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聚焦工會2016|搭建“創新舞臺”工會這樣為職工築夢

2017年01月05日 15:17:08  來源:中國工會網
字號:    

  “工匠精神”、“勞模精神”成為2016年職工圈裏的熱門話題,這種時代精神如同一道明媚的陽光灑在中華大地上,也成為激勵億萬職工朝夢想奮進的一股力量。

  全國總工會黨組書記、副主席、書記處第一書記李玉賦曾指出,勞動群眾是社會上最富有勞動創造精神、創新精神的群體。廣大職工要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進一步煥發勞動熱情、釋放創造潛能,立足本職崗位踏實勞動、勤勉勞動,匯聚勞動創造的巨大能量。

  2016年是“十三五”的開局之年,廣大職工都在為“十三五”努力奮鬥,隨著不斷涌現出的“大國工匠”、“最美一線職工”等典型形象,為職工樹起榜樣。在全國總工會的倡導和帶領下,各地工會把“創新”展現和發揮的淋漓盡致,引導職工們走向“工匠”“模範”的道路,為職工們搭建夢想的舞臺。

  勞模創新工作室技能“傳幫帶”

  “勞模”這個頗具時代感的詞語,讓人回想起“單打獨鬥”“一人挑大梁”的時代,而當今社會,創新是推動社會發展的動力和源泉,“勞模”也被賦予了全新的引導作用。俗話説“眾人拾柴火焰高”,勞模們告別了“單打獨鬥”,從“1人作貢獻”到“1+1群作貢獻”的轉變,牽頭成立工作室,把失敗經歷和成功經驗分享出來,並和同伴們探討研究,挖掘更新、更高效的工作方法。2016年,全國總工會普遍推進勞模創新工作室,將把勞模創新工作室作為職工技協工作的重要載體在全國普遍推進,同時依託資訊化建設促進職工科技成果轉化,不斷拓展職工成長成才空間。一時間,勞模創新工作室開始在全國廣泛創建起來。

  在上海,過去五年間,市總工會命名了五批共130個上海市“勞模創新工作室”,而今年又有50個市級創新工作室脫穎而出,全市各級勞模創新工作室近700家,勞模創新工作室聯盟已有10余個; 在廣西,17家勞模工作室創出4億多元經濟效益;

  在甘肅,勞模工作室成人才“聚寶盆”,共創建勞模創新工作室282個;

  在山西,共建成勞模創新工作室970個,每個勞模創新工作室每年培養人才3至150人之間,年創新成果1700余項,其中兩個勞模創新工作室項目被全國總工會認可,分別獲職工創新補助資金20萬元、15萬元;

  在重慶,400余家勞模創新工作室共吸納超過600名省部級以上勞模,擁有骨幹成員2000余人,截至今年上半年,重慶市勞模創新工作室創造直接經濟效益約130億元;

  在西安,165個勞模工作室逐漸顯現出“孵化器”、“催化劑”、“動力源”、“加速器”的作用;

  在常州,全市勞模創新工作室共取得創新成果424個,成果轉化202個,獲獎506項,實用新型專利648個,發明專利178個,為企業累計創收達31.5億元,節約資金超27.5億元;

  在合肥,全市81個勞模(職工)創新工作室取得專利912項,創新成果轉化229項,取得經濟效益21.15億元;

  在阜陽,全市創建“勞模工作室”40多個,創新各類成果、實用專利200多個;

  在鞍山,已有國家級勞模創新工作室1個、省級6個、市級3個,其中的鞍鋼冷軋廠李超勞模創新工作室、鞍鋼熱軋帶鋼廠張福多勞模創新工作室等均被授予省級勞模創新工作室......

