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一群年輕人讓故紙堆裏的“上海故事”活起來

2022-01-07 09:02:00
來源:中國青年報
字號

  上海市檔案館“求變”

  一群年輕人讓故紙堆裏的“上海故事”活起來

  存放著460余萬卷(件)檔案史料的上海市檔案館,可以説是“城市記憶”的保管地。在這裡,有這樣一群“非主流”青年,他們畢業于985、211名校,埋頭“故紙堆”,從一張張地契、一本本史書、一張張舊照片中搜尋上海的“城市記憶”。

  過去,這些從事檔案工作的年輕人往往站在幕後,鮮有人關注。但如今,他們逐漸走上臺前,一篇篇閱讀量10萬+的推送內容、一次次有趣鮮活的視頻直播,讓公眾認識了他們,也讀懂了“上海故事”。

  檔案館青年“求變”

  “過去我們主要對一些比較專業的檔案進行彙編,提供給專業的史學研究者使用。此外,還要編輯一本《檔案春秋》,是紙質媒體。”上海市檔案館史料編研部的年輕人陸聞天是一名歷史故事愛好者,和每一個檔案青年一樣,他的辦公桌上除了舊書就是舊照片、舊資料,有時這些東西堆得很高,把他整個兒埋在裏頭。

  但最近,陸聞天“變”了。他還是埋在“故紙堆”裏,不同的是,他總能拿出青年喜歡的“10萬+”來。根據上海市檔案局的最新要求,一大撥兒局裏的年輕人擯棄單打獨鬥的狀態,按照不同的興趣愛好組成課題小組,用年輕人喜歡的方式向更加廣泛的年輕群體講述“上海故事”。

  陸聞天所在的課題組,主要負責編撰《跟著檔案看上海》系列圖書。他和小夥伴們發現,公眾喜歡看圖片勝過文字、喜歡看視頻勝過圖片。《跟著檔案看上海》這套書的第一冊就是一個“圖集”,裏頭有各種珍貴的老圖片、老檔案,編輯用這些圖、檔來講述上海各種地標建築的有趣故事。

  上海市檔案館浦東龍陽路新館,在2021年一開門就進行了兩場直播:一場是“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紅色珍檔見證中國共産黨百年奮鬥之路”檔案展的直播,另一場是“城市記憶,時光珍藏”的直播。館裏的年輕人還模倣《朗讀者》節目的做法,邀請上海全市各個領域的朗讀愛好者,來朗誦上海解放的故事,朗誦音頻在上海人民廣播電臺實時播送。

  讓歷史檔案活起來

  “其實與檔案打交道,一點都不無聊,反而很有趣。只要我們編輯得好,檔案故事一樣受人歡迎。”陸聞天和小夥伴發現,精心編輯的有關人物、飲食、老馬路、老建築、老風俗的微信推送內容很受歡迎。比如,《這家徽菜館老字號在上海開了140年,一口帶你穿越回小時候》這篇文章,介紹了上海老字號大富貴酒樓的前世今生,頗受讀者好評。

  記者看到,這條推送的內容使用了1930年版《上海指南》卷五中對“丹鳳樓”的記錄、1943年版《上海特別市酒業菜館業同業公會會員錄》中對3家大富貴酒樓的記錄,甚至還拿出了1945年12月大富貴酒菜館的《上海市酒菜館業同業公會入會志願委託書》。這些材料連這家酒樓都沒有保存。

  不僅微信公眾號推送的內容年輕化、故事化,如今,整個上海檔案館也洋溢著青春氣息。

  上海市檔案館策展人胡劼是個年輕漂亮的姑娘,微信名叫“胡爺”。她喜歡穿著颯颯的大衣和長裙,在檔案館二樓的“城市記憶,時光珍藏”展廳裏,給前來參觀的大中小學生、史學家講故事。這個展覽就是她參與策劃的,裏面有令人目眩的上海城市變遷全息影像,還有不少全國獨此一件的紅色珍檔。

  “這是陳獨秀的被捕記錄,你能看到他4個手指的指紋,還能看清楚他當時面龐清晰的照片。”她駐足的展示櫃裏,是一份全英文的陳獨秀被捕記錄,全國獨此一件,被收藏在上海市檔案館。

  陳獨秀一生曾被捕5次,其中3次是在上海。這份上海租界巡捕房的指紋卡,記錄了他1932年10月被公共租界巡捕房逮捕,以及1921年1月、1922年8月被法租界巡捕房逮捕的情況,還清晰地記錄了他的被捕原因——宣傳佈爾什維克思想。胡劼告訴記者,2021年開展後,很多年輕人就是衝著這份被捕記錄專程來檔案館學習的。這份紅色珍檔的發佈,幫助檔案館圈了一波粉。

  檔案館的“畫風”變了

  不少前來查檔的年輕人發現,檔案館竟然把一處擁有3層樓高落地玻璃的最佳景觀區,挪騰出來供社會公眾查檔使用。

  這個查檔區有原木色傢具、黃色和綠色的雲朵沙發、正紅色的中式邊桌,以及金桿綠座的網紅臺燈。一名在這裡查檔的研究生告訴記者,自己從沒想過檔案館的查檔區能有如此“畫風”。

  而在檔案館的辦公區域,還有一群年輕人正在緊張地修復檔案。孟燁是一名化學專業碩士生,每天的工作就是用“十八般武藝”把各種各樣的檔案修復完整。

  這天,她正在修復一幅已滿是黴點的古畫。“把它放在水池裏先洗一下,再一點一點擦乾、上漿,重新裱起來。”孟燁告訴記者,每一份檔案背後都有一個有趣的故事,“我想儘量把這些檔案修得完善一些,讓每一個故事都能找到多張詳實的珍檔圖片”。

  為讓檔案工作更加親民、接地氣,孟燁已多次以“修檔案”的形象出現在電視新聞中,“能讓老百姓讀懂檔案,也能讓他們讀懂我們的工作、我們的這份熱愛”。

  記者注意到,對紅色珍檔的保護和開發,近年來得到了上海市檔案部門的高度重視。上海市檔案部門推動形成了完備、週密、系統的制度體系,確保紅色檔案保護利用工作有章可循、規範有序。

  “一方面要把檔案保護好,另一方面也要讓更多的珍檔為人所知、活起來,讓‘上海故事’更接地氣。”上海市檔案館館長徐未晚介紹,針對青少年群體,檔案館還聯合上海戲劇學院推出話劇《漁陽裏的“大人物”》,聯合上海音樂學院創排以“中央文庫”歷史為藍本的音樂劇《忠誠》,打造了“跟著檔案學黨史”“紅色之城人民之城”系列教育課程等。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王燁捷 來源:中國青年報

  2022年01月07日 01 版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