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防範被拐、性侵等事件,代表建議將安全教育納入義務教育課程

2021-03-04 09:06:00
來源:澎湃新聞
字號

  防範被拐、性侵等事件,代表建議將安全教育納入義務教育課程

  近年來,被拐、性侵、家暴、溺水、火災、墜樓、觸電等危害兒童安全事件不斷發生,青少年安全教育問題引發了社會各界關注。

  2021年全國兩會召開在即,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從全國人大代表、“寶貝回家”志願者協會理事長張寶艷處獲悉,今年她將向大會提交《關於青少年安全防範教育納入義務教育課程體系的建議》。

  張寶艷在這份建議中指出,出現兒童安全問題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一是兒童自身安全意識淡薄。大多數中小學生安全意識薄弱,自我保護能力較差,實際安全技能欠缺,再加上心理髮育尚不成熟,易受不良行為影響,對自己平時有危險的行為沒有引起高度重視。還有很多學生在危險發生的時候表現得驚惶失措,根本不知道如何採取相關的措施來進行自我保護和逃生,因而造成了極其慘痛的悲劇後果。

  二是學校對安全教育重視程度不夠。受傳統應試教育的影響,學校對老師的考評標準主要是參考學生考試成績,這讓教育工作者不得不將大部分精力用於教學工作上,很少拿出專門的時間對學生進行安全方面的教育。部分學校的安全教育體現在教育工作者的口頭講述上,部分地方教師沒有參加過專門的、系統的安全教育培訓。

  三是家長對孩子的監護教育不夠。父母是孩子最重要的老師,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母要通過口頭講解或者以身示範的方式,及時給孩子傳播安全知識,讓他們在潛移默化中增強安全意識,在遇到危險時能正確處理。但由於我國缺少系統的安全防範教育,很多家長不掌握這方面的系統知識,所以,也無法對各方面危險考慮的全面,在監護方面也有缺失。

  張寶艷認為,加強未成年人保護事關國家民族未來,但目前,我國義務教育階段的未成年人安全防範教育還缺乏全國性、制度性、系統性安排。

  為此,張寶艷建議,將青少年安全防範教育納入九年義務教育常態化教學,列入中小學必修課程。在廣泛參考各地教育部門、公益組織實踐的基礎上,組織專家組,儘快研究出臺全國性、權威性的兒童安全防範教材,在青少年當中全面的進行安全防範教育。

  對於已經發生的被拐、性侵、家暴等刑事案件,她認為,要引入社會力量,對被侵害學生提供法律援助之外必要的心理治療。

  最後,張寶艷表示,孩子是祖國的未來,加強對兒童的安全教育刻不容緩。要牢固樹立“安全重於泰山”的觀念,深入開展安全文明校園創建活動,提高學校安全防護能力與水準。加強法制教育、心理健康和安全防範知識教育,並適時組織學生進行一些實情實景的模擬逃生、模擬自我救護等方面的演練,切實提高學生的安全防範能力和自我保護意識。

 

[責任編輯:楊永青]