  大到省市,小到縣區,勞模創新工作室如雨後春筍般成長著,給了職工們一個足以發展的空間,成為勞模也不再是遙遠的夢想。

  職工技能競賽素質提升節節高

  “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成為勞模並非一步登天,需要不斷地鑽研和探索,在無數次的失敗中總結經驗,由汗水和智慧凝結而成。早在2011年,全總制定的《2011-2015年勞動競賽規劃》,就提出要把推動技術進步和創新作為競賽重要內容,積極引導職工參加技術創新實踐,進一步激發職工的創造活力。組織廣大職工開展勞動競賽,一直是中國工會的優良傳統。近年來,在全國總工會的號召,各級工會積極響應和組織下,各行各業的勞動競賽開展的如火如荼。

  在12月9日落下帷幕,由國家衛計委和中華全國總工會共同主辦的全國基層衛生技能競賽,以“競技練兵,展我風采”為主題,貫穿2016年全年,覆蓋全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34萬個,基層醫務人員150多萬人,地方組織競賽1萬餘場,參賽者51.6萬人,是一次覆蓋面最廣、參與人數最多的面向基層醫務人員的大型活動,這次活動也激發了全國各地基層醫務人員的工作熱情和不懈努力的決心,同時,促進了全國基層醫務人員整體素質的提升。

  像這樣的勞動競賽僅僅只是冰山一角。

  12月19日,北京市第四屆職業技能大賽民政行業競賽落下帷幕,來自全市16個區、近210家養老服務機構、殯葬服務機構和職業院校的1616名選手參加了市級競賽。

  12月11日,2016年中國技能大賽上海青浦區職工競賽舉行,競賽共設24個項目,3500多選手參賽,規模和影響為歷年之最。

  12月22日,成都舉行百萬職工技能大賽青白江區教職工競賽活動......

  2011年~2015年,共有46.4萬家企業開展了崗位練兵活動,各級工會共培訓職工3526萬人次,962.4萬名職工提升了技術等級;全國職工提合理化建議5703.8萬件。2016年全年,北京、上海、湖南、四川、廣西、江西、德州......其中包含教育、交通、衛生、建築、烹飪等各行各業陸續開展競技大比拼,覆蓋面不斷擴大,參與度逐漸提高。通過這種勞動技能競賽,助力職工的素質結構由體力型轉變為智力型,競技後的激勵機制由以精神激勵為主、物質獎勵為輔,實現精神激勵與物質獎勵的統一,激發職工在工作中始終保持激情與活力。

  “五小”活動引導職工再創造

  1983年4月20日,共青團中央會同國家經委、全國總工會聯合發出《關於在全國青年職工中開展"五小"智慧杯競賽活動的通知》,以小發明、小創造、小革新、小設計、小建議為主的“五小”活動,旨在引導職工從“小”做起,立足自身崗位,利用聰明才智解決工作中遇到的困難。

  今年以來,各地“五小”活動的開展依舊不斷擴大。

  廈門市總工會積極踐行創新發展理念,廣泛開展職工五小創新活動,活動開展以來,在廈門全市範圍內共徵集了652個項目參加“2016年福建省百萬職工‘五小’創新大賽”——其中225個創新成果獲得大賽一二三等獎,一等獎30項、二等獎45項、三等獎150項。

  柳州全市各單位共成立青年攻關小組和品質管理小組近千個,近十多萬青工參與了“五小”評比活動,累計涌現出“五小”成果近十萬項,共創造直接或間接經濟效益近40多億元。

  大同市從2015年開始在全市開展“五小”競賽,引領效應和輻射效應明顯,在高技能職工人才帶領下,全市職工技術革新3560項,發明創造1604項,獲得國家專利1345項......

  近年來,隨著“五小”活動的廣泛開展,充分調動職工的積極性和創造力,為職工們在崗位上施展拳腳提供了平臺。

  無論是勞模創新工作室、勞動技能競賽,還是開展“五小”活動,對於為國家建設而奮發拼搏勞動者們來説,都是一次次寶貴的學習機會。“一分耕耘,一分收穫”,這些寶貴的機會讓他們從中獲得的不僅僅是經驗、技能、成功,而更多的是一種重視和認可,一個可以充分展示自己的舞臺,和一條通往成功的道路。他們將在崗位上最好的詮釋“創新”,這廣闊的“舞臺”也會助他們最終實現那熠熠閃光的夢想。(中工網)

[責任編輯:黃露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