展覽時指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侯薩穆説,“這個夢想匯集了幾代中國人的夢想,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全部利益”。

  在侯薩穆的理解中,中國夢是讓每個人都有機會實現自我發展,貢獻社會,共同享受燦爛人生,並實現自己的夢想。中國夢還確保了人人平等地參與發展的權利,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保證發展成果惠及大家,向共同繁榮穩步邁進,“在中國夢中,我找到了自己的目標”。

  在侯薩穆眼中的這五年,中國夢已滲透在國家建設、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中國夢讓中國人更自信了!”侯薩穆認為,一方面,中國夢讓中國領導人與人民之間的互信更加堅實,另一方面,中國在國際舞臺上也逐漸扮演著更為重要的角色。

  在侯薩穆看來,中國夢這五年,“一帶一路”倡議是其中最大的成就之一,“這項倡議將有助於世界更深入地了解中國,同時中國人將更好地了解世界。”

 

 

[責任編輯:郭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