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發留崗紅包、交通補貼,多地鼓勵就地過年錯峰返鄉

2022-01-17 10:21:00
來源:澎湃新聞
字號

  多地為企業員工發留崗紅包、交通補貼,鼓勵就地過年錯峰返鄉

  距離2022年春節到來還有兩周,截至2022年1月15日24時,全國範圍內共有20個高風險地區,71個中風險地區。在本土疫情影響之下,一些地方陸續發佈春節防疫政策,鼓勵就地過年。

  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注意到,多地將為企業外地員工發放留崗紅包或消費券、補貼節後返崗出行費用。也有地方出臺獎懲制度勸在外人員不返鄉,但是被責令“立即糾正”。

  留崗發紅包或消費券

  早在2021年12月29日,紹興市就通知稱將發放留崗紅包。對紹興市規上工業企業、限上服務業企業(不含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農業龍頭企業、規上建築企業四大行業在2022年1月26日-2月15日春節期間留在紹興且節後正常上班(以繳納社保為準)的非紹興市戶籍員工,給予所在企業員工500-1000元留崗紅包。

  另外,為刺激消費和支援旅遊企業,紹興市計劃在1月中旬至2月底期間,投放總額5億元的紹興消費券,包括涉及文旅行業“吃住行、遊購娛”六大要素的“越味美食券”(8500萬元)、“越居美宿券”(2500萬元)“樂遊紹興券”(3000萬元)三大類消費券,總額高達1.4億元。

  2022年1月11日,寧波市人社局也發佈通知表示,對2022年1月26日至2022年2月10日期間,在寧波市規上工業企業、限上服務業企業(不含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和重大項目施工企業一線生産崗位堅持工作,且2021年12月在寧波繳納社會保險的非寧波市戶籍員工給予專項補貼,標準為每人每天100元,每人最高不超過500元。

  溫州市蒼南縣則選擇直接為企業發放補助。2022年1月4日,蒼南縣人民政府發佈通知稱,蒼南縣將對2022年1月和2022年2月均參加企業職工養老保險的外地員工人數50人以上、100人以上的企業,分別給予企業5萬元、10萬元留崗補助。

  跨省“點對點”接員工節後返崗

  另外,為了保障和激勵節後企業員工能有效返崗,一些地方還對外地員工節後安全返崗給予一定的交通補貼,點對點安排車輛接外地員工返崗。

  上述蒼南縣通知同時表示,2022年2月1日至2022年2月28日,對企業租用(含合租)國有企業運營的大巴車跨省“點對點”組織外地員工返崗,給予包車費用50%補貼,每家企業最高不超過20萬元;對自行返崗就業的外來員工,給予返崗交通補貼,通過企業向屬地政府申報,補貼標準為市外省內100元/人、華東地區300元/人、華東以外地區500元/人。

  寧波2022年1月11日發佈消息説明,寧波將發放集中返崗交通補貼和自行返崗交通補貼。2022年2月1日至2022年2月28日,對企業(不含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租用(含合租)大巴車跨省“點對點”組織外來員工返崗,或省外勞務協作輸出地包車輸送外來員工返崗的,給予包車費用50%補貼,每家企業最高不超過20萬元。對自行到寧波市企業(不含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返崗就業的市外員工、享受留甬員工專項補貼的調休返崗市外員工,按市外省內100元每人、華東地區300元每人、華東以外地區500元每人的標準給予交通補貼。

  為鼓勵外地職工就地過年、錯峰返鄉,廈門將“平安返廈”交通補助活動時間擴展到2022年全年(1月1日至12月31日),由原居住地或國內探親地返廈工作的外地職工,符合以下條件的,可申請一次返廈交通補助:非廈門戶籍(以身份證或護照記載為準);與用人單位建立勞動關係的職工,且未達到法定退休年齡;2022年10月31日前已入會並辦理開通廈門市總工會工會會員服務卡(以下簡稱“工會卡”);按要求完成會員資訊登記;職工個人按規定繳納會費,所在工作單位按規定向廈門工會繳交工會經費;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返廈。

  根據返廈路程距離,按省內3檔、省外5檔標準,給予補助,最高可申領450元。

  陜西一地糾正“勸在外人員不返鄉”

  2022年1月15日,一份陜西西鄉縣堰口鎮勸導在外人員不返鄉的通知引發網友關注。該通知稱,村領導、鎮包村幹部、派出所幹警、村支書等先對在外人員電話勸返一遍,按照10%返鄉率,降低擬返鄉人數。對仍然執意返鄉人員,書記、鎮長、人大主席、派出所長再次電話勸導一遍。堰口鎮按返鄉率對各村(社區)排名,前三名獎勵一千元,後三名處罰金一千元。

  2022年1月17日,公眾號@西鄉宣傳 對此發佈情況説明,近日,在檢查督導和輿情反映中發現堰口鎮在落實疫情防控工作中存在方法簡單的問題。對此,我們已責令堰口鎮立即糾正。

  上述情況説明表示,西鄉縣將始終堅持人民至上、群眾健康至上的理念,高度重視,舉一反三,嚴格執行疫情防控各項政策措施,進一步加大防控政策宣傳力度,落實落細不同風險地區返鄉人員分類管控措施,確保人民群眾歡度一個祥和平安的新春佳節。

  澎湃新聞見習記者 何沛蕓 特約記者 費丹藝 記者 呂新文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