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做好加減法,當好企業“碳管家”

2022-01-17 10:20:00
來源:光明日報
字號

  做好加減法,當好企業“碳管家”

  【一線講述】

  10多年前,我從老家江蘇南通來到浙江湖州,進入浙江匯隆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工作,幹的就是幫老闆把企業用電省下來的活。當時被大夥兒稱為“張電工”的我,如今又有了“碳管家”的新身份。

  記得第一次到企業車間,我發現很多設備型號老舊,能源利用效率低下,就對老闆沈順華説:這些老掉牙的設備已經跟不上形勢,必須抓緊淘汰掉,這樣才能省電省錢。老闆覺得有道理,立馬帶我到北京採購了10台當時國內最先進的紡絲生産設備。幾個月用下來,這些新傢夥還真省了不少電,産品品質也提高了很多。

  如今,200多臺新設備已全部“上崗”,生産效率提高了30%。我算了下,這10年在設備上花了2億多元,用電能耗下降了35%,省了一大筆錢呢。

  用電消耗是紡織企業能源消耗的大頭,節電就得靠技術革新。我一有空就往色紡實驗室跑,那是專門研究原液著色纖維工藝的地方。這個工藝就是在紡絲過程中加入著色劑,紡絲和著色同時進行,省去了染色工序,直接産出有色纖維,減少了大量廢水和二氧化碳的排放。

  一滴水、一滴油、一度電……如果把這些容易被忽視的“小成本”節省下來,就會變成一筆“大資源”。2018年的一天,我到車間屋頂檢查電櫃間時,突然想到,可以在屋頂建一個“發電廠”。這個點子又被老闆採用了,兩棟廠房的屋頂建起了太陽能光伏電站,總建築面積約2萬平方米,採用“自發自用”模式。平日裏遮風擋雨的廠房屋頂,變成了車間設備動力源,每年可發電100萬千瓦時,節約電費80萬元,減少二氧化碳排放2000余噸。

  作為企業的“碳管家”,我摸索出了一整套科學合理的節能降耗方案,然而,也會時不時遇到同事們對此不理解的情況。2019年,我在查看電櫃間時,發現同一型號的空壓機在不同時段的用電量有很大差距,便提出:開工一套能源可視化系統,實時監測每套設備的能耗使用情況。車間主管們一聽這套系統全部運作得投入500多萬元,都覺得沒必要。

  可我還是不想放棄,就讓技術人員在一台空壓機上悄悄“搞試驗”:在設備上安裝感應器,再用手機App檢測。測了幾天后,還真發現了問題,原來是設備油路堵塞導致耗電。

  試驗成功了,底氣就有了。如今,這套可視化監測系統已全面啟用,相關人員可以實時在手機App上查看每套生産設備的運作狀況和數據分析,最大限度節約能源,提高資源利用效率。通過這件事,同事們對節能降耗的認識更加統一了。

  在節能降耗上做“加減法”,其實是“打小算盤算大賬”,對企業和整個環境都好。我喜歡這份工作,一定會繼續當好“碳管家”。

  項目團隊:

  本報記者 張勝、劉茜、陳建強、趙秋麗、馮帆、陸健、張國聖、王斯敏

   本報通訊員 謝尚國、尹秀秀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